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挖宝,民营火箭蓄势待发
2018年10月27日,“朱雀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发射。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科技日报
经过数次延误之后,1月23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终于成功试飞并回收了集火箭与飞船于一体的亚轨道飞行器,此次发射任务同时还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资助的8项研究项目送入了太空。
就在本月,中国也有两家民营火箭公司传出捷报。其中,深圳市翎客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翎客航天)成功试验了第5代可回收火箭RLV-T5。另一家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箭航天),进行了新的火箭发动机点火试车。
首秀之年,探空火箭为后续研制铺垫道路
当遥不可及的太空逐渐在技术、市场和政策的支持下变得似乎“伸手可及”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了这个宝矿。“刚刚过去的2018年被人们冠以‘中国民营火箭发射元年’‘民营火箭首秀年’的称号。”1月27日,北京千域空天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蓝天翼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8年我国3家民营企业共计发射了5次火箭。
2018年4月,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际荣耀)发射国内首枚民营火箭“双曲线一号S”。5月,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零壹空间)发射OS-X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9月,星际荣耀发射“双曲线一号Z”;时隔2天,零壹空间发射OS-X1火箭暨“重庆两江之星”。
公开资料显示,以上4枚火箭均为探空火箭,不具备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能力。“探空火箭的发射为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并为后续研制体系做铺垫。”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曹梦表示。“探空火箭的发射表明火箭民企已有能力走通从火箭设计、审批到发射的全流程。”星际荣耀技术总监郑立伟表示,真正的“重头戏”还是在于能够将卫星送入太空的运载火箭。
2018年10月,蓝箭航天发射了三级固体运载火箭“朱雀一号”,搭载了微小卫星“未来号”。如果发射成功,“朱雀一号”将是我国首枚把卫星送入空间轨道的民营运载火箭,奈何其在飞行过程中出现异常,卫星未能入轨。
业界和民众都给予了民营火箭很大的试错空间。航空航天工程师联合组织“小火箭联合会”的创立者邢强博士在“小火箭”微信公众号中发表声明,表示卫星虽未能入轨,但其启动用户央视表现出了极大的包容。
“我以及我们整个集团,都对民营航天的尝试和努力心存尊敬,我们愿与社会各界一起推动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曹梦说。
迎难而上,挑战液体发动机和回收再利用
在火箭的研发上,民营企业以及“国家队”都面临着一些技术难题。
“其实,很多民营企业的技术团队是从原航天单位脱离而出的,一些专家在之前的‘国家队’也是骨干核心成员,所以单纯从技术本身来讲,民营火箭公司和国有企业没有根本的区别。”曹梦表示。
“液体发动机和可重复使用是现阶段双方都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郑立伟认为,火箭发动机研发周期长,需要一步步进行经验积累和技术验证,时间成本较为固定。如果在火箭发动机的研发上“抢进度”,往往会牺牲掉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可控性。
历史上早有案例。20世纪60年代,美国率先发射土星5号搭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为了追赶美国的步伐,苏联抓紧研制N1重型运载火箭。由于时间紧、资金短缺等原因,N1火箭包括发动机在内的研制流程大为压缩,省略了许多地面验证试验便匆匆开展飞行验证,最终4次发射均以失败收场,苏联也在美苏太空争霸中败下阵来。
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在郑立伟看来,对于起步较晚、走自主研发路线的民企来说,在火箭研发、尤其是重中之重的发动机研发过程中不贪进度、按部就班地进行严格的技术测试或许是一种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另一方面,“实现以运载火箭为主的航天运载器的重复使用对于目前烧钱的商业航天来说,简直就是一块诱人的蛋糕。”郑立伟指出。公开资料显示,SpaceX复用火箭已经实现了第三次飞行,而我国“国家队”和“俱乐部”(民营火箭)也都在投入精力聚焦火箭的回收再利用,目前在垂直起飞、降落等地面验证试验中取得了不少进展。
“但是我们得正视与航天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可重复运载器的研制还有很多挑战,其核心瓶颈还是在于推力深度可调的可重复使用发动机技术。我们所有航天从业者仍然需要加倍努力。”曹梦说。
未来可期,“乘客”需求撬动商业航天市场
“中国航天六十余年的积累和投入,大部分资源都在国有企业,形成了一套切实有效的研制保障体系。”曹梦指出,民营企业需要花时间去消化积累和改进。“除了技术,双方也都面临着研发经费和市场的问题。”在蓝天翼看来,研发经费的解决途径不同——“国家队”主要由国家拨款支撑,民营航天则依靠融资。
“投资人对商业航天领域的重视程度确实逐渐加强。”蓝天翼对此也深有感触:“特别是2018年,商业航天作为一个早先较为生僻的领域,成为了大家愿意讨论的话题,这是国家政策、舆论环境、商业氛围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他看来,火箭作为唯一的航天“交通工具”,商业逻辑更为简单,必将是投资人重点关注的商业航天赛道之一。从美国近10多年的投资数据来看,火箭也一直是商业航天各个赛道中拿到投资最多的产业链环节。
民营火箭市场方面,蓝天翼认为卫星的应用与之息息相关。“当民营企业拥有成熟的运载火箭产品之后,卫星的大量需求很有可能带动火箭市场规模爆炸式增长。”星际荣耀总裁助理姚博文透露,就目前星际荣耀已经获得的订单来看,“2019年市场形势比较乐观”。
“在市场的激烈角逐之下,民营火箭企业机制灵活、决策快,这是其特有的优势。”曹梦说道。蓝天翼也认为在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下竞争,民营企业相比“国家队”可能会更受欢迎。不仅如此,民营企业也完全有可能在具备能力和资质的情况下承接国家任务。
除了卫星,火箭的“乘客”也可能多元化发展。蓝天翼认为,未来成本、可靠性能够达到一定要求的火箭或将用于太空旅游、太空殖民等。“最早的飞机主要用于送信,而现在则是运送人员、货物。以此类比,火箭目前的主要用途是运送卫星,未来可能也会成为一种地球表面或星际航行的交通工具。”
相关链接
资本为民营火箭注入动力
据“小火箭”微信公众号统计,人类在2018年确定入轨的太空发射再次突破100次,而最近一个入轨发射次数在三位数的年份是1990年,此后,火箭发射陷入低迷。“那个离开我们长达28年的太空探索黄金时代,开始回归。”邢强于2018年底撰文表示。
以往航天卫星、运载火箭等由国有企业主导的市场开始涌入一大批创业者,火箭公司也随之拔地而起。“资本是民营火箭研制的支柱,而投资人往往以最敏锐的嗅觉预判未来。企业的融资历程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见我国民营火箭发展的热潮。”姚博文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成立的星际荣耀在2018年9月份完成A+轮融资,已经累计获得投资逾7亿元;而另外两家成立于2015年前后的民营火箭巨头蓝箭航天和零壹空间也在2018年下半年分别完成B+轮、B轮融资,累计融资均在8亿元左右。
“人才与技术的储备让投资人对民营火箭公司有了初始的信心,再加上2018年国内创投领域没有系统性的新投资热点,投资人便逐渐盯上了商业模式清晰、客户相对固定、赛道超长的商业火箭领域。”36氪基金投资经理石亚琼说。
新浪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