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火箭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迈进
长征七号火箭(以下简称“长七火箭”),又被称为“数字火箭”。在它的研制过程中,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采用了全数字化生产模式。这使得火箭从传统制造向“智造”迈进了较大的一步。新“图纸”让生产更便捷
如果说,看二维平面图纸好比看“连环画”,那么看长七火箭研制中的三维模型,就像在看3D电影。
以前,设计员出图后,会召集相关车间的主管工艺员联合审图。如果有人在审图过程中提出建议,设计员便用铅笔标记在图上,回到办公室在电脑上逐一修改,再按照流程办理一系列手续,最后正式下发图纸。整个流程繁琐,沟通效率也比较低。
长七火箭出图,则采用工艺与设计协同办公的方式。设计人员与工艺人员通过在线网络平台,同时开展产品设计及工艺审查、工艺准备等。
原来的几十张图纸,现在被一个三维模型给取代了。模型不仅包含了几十张图纸上的所有信息,而且表现形式更直观,表现效果更清楚。轻轻点击鼠标,拖动模型,不仅可旋转角度,全方位地捕捉各个部位的信息,还能点击放大,详细地了解每处细节的具体数据。
以火箭导管生产为例。我们知道,对火箭中形状各异的导管进行取样,是影响型号总装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在平面图纸上无法看出导管的空间位置,更无法对其弯折,所以只能等总装进行到这一步,才能到现场导管取样。在长七火箭的总装过程中,通过三维模型,查看空间尺寸,直接就能提取到导管的弯折信息表。这使得80%的导管不必现场取样就可直接生产,大大节省了总装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使用三维模型,还有一个明显的优势。一旦发现问题,有的当即就可在模型上直接修改,有的虽需要进一步探讨,借助这种协同办公的方式,设计人员和工艺人员的沟通效率也比原来有了明显的提高。
“扫一扫”让产品追踪更容易
“扫一扫”是当前一个很流行的动作,“扫二维码加关注”、“扫条形码看价格”……如今,长七火箭生产也跟上了时代的潮流,用上了“扫一扫”。一个条码、一把扫码枪,就能轻松完成产品的传递,了解产品的实时状态,追溯前一个工序的情况。
针对长七火箭的生产,火箭院所属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采用了条码管理系统。它为每一件产品进行编码,再根据产品生产的工艺路线,规划加工工位,配备扫码枪。通过扫描产品条形码,能快捷、方便地实现车间之间产品定制单、交接单的传递与签收,最终形成产品从原料请领到装备上箭整个加工生产生命周期的产品履历记录。
一旦生产质量、调度等出现问题,通过“扫一扫”,还能及时采集到产品的实时状态、所处位置等,帮助发现问题所在,找到生产过程中的短板,为生产进度的调整和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MES系统让管理更简单
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系统,即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执行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按照以往的工作方式,车间任务分解下发,需要工艺员填写纸质质控卡,交给车间调度。车间调度根据质控卡工序和计划生产处下发的任务,进一步分解任务,并下发到工段。整个过程颇为繁琐,且不便追溯上一工序。
借助MES系统,在长七火箭的总装车间里,工艺员首先将质控卡与任务进行绑定,通过与质量系统的集成,获取质控卡的工序信息。随后,车间调度员在MES系统中对生产任务进行分解、下发、排产、执行、反馈等生产过程进行管控。车间员工只要刷一下卡,便能轻松明了地看到自己分配的任务,并实时查询、反馈。车间领导也可借助该系统,第一时间了解到生产进度情况。
可以说,建成MES系统帮长七火箭的总装车间实现了任务信息电子化、生产信息实时化、透明化、无纸化,让生产管理变得更简单、更智能、更高效。
作为第一枚“中国智造”的运载火箭,上面这些数字化应用只是长七火箭全数字化生产中的“冰山一角”,随着中国智造2025的推进,未来,长七火箭的“智造”还将不断攀登新的高度。
( 本文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网络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