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军转民技术
每周精选技E网挂牌交易信息,每期微信更新技术转让、技术需求以及合作开发等信息,欢迎咨询。本周汇总4项军转民技术项目信息
01车用高清洁甲醇汽油
项目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
项目概述:
为了应对当前能源危机,响应保护环境的社会趋势,西安航天动力技术研究所从航天固体动力领域转向民用液体动力领域的研发与推广,研发车用高清洁甲醇汽油。具体是指车用甲醇燃料,通过添加独特添加剂,替代传统汽油,是一种新型的清洁燃料。
通过在甲醇燃料中添加我所独特高能物质和核心添加剂,解决了以下五大技术问题:
(1)动力性能好,辛烷值大于100;
(2)解决甲醇燃料冷启动困难和高温气阻的问题;
(3)不含汽油,且可以与国标汽油及乙醇汽油任意比例混配,稳定性好,且解决了分层问题,保质期18个月以上;
(4)克服对汽油发动机的腐蚀性和对橡胶材料的溶胀率问题;
(5)车辆尾气CO、HC和非常规甲醛排放指标大幅度下降。
技术特点:
该产品的技术创新点如下
1)基于高能物质和添加剂产生协同效应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甲醇燃料新配方,提高了甲醇的燃烧效率,减少了汽车尾气排放污染。
2)采用火箭发动机原料催化改性技术,研制了一种新的甲醇燃料燃烧催化剂,加快了甲醇燃烧速度,提高了热效率,改善了普通甲醇燃料的综合性能。
3)开发了能实现甲醇燃料与常规汽油任意比混配的添加剂,能够有效抑制产品的高温气阻的形成,提高了产品的储存稳定性,改善了甲醇燃料汽车的冷启动性能。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合作开发/技术服务/融资需求/面议
02蒸汽喷射油泥干化处理装置
项目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项目概述:
在油田采油生产和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部分原油放喷或被油管、抽油杆、泵及其它井下工具携带至地面或井场,这些原油渗入地面土壤形成油泥;各种储油罐在自然沉降过程中形成一些油泥;在炼油厂污水处理过程中也产生大量隔油池底泥、浮选池浮渣、剩余活性污泥,即俗称“三泥”。这些含油污泥中含有大量的苯系物、酚类等有恶臭的有毒物质,因此已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目录》,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三泥回收系统采用过热蒸汽喷射处理技术,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锅炉产生的超高温蒸汽,蒸汽温度为600℃,经特制的喷嘴以2马赫速度喷出,与油泥颗粒正面碰撞,在高温作用及高速所产生的冲量作用下将油泥中所吸附或包含的油分和水分蒸出。
高温高压蒸汽与油泥颗粒碰撞时蒸汽蕴含的巨大动能大大提高了石油类和水分从颗粒内部渗出速度,使油分和水分与颗粒物质瞬时分开。分离后的油可作为高品质成品油直接使用,污水满足国家有关规定,经简单处理可直接排放。目前该系统样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处理能力>500kg/h,设备外观尺寸为7m×2.5m×2.6m,整套系统重量约5500kg。
技术特点:
该技术广谱性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含油泥的泥砂;回收的油质纯净,不含重金属,并脱除了大部分硫,油中含水率可降至0.2%;处理后残渣中含油率≤1%,保证其被弃置到自然界中后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系统密封性强,操作间灰尘含量满足国家要求。
本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
处理能力:350-500Kg/h;外形尺寸:4m(L)×2.5m(W)×2.6m(H) ;设备重量:5,500kg;蒸汽用量≤500kg/h;蒸汽温度600℃;耗电量6.5kw/h;加热炉燃料29L/h (柴油);清理维护1次/月。
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的方法一般有:
焚烧法、生物处理法、热洗涤法、溶剂萃取法、化学破乳法、固液分离法、焦化法、含油污泥调剖、含油污泥综合利用等。但许多方法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对于实际应用很不适合。如焚烧法耗能大、易产生二次污染,油资源也没得到回收利用;生物处理法需历时41天才能将97%的石油烃生物降解,同样油资源也没有得到回收利用;溶剂萃取法存在的问题是流程长,工艺复杂,处理费用高,只对含大量难降解有机物的含油污泥适用;化学破乳法对乳化严重的含油污泥需另加破乳剂并加热;固液分离法对于含油高、污染严重的含油污泥的油回收率低。所以这些方法未能在国内有效的普及应用。
对油泥处理最广泛的方法还是填埋,但是填埋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而且由于该污染物填埋时会对周围土壤和水系行程长时间的污染,这种污染是不可恢复的。而蒸汽喷射干化含油污泥技术工艺完全可以用于油田含油污泥的资源化处理。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03高精度电动缸技术
项目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项目概述:
七七一所为某雷达观测项目研发出了高可靠高精密电动缸,其可实现雷达主反射面组网的协调运动。电动缸是将电机与直线运动机构(丝杠螺母副)相结合,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能准确完成往复直线运动,实现高精度直线运动控制的高性能产品。通过先进的控制技术,可实现多电动缸的联动控制,以完成特定的姿态控制。
