RobertFep 发表于 2017-11-24 16:43:15

中国航天商业化进程提速


  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征系列主流运载火箭面向全球提供多样化的商业发射服务。2020年,可为用户提供“太空顺风车”等商业发射服务。2025年前后,亚轨道太空旅游将成为现实,商业航天建成集地面体验、商业发射、太空旅游、轨道服务为一体的系统体系。中国航天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
  11月21日,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六号在太原发射成功,这是长征六号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日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发布了《2017-2045年航天运输系统发展路线图》,为中国航天未来逐步发展商业化应用制定了蓝图。
  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雷凡培介绍,从欧美航天产业发展历程来看,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2,相关产业的辐射则高达1∶7至1∶14。我国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比欧美略低,相关产业的辐射达1∶7至1∶10。在航天商业应用上仍有提升空间。实际上,中国长征主流火箭的市场价格比美国主流火箭要低,国际保险业对长征系列火箭的成功率都有很高的评价。
  目前,航天科技集团各型号长征火箭已累计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商业发射60次,其中搭载发射服务14次,凭借高可靠性的品质,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享有很高声誉。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加速拓展国际市场:2012年,委内瑞拉遥感卫星一号在轨交付,实现了我国遥感卫星出口零的突破。2015年发射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是我国向东盟出口的首颗卫星。2016年发射的白俄罗斯通信卫星,标志着我国整星在轨交付业务首次打开欧洲市场。2017年5月份,中国国产通信卫星首次进入印尼市场。
  目前,我国正在开发长征火箭海上发射技术,今年将试验关键技术,预计明年可为国际商业用户提供海上发射。
  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根据规划,到2020年,长征系列主流运载火箭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低成本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实现首飞,在役火箭实施智能化改造,商业固体运载火箭与液体运载火箭可为用户提供“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VIP专车”等商业发射服务。2025年前后,可重复使用的亚轨道运载器研制成功,亚轨道太空旅游将成为现实。
  “当前,我国研制成功17型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形成将卫星、飞船等航天器送到地球任何轨道开展月球和深空探测的运载能力。”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李洪介绍,按照路线图,到2045年,我国航天运输系统将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航天综合实力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航天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研制公斤级至几十公斤级的微纳卫星、几百公斤级的小型卫星、几千公斤级的中型和大型卫星,为各类用户提供通信、导航、遥感、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等服务。”
  在系统解决方案上,航天科技集团不断拓展商业合作模式,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以白俄罗斯通信卫星项目为代表的国际项目,可为用户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覆盖卫星研制、发射、地面应用系统建设、用户培训等服务。
  在通信卫星运营上,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卫通公司可提供321套电视节目、316套广播节目服务,其Ka高通量宽带卫星信息系统将于年底投入运营,通信总量可达20Gbps,超过了我国之前研制的所有通信卫星容量总和,具有快捷组网、高速接入、覆盖广、容量大、成本低等优势,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在遥感卫星运营上,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四维公司成功发射2颗0.5m级高分辨率商业遥感卫星,后续将加快卫星组网发射和数据开发进程,建成全球化商业高精度对地观测系统,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地理信息产业运营商。
  探索军民融合发展
  “目前,我国已有2000多项航天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应用,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航天科技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大力推进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卫星应用系统集成及特色终端、卫星通信运营服务、地理位置信息服务等典型项目,探索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道路。
  在智慧产业领域,依托中国航天特有的“天地一体化”、高精度导航、卫星遥感数据、系统工程、信息安全等核心优势,与地网信息资源有机融合,为政府、行业提供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系统建设、产业落地和本地运营服务整体解决方案。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的社会综合治理云平台在佛山市得到成功应用。
  雷凡培介绍,从成果和产品的技术水平来说,我国已进入航天大国行列,但距离航天强国仍有差距。航天强国的指标中有100多个产品技术指标、27个经济指标。目前,我们已经有1/3的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一流先进水平,1/2的经济指标达到国际一流先进水平。力争到2030年,推动我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航天技术指标从30%提高到60%,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行列;到2045年,全面建成世界航天强国。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动航天制造和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推进航天科技向国民经济领域的转化应用,打造更加开放、合作、共赢的航天科技工业新体系。”雷凡培表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航天商业化进程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