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本”助力北斗芯片产业
<p> 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上,北斗芯片发展成为热点议题。与会人士认为,随着北斗系统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北斗芯片产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期,而“技术+资本”的合作有助于整合资源,推动北斗企业走向国际舞台。</p><p> 北斗芯片是北斗应用的核心。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北斗产业和基础产品取得了不菲成绩。依靠自我积累、自力更生形成了具备导航射频芯片、数字芯片、算法设计的完整芯片设计队伍,拥有了前端和后端综合设计能力。</p><p>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本届年会上表示,国产北斗芯片、模块、天线等关键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我国已掌握卫星导航芯片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跨入40纳米新时代。</p><p> 专家指出,国内北斗芯片厂商在短短三年多时间里,走过了国外GPS厂商十几年的路程,无论是性能还是成本控制均实现了飞跃,已接近甚至超过国际先进水平。</p><p> 年会期间,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业和芯星通发布的全球首款多系统多频点高精度GNSS模块——UM332,具备当前业内最小尺寸,支持高精度定位定向同时输出,在成本、功耗等方面也极具竞争力。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布了国内首款高精度星基增强基带芯片——“天琴”,填补了我国在星基增强产品领域的技术空白。</p><p> 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殷明表示,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充分发展的丛林时代,北斗系统在全球的发展和应用需要良好的国际合作及国内产业链的通力协作。他认为,北斗芯片企业要为北斗系统的全球应用做好技术准备。</p><p> 然而,我国北斗芯片产业依然面临诸多问题。目前,我国市场依然被国外芯片厂商所把持。以授时芯片为例,国内90%以上市场还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芯片厂商所占比重微乎其微。</p><p>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国家大基金”)的管理公司——华芯投资的副总裁高松涛表示,我国芯片产业存在短板:高精度和导航类芯片及其算法积累不足,恶劣环境下性能不如国际水平;北斗芯片企业太多,重复研发和建设导致低水平重复、人才竞争及恶意价格战;技术和资源越来越呈全球化分布,在国内无法形成国际竞争力。</p><p> 目前,国家大基金也开始向北斗芯片产业布局。高松涛介绍说,北斗星通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不超过16.8亿元,国家大基金计划认购15亿元。该计划已获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审核通过。</p><p> 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儒欣表示,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于面向低功耗应用的北斗/GNSS SOC单芯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面向高精度高性能应用的北斗/GNSS SOC芯片研制及产业化项目、基于云计算的定位增强和辅助平台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等。</p><p> 周儒欣认为,随着芯片工艺水平的进步,流片费用大幅提高,技术风险也随之加大,资金投入在芯片研发中至关重要。大基金的投资使得多领域、跨行业的联合成为可能,进一步构建战略同盟关系。他预计,未来北斗芯片行业将持续洗牌,创新能力不足的企业终将被淘汰,资源整合将成为新常态。</p><p> “国家大基金”布局北斗芯片产业,将持续提升我国北斗导航定位芯片的产品性能、可靠性和成熟度,对于推动国内卫星导航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实现北斗系统亿级规模应用,并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具有战略意义。</p><p> 业内人士普遍看好通过“技术+资本”的合作,整合国内外资源,共同面对全球竞争,使北斗导航企业走向国际舞台。北京中电华大电子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孙中亮表示,北斗导航芯片研发投入巨大,需要国家对导航芯片企业的资金支持,除集成电路基金外,还需要专项基金帮助国内北斗导航芯片企业尽快成长。</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