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转场时,为什么有的“躺”着,有的“站”着?
火箭转场时,有时采用“躺”姿,火箭各部段安静地“躺”在转运车上;有时它还会采用“站”姿,也就是站在活动发射平台上,慢慢“走”向发射塔架。那么,火箭转场时,到底有几种姿势呢?选择姿势又有哪些讲究呢?听听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所属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火箭地面总体设计师肖士利怎么说。转场就是将火箭从技术区转运到发射区的过程,目前我国火箭的转场方式分为水平转场和垂直转场两种类型。
图:水平转场的长征三号丙火箭
水平转场,即我们看到的“躺”着转场,是将火箭的芯级、整流罩等各个部段,分别转运到发射区,然后在发射塔架上完成火箭的吊装、对接、测试。比如长征二号丙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都是采用这种转场方式。这种转场方式的优势是不需要建垂直总装厂房,成本低,在我国航天发展的早期,多采用水平转场方式。但是水平转场的火箭,转到发射区后要完成垂直吊装和垂直测试工作,整个流程下来大约需要14天,在发射区时间相对较长,不便于连续发射。
图:垂直转场的长征七号火箭
垂直转场,即我们看到的“站”着转场。转场前,要先在总装测试厂房内完成火箭吊装、对接、测试后,再将“站”起来的火箭整体运往发射塔架。垂直转场对技术区的设施要求高,但火箭在发射区的时间较短,仅3至7天,因此连续发射能力强。我国长征二号F火箭、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均采用垂直转场。
新一代运载火箭选择垂直转场,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长征五号火箭、长征七号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海南属于沿海城市,天气湿润多雨,总装测试厂房防盐雾效果好,所以新一代运载火箭先在总装测试厂房内完成吊装、对接、测试,然后再运往发射区,对火箭也能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此外,影响火箭转场方式的还有地理环境因素。比如说发射长三甲系列火箭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地处山地,不便于垂直转场,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海南文昌发射中心,地势比较平坦,垂直转场也比较容易实现。
来源: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图片略有修改
网络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