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oman 发表于 2018-9-27 04:53:32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情况介绍会在京举行

  9月26日,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情况介绍会在京召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设计师吕从民、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朱枞鹏、航天员大队航天员陈冬出席并发言。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了工程应用成果总体情况,以及天宫二号和空间站研制建设等后续工作安排。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秉持重在应用的价值理念。工程自1992年立项实施起,就提出“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即建造神舟飞船是为建设空间站提供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同样,建造空间站是为了开展大规模空间应用提供平台。正是按照这一思路,我们规划了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先后突破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验证了推进剂在轨补加、航天员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为实现“建站为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2010年中央批复载人空间站任务时,明确指出将空间站打造成“国家太空实验室”,要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目前工程全线正在全力以赴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工作。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高度重视空间应用力量建设。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能够开展空间应用的资源十分有限,但工程放眼长远,设立了空间应用系统,与神舟飞船、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并列为工程七大系统之一。任命空间应用系统两总,大力培养空间应用方面的专业人才,工程实施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两院院士已有10余名,形成了与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形势相匹配的空间应用团队。此外,通过持续科研经费的投入,形成了体系化的空间科学研制试验条件,特别是在空间科学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在轨运控等共用技术平台和光学载荷研制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核心能力,为实现空间站阶段空间应用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空间应用成果。在突破载人航天基本技术的同时,我们安排了一定数量的空间应用项目,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大应用价值的成果。工程第一步任务中,利用神舟飞船留轨舱和返回舱,开展了以多模态微波遥感器为代表的29项实验;工程第二步任务中,利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神舟飞船和天舟飞船,开展了70余项实验。特别是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支持空间应用能力比前期有了大幅的跃升,是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上面搭载的14项约600公斤重的应用载荷,在规模和水平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例如,搭载的空间冷原子钟是国际上首台在轨运行的冷原子钟,日稳定度达到3000万年的误差小于1秒(达到7.2E-1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里程碑意义。工程实施以来,空间应用领域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0余项,取得专利400余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00多篇。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航天科普教育和服务国计民生方面成效显著。载人航天事业,在展示人类探索精神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在开展空间应用方面能够发挥人在太空的独特作用,对于提升公众航天素养,激发科学探索精神,以及开发利用空间资源服务国计民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科普教育方面,神舟十号任务中组织了太空授课活动,神舟十一号任务中搭载了香港中学生太空科技设计大赛获奖的3个实验项目;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我们先后与云南、宁夏等地方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利用载人航天资源来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此外,我们还对载人航天空间科学与应用数据不断进行科学管理与推广,建立了载人航天空间应用数据推广服务平台,已提供数据产品约40TB,目前已拓展公益用户70余家,涵盖国家部委、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产生了一批典型应用成果。这些都体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社会责任,是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空间应用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蓬勃发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致力于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积极开展载人航天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世界航天技术和空间应用的进步发展。截至目前,我们已与联合国外空司、俄航局、欧空局、法宇航、德宇航等航天机构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特别是2017年2月,在习近平主席与意大利总统赛尔焦.马塔雷拉见证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与意大利航天局局长签署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意大利航天局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协定》。在这些合作框架协议下,一些具体的合作项目已经顺利实施,取得了丰硕成果,围绕中国空间站更多的合作项目正在酝酿孵化。比如,神舟八号任务实施了中德空间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天宫二号任务实施了中欧伽玛暴偏振探测仪项目,神舟十一号任务实施了中法心血管研究项目,2017年8月开展了中欧航天员海上救生训练等。今年5月底,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了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正式开启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正如习主席所强调的,“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创新,愿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到今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圆满完成2年在轨飞行和各项试验任务,目前天宫二号平台及装载的应用载荷功能正常、状态良好。为进一步发挥空间应用效益,9月20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营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二号在轨飞行至2019年7月,之后受控离轨。
  在做好天宫二号运营管理工作的同时,工程全线正在全面开展空间站研制建设,各主要系统均在按计划进行初样研制。空间站舱内、舱外均可支持开展空间应用,而且应用载荷可在轨更换,仅从首次入轨携带规模看,相比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提升10倍以上。为此,我们在原空间应用系统基础上,又增设航天医学实验、航天技术试验等多个应用领域,调动国内外一切力量并行展开研究工作。工程总体还成立了载人空间站工程任务规划专家委员会,全面负责相关空间应用项目的遴选把关。
  空间站阶段我们开展空间应用的目标是:
  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科研成果,为人类探索认识自然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在航天技术和航天医学研究方面,产出一批占领航天科技制高点的理论成果,推动技术进步并积累经验,使中国人在太空飞得更远、飞得更久;
  在科普文化教育方面,持续激发和吸引青少年探索未知世界和对科技创新的热情,积极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服务国计民生方面,更大规模地支持与空间相关的产业经济发展,并探索空间产业发展,支撑国家重大战略与发展规划;
  在国际合作方面,以积极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开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浩瀚的空天还有许多的未知奥秘有待探索,必须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在阔步走进“空间站时代”的新征程上,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向新的更高水平。
  信息来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网

  
网络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成果情况介绍会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