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七姊妹星团内发现许多变星,且其中之一脸上还长了个“斑”
昴星团因其拥有七颗最亮的恒星而知名。
昴星团(昴,音mǎo),是北半球地区夜空中最显眼的一个星团。肉眼一般能够看到这个星团中的七颗恒星,因此它还有个外号,叫“七姊妹星”。
七姊妹星其实远不止七颗恒星。它是一个年龄在1亿年左右的年轻疏散星团,包含了至少100颗甚至有可能上千的恒星。位于金牛座的这个星团被夹在猎户座和英仙座之间,和我们相距不足500光年,非常夺目。但对于这些恒星的研究依旧是不充分的,一个很大的原因竟在于它们过于明亮了。
最近,一个国际天文学科研小组通过一种新的方法,借助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昴星团中发现了许多变星。
研究由丹麦奥胡斯大学恒星天体物理中心的Tim White主导,成果发表在8月11日的《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术,名为“晕光度测量”,可以对恒星亮度的相对变化进行识别,即便恒星本身过于明亮,以致于无法进行直接观测也无妨。这种技术是一种算法,它通过监视恒星周边区域落在传感器上的像素点,而非恒星本身最明亮部分的变化,来确认恒星是否为变星。通过这一技术的运用,天文学家发现昴星团中至少有七颗变星。
这些变星中大部分是搏动节奏缓慢的B型星。这是一类大质量的亮星,它们的亮度会以一至五天为周期发生变化。对这类变星的认识还是贫乏的,因此这些新发现的变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究竟有哪些过程在影响着它们的搏动。
伽利略手绘的昴星团。
不过在这些变星中有一颗与众不同。这颗恒星名叫昴宿四(也叫迈亚,Maia),学名是金牛座20。它是昴星团的第4亮星。迈亚的光变周期是10天。初看起来与其它变星没什么不同,但通过光谱分析,天文学家发现之前观测到的昴宿四光度变化和其大气层中锰元素含量的变化是同步的。这颗恒星表面可能有一块巨大的“化学斑”,它随恒星的自转而每10天出现一次,昴宿四也因此而成为了一颗变星。
有趣的是,60年前,天文学家就已经发现昴宿四是一颗疑似的变星,但当时测得的变化周期是以小时而非以天计的。迈亚变星因此还成为了一种新的变星类型。White对此表示,新的观测结果显示,昴宿四之所以成为变星,依靠的可能并非是它本身的常规变星特性。
昴星团中七颗变星的光度变化曲线。其中的昴宿四(迈亚)变化方式与众不同。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因为设备故障已经退出了观测任务。但其先前获得的大量数据仍然在支撑着天文学家的研究。通过对恒星亮度波动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对系外行星是否存在进行鉴别,也能够对恒星本身进行研究。
在本次研究中,天文学家并没有发现行星存在的迹象。但科研小组表示,他们发明的新算法,有助于人们在那些明亮的恒星周围寻找行星,而不必担心传感器被强光“吞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