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航天应与军事航天民用航天构成三驾马车
<p> 人民网北京6月13日电 近年来,国际上一些新兴的商业航天企业正在崛起,将航天技术的商业应用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时,国内商业航天也开始起步,2015年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发展元年”。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院)副院长谢平今日在主题为“走向商业航天的未来”的第二期钱学森论坛上表示,商业航天应与军事航天、民用航天共同构成航天发展的三驾马车,应当综合统筹、系统规划。</p><p> 谢平介绍,商业航天,一般是指私营企业在承担适度的投资风险和责任的前提下,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商业航天以控制成本、优化投资回报率为目标,包括商业航天发射、商业卫星通信、商业遥感服务、导航应用等多个领域。</p><p> 资料显示,2014年,全球商业航天活动经济规模超过2500亿美元,占所有航天活动经济规模的76%。2015年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并推动商业航天的发展,为航天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谷歌、亚马逊等互联网巨头争相进军航天市场,带来“航天+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商业航天的发展也极大提升了工业界技术创新的热情。</p><p> “当前中国航天技术已步入‘商用时代’。”航天十二院院长薛惠锋表示,全球航天产业目前正处于能力和市场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我国航天事业创建60年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高科技产业,具备了发展商业航天的必要条件和能力。</p><p> 我国商业航天现状如何?谢平表示,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卫星应用领域的商业化进程有所加快,主要航天企业如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等也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策略和措施积极应对新的挑战,科研院所、民营企业等进入商业航天领域的意愿较为强烈,但技术能力尚显不足。</p><p> 谢平认为,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还存在制度政策不完善、军民资源不易共享、圈内国企束缚较多、对圈外民企开放不够等体制机制问题,都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加以解决。</p><p> “我们不应也无法急于求成。”谢平说,商业航天是航天技术应用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和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必然产物,而我国航天整体水平与美、俄等航天强国相比仍有差距,商业航天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应基于现实国情着力加快航天部分领域的商业化进程。</p><p>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牵引同样重要,应当有机结合,特别是在商业航天发展的不同阶段,要综合运用好两种手段。”谢平说。</p><p> “商业航天应与军事航天、民用航天共同构成航天发展的三驾马车,应综合统筹、系统规划。”谢平表示,在规划商业航天发展中,应充分发挥现有军民空间基础设施的作用,避免重复浪费,在军民融合思想指导下加速商业航天发展。”</p><p> 该论坛由航天十二院主办,近200位来自国家部委、军队、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围绕我国商业航天面临的新形势,从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国内外市场、商业模式、运营管理等多个角度,针对商业火箭发射、微小卫星、商业遥感、宇航商业化等热点话题进行了专题报告与讨论。</p><p align="center"></p><br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