高精度、长寿命、高可靠性的电动缸的,是通过对精密机械传动机构的设计和精密的装配技术来保证机械传动系统的精度,再通过先进的电机闭环控制技术和最优的控制算法来实现电动缸高精度的运动控制;通过准确强度和寿命设计的保证机械机构的强度和寿命,实现电动缸的长寿命;依靠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航天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经验,对电动缸的传动机构、关键部件的强度、电机控制系统进行可靠性设计,达到电动缸的高可靠性需求。
技术特点:
具有精密传动机构研发的工程技术积累和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已解决了电动缸的精密传动机构和电机控制中的关键问题,在雷达主反射面电动缸项目进行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电动缸设计经验,并通过对长寿命、高可靠性技术在电动缸上的研究突破,关注材料、传动模式、系统结构的合理选取与设计,完全可以实现长寿命、高速和高可靠电动缸的研制和产品推广。同时依靠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和航天系统的可靠性设计经验,考虑电动缸的结构、工作特点、工作情况,已研制出能够承受长寿命、高速和高可靠性、低成本电动缸,其产品必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合作方式:许可使用
04基于“北斗”的计重车联网技术
项目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陕西电器研究所
项目概述:
基于“北斗”的计重车联网技术适用范围包括:
基于“北斗”的计重车联网技术是以“北斗”导航定位技术和车载称重技术为核心,融合了移动通信、云计算、公路自动化监控和拓展车联网应用技术在内的综合技术体系,以安装车载定位、计重、监控单元和交互式信息终端的方式,依托公共网络和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对载重车辆的全程动态监控,包括载重车辆行驶状况、装载情况和安全运行状况等。
依托该架构可拓展丰富的车联网应用服务,为公路运营企业、公路交通管理部门、物流企业、公安部门等部门和司乘个人提供诸如“车辆定位和安全监测”、“突发事件报警”、“视频监控、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测”、“流量监测和交通指挥”、“天气、路况监测”、“公路收费(计重、ETC)”等多项服务,为建设“智慧、安全、节能、高效”的交通智能化网络奠定基础。
已取得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
1)专用低成本车载“北斗”导航定位模块研制
成功研制开发“北斗”二代RDSS卫星导航终端基带专用芯片BM3005MQ,基于成熟的北斗RDSS用户机基带处理算法,完成“北斗一代”全部收发功能,兼容二代系统,真正实现了“北斗”基带模块由分立芯片组成到单芯片化的跃升。
2)专用车载称重传感器、车载智能终端、承载机构开发
采用基于金属纳米溅射薄膜应变测量原理研制了新型车载称重传感器和承载机构,满足车载称重系统特殊安装环境需要。车载智能终端根据车辆在整个行驶过程中,实现车辆信息的采集和信息交互服务,为支撑计重车联网的信息节点。
技术特点:
融合了“北斗”定位技术和车载称重技术的计重车联网技术在国内属于首创,技术指标达到国家对载重车辆的计重精度要求并具备较为完整的物联功能,可以解决诸多目前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又可拓展多种新型业务,是面向物联网和智能交通应用背景下的技术创新和“北斗”系统应用模式创新。
能够满足物流、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行业对于货物运输的实时重量监控的需求,公路运营部门对于货车ETC电子不停车收费、超限检测的需求,交通管理部门对于车辆定位与追踪、车辆偏载等安全隐患预警的需求等,称重质量信息可以被多个部门共享,符合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的发展趋势,社会效益明显;
所研发的“北斗2/GPS”双模兼容集成芯片,集成了多项“北斗”二代研发过程中形成的关键技术,为终端的产品化提供了技术基础;
依靠近十年来积累的有关金属纳米薄膜应变技术所进行的溅射称重传感器研究满足车载使用环境的苛刻要求。车载称重传感器采用基于溅射薄膜工艺,提高了车载称重单元的精度、可靠性、温度特性及耐高温性。在称重方式上采取基于应变放大的间接测量方式,安装方便;成本低;对车辆安全性无影响。此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该基于“北斗”的计重车联网技术适用范围包括:
覆盖全国的货运车辆安全监控网络,建立智能化的计重车联网,为包括交通、公安、公路/货运运营企业和司乘人员在内的社会各界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交互的平台;公路货运车辆计重收费、ETC、源头治超、渣土车控制等社会难题等专项工程;物流配送、市政公共服务车辆精细化调度管理网络。
>>>>合作方式:合作开发
☞合作咨询
▷联系人:左经理
▷电话:010-62679616
▷邮 箱:rzuo@ctex.cn
了解更多中国技术交易所相关动态,请关注微信订阅号“中国技术交易所”(微信号:ctex2013),投稿及新媒体合作zcb@ctex.cn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