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项目纳国家空间科学任务
图:1月18日,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正式交付使用。图为“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与阿里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平台建立天地链路通过观测全天射电频谱探索宇宙黑暗时期、聚焦太阳系和生命起源的小天体探测、系外行星大气紫外探测、空间微生理系统的3D打印……中科院17日公布80个入选空间科学任务,其中香港大学提供的伽马射线空间探测卫星成功入选。这一项目计划利用伽马射线成像,进行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表示,“香港入选项目不错,会得到支持。”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6年12月开始遴选空间科学任务概念,面向全国科研人员徵集“任务单”。来自卫计委、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香港大学、中国科学院等54家单位的科技工作者提交了应徵建议136份。
选出80个空间科学任务
建议书涵盖了空间科学全部学科领域,包括空间天文18份、太阳物理10份、空间物理19份、行星科学17份、空间地球科学10份、微重力科学21份、空间基础物理5份、空间生命科学15份和其他领域21份。经过评审,39家单位的80份科学任务建议脱颖而出。
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季介绍,本次徵集的空间科学任务概念建议必须由中国科学家自主原创提出,面向空间科学学科前沿,并有望在基础科学前沿孕育重大科学突破。
“十二五”期间,中科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已成功发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取得初步科学成果。吴季表示,此次入选项目既瞄准了宇宙大爆炸过程中的黑暗时代,也瞄准了能谱测量的空白点。而未来的发射卫星将从这80个项目中诞生。
对于香港科学家提出的建议,吴季对大公报表示,这一项目利用高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的伽马射线成像,进行暗物质粒子的间接探测,以期取得基础科学领域原创突破。“香港入选项目不错,会得到支持。”吴季说。
“十三五”发射5科学卫星
目前,“十三五”空间科学任务已全面启动,中科院将争取在2020年前后,发射爱因斯坦探针、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全球水循环观测卫星、磁层─电离层/热层耦合小卫星星座探测计划、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等多颗科学卫星,在地球空间耦合规律、引力波电磁对应体探测、全球变化与水循环、太阳磁层与爆发活动关系等方面取得原创性成果,实现我国空间科学卫星系列的持续、健康发展。
吴季表示,下一步通过遴选的项目将开展为期6个月研究,继续完善任务概念,并有机会通过进一步遴选,获得空间科学先导专项(二期)预先研究项目和背景型号研究项目的支持。
(本文来源:大公网)
网络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