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海洋一号C星发射 我国将建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
海洋一号C星发射 我国将建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本报记者 付毅飞 陈 瑜
9月7日11时1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海洋一号C星。这是我国海洋水色系列卫星的第三颗卫星,也是我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十二五”海洋业务卫星的首发星。
国防科工局相关人士表示,该星将与计划明年发射的海洋一号D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进行上、下午组网观测,大幅提高水色卫星全球覆盖能力。
五大载荷显神通
记者从卫星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了解到,该卫星共配置有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海岸带成像仪、紫外成像仪、星上定标光谱仪和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五大载荷,将大显神通助力海洋事业发展。
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可用于探测叶绿素浓度、悬浮泥沙浓度、可溶性有机物等海洋水色要素,以及海面温度场。通过连续获取长时序的我国近海及全球水色水温资料,可研究和掌握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海洋渔业和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该仪器也能为全球变化研究、海洋在全球二氧化碳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厄尔尼诺探测提供大洋水色水温资料。
海岸带成像仪对近海、海岛、海岸带进行监测,可获取海陆交互作用区域的实时数据,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并对海洋环境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紫外成像仪主要用于提高海洋水色水温扫描仪近岸高浑浊水体大气校正精度。
星上定标光谱仪堪称海洋一号C星上的“质检员”,能监测到海洋水温水色扫描仪、紫外成像仪及海岸带成像仪的数据信息,并为其提供星上同步校准功能。
船舶自动识别监测系统主要用于获取大洋船舶位置和属性信息,为海上权益维护、海洋防灾减灾和大洋渔业生产活动等提供数据服务。
数传分系统全时开机搭建信息通途
为了保证五大载荷获取的数据能实时传回地面,五院西安分院承担研制的数传分系统,在天地间搭建了信息通途。
对一般遥感卫星而言,数传分系统是根据需要开机,每次开机时间不会超过半个小时。因为太空中的高能量粒子有可能会撞上卫星,影响数传分系统,导致数据处理出现偏差和错误,缩短开机时间是为了减小数传分系统受高能量粒子影响的概率。但是,海洋信息的动态性决定了海洋一号C星的数传分系统必须全时开机,实时对数据进行处理或传输。要实现全时开机,最重要的是避免单粒子翻转。
对付单粒子翻转,最简单的方法是关机重启,但这违背了数传分系统的全时开机要求。因此科研人员利用三模冗余、定时刷新等方法,增强了卫星数传分系统的抗单粒子翻转能力。简单来说,将重要数据分别存储3次,相当于给1个数据做了两个备份。
显著提升近海环境监测及海洋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与A星和B星相比,海洋一号C星在卫星载荷配置和性能指标、探测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改进,性能指标的提升,可获取更稳定、精度更高的水色遥感产品。
相关人士举例说,我国沿海赤潮多发,通过卫星提供的监测产品,及时有效地识别和实时监测赤潮暴发发展进程,可为灾害期间的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记者了解到,海洋一号C星成功发射后,将为全球大洋水色水温业务化监测,为我国近海海域与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调查、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预警与环境保护等提供数据服务,也可为气象、农业、水利等行业应用提供支持。
网络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