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五位航天人入选“双百”侯选名单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234
0
2016-11-22 17:08:24
<p>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6月2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评选活动。来自沈阳航天新星机电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干部尉凤英成为第103号候选人。</p><p> 7月20日,中央有关部门联合启动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在“双百”候选人中,有5位来自我国航天界。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候选人中,有第057号候选人吴运铎;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中,有第235号候选人杨利伟、第259号候选人罗健夫、第278号候选人钱学森、第293号候选人翟志刚。</p><p> 评选“时代领跑者”投票时间截至7月31日。评选“双百”人物投票时间截至8月10日。报纸投票、手机投票方式请参照刊登在6月27日和7月20日的《人民日报》等有关报纸的公告,或点击中国航天新闻网(www.htxw.net)、人民网等网站相关评选活动专题,进入网络投票系统,按提示参与投票。</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尉凤英</p><p> 尉凤英1953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年76岁,是沈阳航天新星机电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干部,1959年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1966年被誉为“毛主席的好工人”,13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她的奉献精神和突出业绩深刻地教育和鼓舞了全国广大人民群众,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爱戴。</p><p> 从1953年到1965年,尉凤英在工厂老师傅的帮助下,实现技术革新177项,其中完成较大的技术革新项目58项,提前434天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又用4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工作量。她所领导的“厂红专大队”实现技术革新707项,成为当时沈阳市职工技协的带头人之一。</p><p> 1955年,尉凤英被评为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1956年和1959年先后在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和全国“群英会”上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是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被选为中共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和第十一届中央候补委员。</p><p> 退休之后,尉凤英很少有时间赋闲在家,而是积极发挥余热,始终怀着一种关心企业和社会和谐发展、关心下一代成长的责任感,促使自己在辽宁省、沈阳市内外频繁地参加社会活动,教育、感染人们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奉献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抓实干,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多作贡献,用实际行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富强的和谐社会。</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吴运铎</p><p> 吴运铎早年曾在安源煤矿当矿工。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不远千里,奔向皖南云岭,1938年参加新四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新四军司令部修械所车间主任,淮南根据地子弹厂厂长、军工部副部长,华中军工处炮弹厂厂长等职。他心系兵工,为人民兵工事业无私奉献。在淮南根据地时因陋就简,带领职工自制土设备,扩大了枪弹生产。还主持设计研制成功枪榴筒,参与设计制造37毫米平射炮以及定时、踏火等各种地雷,为提高部队火力作出了贡献。</p><p> 1958年3月至1961年10月,吴运铎任一机部第一研究所(今航天一院15所前身)主任、所长,受命组建了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室和专业实验室,开展了我国最早的导弹地面设备研究工作,为航天发射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吴运铎在生产与研制武器弹药中多次负伤,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残,经过20余次手术,身上还留有几十处弹片没有取出,仍以顽强毅力战胜伤残,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p><p> 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和全国总工会授予他特邀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他出版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不仅在我国多次再版,影响了几代人,而且被译成俄、英、德、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广为流传,在广大青少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离休之后,他应邀担任京、津、沪几所工读学校的名誉校长、许多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和一些刊物、群众团体的顾问。1991年5月2日在北京逝世。</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钱学森</p><p> 钱学森1911年出生,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高级顾问,中国科协名誉主席,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p><p> 1934年钱学森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士学位,后入加州理工学院,1939年获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并从事应用力学和火箭导弹研究。1955年回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所长,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七机部副部长,国防科委副主任,原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他1956年提出《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最先为中国火箭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此后长期担任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并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p><p> 钱学森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九大至十二大代表,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学与工程名人称号,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罗健夫</p><p> 罗健夫生前是原航天工业部771所工程师。他1951年7月参军,1962年12月调中国科学院西北计算机所,1975年调七机部771所。1969年,罗健夫作为课题组组长开始研制国家空白项目——图形发生器。1972年、1975年,先后研制出第一台“图形发生器”、“ⅱ型图形发生器”,为我国航天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p><p> 罗健夫对工作兢兢业业,脚踏实地,把个人的待遇、荣誉、地位置之度外,他是ⅰ、ⅱ、ⅲ型图形发生器课题负责人,主要设计者和研制者,但在呈报科研成果时要求不署自己名字,3000元奖金也一分不取,婉言谢绝吸收他为中国电子学会成员,并两次让出评高级工程师的机会。在攻关日子里,罗健夫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全部业余时间用来刻苦读书、翻阅资料、思考设计。为了航天事业,罗健夫把个人生活简化到不能再简化,身上穿戴的仍是当年部队发的旧军装,家人为他添置衣物的钱,常常被他用来买了科研需要的书籍。</p><p> 1982年6月16日,正在调试设备的罗健夫突然病倒,被诊断为晚期淋巴癌,医治无效去世,年仅47岁。</p><p> 罗健夫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并被追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杨利伟</p><p> 杨利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特级航天员。</p><p>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作为执行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不畏艰险,敢为人先,乘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飞行21个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p><p> 杨利伟入选航天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面对祖国的召唤,他毅然投身全新的载人航天事业。为适应新的任务,他惜时如金,勤学肯钻,不到两年时间,学完了载人航天工程基础、航天医学基础等10多门高新技术课程,考核成绩全部达到优秀。为掌握过硬的航天技能,他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勇克难关,日复一日苦练,一项一项攻关,在5年的时间内圆满完成了8大类58个专业近百项的训练任务,熟练掌握了飞行程序和操作规程,以专业技术考核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入选首飞梯队。</p><p> 在首飞任务中,杨利伟沉着冷静,以良好的素质、坚强的意志和过硬的本领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p><p> 杨利伟是中共十七大代表。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他“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翟志刚</p><p> 翟志刚1985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 </p><p> 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17时00分,翟志刚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他在茫茫太空挥动五星红旗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中国人民的心中。</p><p> 翟志刚入选航天员之前是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投身载人航天事业后,他勤奋学习、刻苦训练,2003年光荣入选首飞梯队,2005年再次入选神舟六号飞行梯队,2008年以优异成绩入选神舟七号任务飞行乘组并担任指令长。为备战“神七”任务,他先后完成了低压舱训练、模拟失重水槽训练和出舱活动程序训练等全新训练科目。尤其在低压、水槽等高风险、高难度、高负荷的出舱活动训练中,他敢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熟练掌握了低压和模拟失重环境下的各项操作技能。</p><p> 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翟志刚作为出舱航天员,坚毅果敢,不畏艰险,在航天员刘伯明、景海鹏密切配合下,出色完成了我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为我国探索和利用太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p><p>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翟志刚“航天英雄”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