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g001 发表于 2016-11-22 22:11:37

航天科技催生新兴经济形态

<p>  探索星空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关联?对企业发展、开发商业价值有哪些潜在的联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三研究所所长王巍日前在格局商学院与企业家们对话时表示,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以及太空能源的开发,曾经一度被视为遥不可及的航天高新科技,正在拉近与普通百姓的距离,催生了新兴的经济形态。</p><p align="center"></p><p>  <strong>抢占新蓝海</strong></p><p>  在王巍看来,航天科技拓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界限,带动了一系列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创新发展。目前,卫星导航定位(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RS)和卫星通信之间的融合(3S+C)都极大地提升了信息综合利用水平。从本质上看,卫星产业属于信息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太空能源的开发,必将带动无线通信、遥感等领域的加速发展。</p><p>  王巍认为,太空经济方兴未艾。以太空旅游为例:每位游客飞行10天需要支付给俄罗斯2000万美元以上的高额费用。它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又拉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满足人类探险与挑战极限的心理。此外,房车、游艇未来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希望企业家投资这一片蓝海,与航天系统合作开发出更多的相关产品,共同促进社会进步。</p><p>  <strong>推动产业升级</strong></p><p>  随着中国航天工程的飞跃式发展,正在筹建的一些全球覆盖高分辨率遥感小卫星星座,将使遥感应用进入个人消费变成现实。</p><p>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预测,“十三五”期间,中国航天工业的整体产值将突破5000亿元。仅卫星应用这一领域的产值就将在2020年达到5000亿元,整体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至10000亿元的水平。</p><p>  根据正在编制中的航天发展“十三五”规划总体思路,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空间宽带互联网三大工程将是航天工业未来发展的重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 《“十三五”发展综合规划纲要》显示,未来5年,中国将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试验核心舱建设,探月工程圆满完成三期任务,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成功首飞。到2020年,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年均发射数量达30次左右。航天产业的相关上市公司在“十三五”时期有望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p><p>  今年9月,中国首个具有商业性质的国家级航天产业基地破冰武汉,将重点发展航天运载火箭及发射服务、卫星平台及载荷制造、空间应用信息服务等航天产业。</p><p>  创新商业模式和跨界融合应用正在吸引大量资本进入。泰伯智库数据显示,2015年太空经济领域的企业融资总额达到178亿元人民币,风险投资呈井喷式增长,与太空经济相关的初创公司的数量也在近5年内增速加快,平均每年有8家新公司成立,而此前15年的风险投资总额,只有33亿元人民币,并且包括下游行业地理信息应用在内的风险投资数据。如今,腾讯、360奇虎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太空经济。</p><p>  航天工业正在成为“十三五”期间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太空新技术将与各个业态相融合,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p><p>  <strong>加速布局</strong></p><p>  国际上对于航天方面的探索也达到新的高度:欧洲航天局公布的国际“月球村”计划;中国公布的引力波太极探测计划、火星探测计划;霍金提出的长距离太空旅行项目等。从各国公布的一系列计划中不难看出,航天业有望迎来飞跃式发展。近年来,全球航天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每年都以6%到7%的速度增长,2015年,总产值将达3600亿美元。</p><p>  中国也介入商业航天领域,布局正在加速。中国科学院之前公布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已被列入中国科学院制订的空间2050年规划。</p><p>  虽然中国在国际卫星发射等领域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副理事长汪宏武曾提出,中国航天商业化程度还不够,需要更加关注下游的应用发展,让民营企业也能发射卫星。</p><br />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航天科技催生新兴经济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