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造一辈子中国“星”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2

回帖

8942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42
航天 531 0 2016-11-22 17:34:19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孙家栋院士在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代表纪念建党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p>  我是一名有着55年党龄和坚守航天战线53年的老兵。我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目睹了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闯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人造卫星、载人航天、绕月探测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50多年来,我深切地体会到,干航天,就要有一颗对党无限忠诚、对祖国和人民无限热爱的拳拳之心。</p><p>  <strong>祖国需要是我人生的选择。</strong></p><p>  “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是我人生的信条。</p><p>  1957年,作为新中国第一批留苏的学生,我有幸聆听了毛主席在访苏期间接见留学生代表时的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当时,我热血沸腾,并暗下决心,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和祖国的召唤。</p><p>  1958年回国后,我放弃了所学的航空专业,投身到新中国的导弹研制工作中来。1967年,转任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总负责人。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44年放卫星,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选择,我始终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有号召,我就行动;祖国需要,我就去做。</p><p>  1988年,为打开国际市场,国家要我带队去美国推销火箭。尽管谈判困难重重,但一想到有党和12亿中国人民作后盾,我们的腰杆儿就更硬了,信心就更足了,最后成功签署了发射合同。</p><p>  在卫星成功发射的现场,有件事情令我特别感动。谈判时曾提供过大力帮助的一位爱国华侨流着热泪、激动地对我们说:“中国的卫星能打多高,在国际上华人的头就能抬多高。”这句话让我心里沉甸甸的,航天不但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还承载着炎黄子孙对民族复兴的期盼!</p><p>  <strong>锐意创新是我前进的动力。</strong></p><p>  创新是航天事业的灵魂,真正的高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p><p>  我国导弹研制初期,科技基础薄弱,研制条件简陋,苏联又撕毁协议、撤走专家,航天刚起步就面临着巨大挑战。困难面前,是党的坚强领导给了我们信心和力量,是人民的热切期盼给了我们责任和动力。</p><p>  航天人立足自主创新,沉下心来集智攻关,针对技术瓶颈,共产党员身先士卒。我们找准定位,像剥竹笋一样,一层一层地分析问题、研究机理、吃透规律,通过优化设计、性能试车和仿真试验等方式,反复验证和改进,硬是靠自己的双手把导弹研制了出来。</p><p>  转到卫星研制后,我们发挥系统集成优势,突破了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p><p>  我先后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并担任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等3个我国二代应用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担任北斗一代、二代导航工程总设计师和<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一期工程总设计师,与同事们一起完成了上百项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航天事业每前进一步都源于创新驱动,只有通过创新把握核心、把握关键,才能把握未来。</p><p>  <strong>严慎细实是我不懈的追求。</strong></p><p>  搞航天工程,没有好坏,只有成败。要保成功,就必须发扬严格、谨慎、细致、务实的作风。</p><p>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研制过程中,由于特殊的时代原因,许多厂家在生产的卫星部件上镶嵌了领袖像章,导致卫星超重,影响散热,降低了可靠性。那个年代,没人敢说。有一次,在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工作时,我凭着党性、凭着科学的态度,鼓起勇气,提出了像章问题。当时,很多人为我捏把汗。但我认为,党和国家花了这么大的代价造卫星,如果不坚持真理、实事求是,我就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就有辱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p><p>  1974年冬天,我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后20秒,火箭失去控制,卫星连同火箭炸成了碎片,眼瞅着几年的心血瞬间化成灰烬,研制人员抱头痛哭。为查找原因,我们200多名党员和全体试验队员一起,含着眼泪、顶着寒风、跪在沙漠里找残片。大家用筛子一遍遍地筛,任何一个小螺丝、小线头都不放过,三天三夜愣是把一大片沙漠翻了一尺多深。看着大家磨破的膝盖、抠烂的手,我被共产党员这种舍身为国的精神所打动,也被航天人这种科学求真的境界所感染。经检查,最终发现失利原因竟是一截外表完好、内部断开的小导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教训真是刻骨铭心。为了打好翻身仗,我们要求做到“零缺陷”,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重新开展产品研制,一年后就成功研制出了返回式卫星。</p><p>  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了30多年,但它时刻警醒我,严慎细实不仅仅是作风和责任,更是航天人的生命。</p><p>  我今年82岁,干了一辈子航天,党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但我觉得自己仅仅是千千万万航天人中的普通一员。能够造一辈子中国“星”,是我人生最大的心愿,也是我向党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坚信,有党的正确领导,有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这样一支优秀的航天队伍,我们一定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业绩!</p><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