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让河北民企叩开中国“航天玻璃之窗”
<p> 新华社石家庄3月18日电 在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园区大门前,停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与干净整洁厂区格格不入的旧车并非随意摆放,它见证了一个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从二手面包车上起家,通过自主研发成为航天用玻璃产品行业的领跑者。</p><p> 航空玻璃是应用在卫星、航天飞船上的抗辐照玻璃盖片,多位于太阳能电池方阵上,要能确保太阳能电池不受太空中各种高能粒子和有害射线的撞击。航天用玻璃除了要拥有超强的抗辐照能力,更要轻薄和坚固,只有邮票般大小,却是玻璃界最“高精尖”的产品。</p><p> 在星箭公司一楼的展厅里,记者看到了“神舟五号”至“神舟十号”系列飞船、“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嫦娥一号”至“嫦娥三号”探月卫星等航天器的等比例模型。公司总经理卢勇颇为自豪地说,目前我国发射的每颗卫星都有星箭公司的产品。</p><p> “摆地摊卖过菜,路边支架卖烧烤,开店卖家具。”1994年从国企辞职后,创业的“第一桶金”对于卢勇来说,远比想象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航天玻璃这种奇特的科技产品,于是放弃了手中经营红火的家具行业。</p><p> 2000年,卢勇在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成立了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翻阅书籍、请教专家,逐步招徕人才,为掌握特种玻璃产品配方的核心技术,卢勇几乎将全部资金用于科研,甚至卖掉自家的房子。</p><p> 经过不断学习、研究和实验,星箭的团队终于掌握了相关产品的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到2007年,仅有几十名员工的星箭公司所生产的卫星用抗辐照玻璃盖片已经占据了业内市场的半壁江山。</p><p> “在创业过程中,公司也遇到了场地、资金等很多方面的困难。”为腾出更多生产空间,卢勇主动将办公室让出,转而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一年四季窝在里面办公。</p><p> 秦皇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胡英杰说,在了解星箭公司发展面临场地困难后,开发区给予了大力扶植。仅用一年时间,超过13000平方米的星箭厂房,就在2012年年初顺利投入使用。</p><p> 正当星箭公司员工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2012年的航天玻璃行业遭遇冰期。伴随着订单骤减,星箭公司的资金链也遇到了难题:厂房维护费用难以为继。最窘迫时,公司甚至连每个月两万元的电费都交不起。</p><p> 事情最终迎来转机。秦皇岛开发区相关部门将100多万元成长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打到公司账户上,省、市的技改资金也陆续到了公司账上。资金困难得到缓解后,2013年3月开始市场转暖,公司订单猛增。</p><p> 稳住了阵脚的星箭公司,逐步拿到航天玻璃市场份额的97%。依靠自主创新,卢勇带领团队之后攻克卫星用高强度超大超薄抗辐照玻璃盖片、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2015年,星箭公司新研究出了0.05mm厚超薄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此项产品可为国家每颗卫星节省发射成本300多万元,每年可为国家节约发射成本近六七千万元。</p><p> “坐在面包车里的时候,没敢想能把一块玻璃做到这个水平。”卢勇说,面对机遇和困境,是实打实的创新让“星箭”这样一个民营企业,叩开了中国航天玻璃事业的一扇窗户。</p><p align="center"></p><p> 宇航员特蕾西-考德威尔-戴森在一次任务中位于空间站对地观察窗附近的照片</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