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两年计划发射20颗卫星,“天仪研究院”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2017年4月20日,上海,上交会“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展示的“潇湘一号”卫星模型4月21日,商业航天创业公司天仪研究院宣布完成A轮融资,由赛富动势基金领投,经纬中国、名川资本以及现有投资方北极光、国科嘉和跟投。官方称,此轮融资规模接近1亿元人民币。本次融资后,天仪研究院将进一步扩展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的品牌细分市场的布局和后续的产品创新研发。未来两年内天仪研究院将计划发射20颗卫星,进一步加快节奏。
天仪研究院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研制面向商业市场的航天系统与载荷,通过微小卫星为国内外的科学家、科研院所、和商业公司提供短周期、低成本、一站式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服务。是国家开放商业航天发展道路时,最早投身于微小卫星的创业公司之一。
天仪研究院作为领先的微小卫星太空实验服务商,已经完成了基于商业微小卫星的太空试验平台的研制,且陆续发射了两颗卫星:中国第一颗商业化科学实验卫星”潇湘一号”(自主研制)和中国首颗微重力化工实验卫星”陈家镛一号”(国际合作),前者由天仪研究院自主研制,后者是与一家以色列公司共同合作研制。通过这两颗卫星,天仪研究院已经服务了6家客户,主要包括航天体系内的科研院所。“还有几十家客户都希望和我们合作。”杨峰说。之后将发射分时租赁卫星“UCloud云汉号”。
“航天资源有限,很多有卫星实验需求的科研院所和商业公司难以实现上天,要经过长期的立项、论证等程序,但其实可以有一种更灵活的方式。”天仪研究院CEO杨峰告诉财新记者。
杨峰介绍,经过一年的研发,公司完成了基于商业微小卫星的太空试验平台的研制,试验的准备时间可以从原来的几年缩短至几个月,试验的成本可以比传统方式降低接近一个数量级,“一个实验最低只需要几十万元,而传统方式则需要耗资上亿”。
国科嘉和副总裁丁润强向财新记者表示,投资天仪研究院在于看中其团队具有某重要卫星项目的设计能力。“商业航天具有一定的门槛,天仪研究院虽然公司成立时间很短,但团队成员都具有长期的航天领域技术经验。”他说。
国内商业航天的创业方兴未艾。在卫星发射领域,天仪研究院、九天微星、欧科微等民用卫星公司开始崭露头角;零壹空间、科创航天、北京蓝箭等研制运载火箭的民营企业也受到资本的关注。2016年10月,零壹空间宣布完成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成为该领域内规模较大的一笔融资。
传统卫星发射成本高、进程缓慢,很多科研项目得不到满足。天仪创始人杨峰表示,“一个科学家有几个十年?我们现在提供了另一条路,一年内帮你送上天。”
自2014年11月,政策明确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卫星市场以来,中国不断涌现民营微小卫星创业公司。如开源卫星“科创航天”,试图用卫星组建通信网络;“零壹空间”专门为商用微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欧科微航天”由“国家队”中科院创办,自主研发微小卫星与商业化应用;“九天微星”甚至以卫星IP为入口发展粉丝经济,在天空用肉眼可见的光束发射“我爱你”的摩尔斯电码,帮助用户表白。
天仪研究院面向的则是科研用户。由于传统的卫星发射成本巨大,大部分空间科学项目都得不到满足。天仪创始人杨峰曾说,为了发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潘建伟院士这么有资源、有名气的人,都花十年时间,一个科学家有几个十年?”
发射科研卫星就像做手机?天仪研究院获近亿元A轮融资
而天仪认为,改进科研卫星的缓慢进程是它们绝佳的机会。去年接受新芽NewSeed采访时,创始人杨峰曾自信地表示,“第一,我们在干一件我们擅长的事情。第二,行业前景毋庸置疑的,全球万物互联只能靠卫星!”
天仪能提供低成本卫星的关键在于,选用了立方星(CubeSat)这一成熟的技术标准,并大量采用商用元器件代替航天专用器件。这一做法在国外已相当常见,如SpaceX就用浴室零件生产门把手,用赛车安全带固定航天人员。此外,集成客户的实验仪器研制出最终卫星,以往需要5到10年,天仪则利用低成本优势,以互联网思维快速迭代产品,把每个项目缩短到1年以内。
未来两年内,天仪还计划发射20颗卫星。目前天仪的团队已有30人,核心成员拥有近20年的航天系统研发经验。根据新芽数据库,天仪研究院曾在2016年7月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本文来源:综合财新网、腾讯网)
网络转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