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航天专家孙家栋的50年航天生涯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481
0
2016-11-22 17:34:34
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100多个航天器中,由孙家栋担任负责人的就有34个。他是最年轻的“两弹一星”元勋,也是最年老的卫星工程总设计师。81岁时,他又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p> 这位今年已82岁的老人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讲述了自己50多年的航天生涯。 </p><p> 老人坦言,“我能在航天方面做出点成绩,说来有些偶然,却感到无比幸福。”</p><p> 孙家栋的学习经历可谓一波三折。他学过土木、汽车,1951年,他被选送到苏联茹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读书,专业是飞机设计。以全优的成绩毕业回国后,原本希望与飞机结缘,却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导弹总体设计部。</p><p> 孙家栋觉得自己很幸运,可以跟着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搞了9年导弹,从导弹总体设计员一直升任为总体部副主任。其间,中国导弹、核导弹先后研制成功,他也成长为一名导弹专家。</p><p> 1967年,孙家栋再次“转行”。中央决定组建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亲自点将,让孙家栋负责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工作。这一次,他一干就是40多年,再也没离开过。</p><p> 1970年4月24日, “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上天并成功入轨,传回人们熟悉的《东方红》乐曲,举国欢腾。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自主研制并发射卫星的国家。据当时的同事回忆,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孙家栋浑身疲惫无力,稍好一点时他竟然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笑着哭了。</p><p> 后来有参与者说,如果按照原来方案,“东方红一号”不可能在1970年发射成功,“没有孙家栋的这两下子,可能还要再等几年”。</p><p> 谈到此,老人总会找出各种理由一掠而过,“如果说我们的团队是支足球队,那我就是教练,要了解每个球员的特质和个性,有互补,才能百战百胜。”孙家栋更愿意将自己描述成普通人,这样过着自在踏实。</p><p> 进入新世纪,随着国际<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热潮兴起,中国也于2004年启动了“嫦娥一号”<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时年75岁的孙家栋接下了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p><p> “当时最大的挑战就是第一次进入深空,卫星第一次跑出40万公里。以前所有卫星都只和
地球
有关系,属于双体运动。‘嫦娥’离开地球去月球,变成三体运动,也是第一次。”孙家栋说。</p><p>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外电对此报道称,中国靠一位花甲老人实现了向月球迈进的梦想和决心。</p><p> 时至今日,孙家栋依然在追梦:“2007年我们的任务做得很好,现在正在执行第二步计划。大概有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落到月球表面了,再过三五年我们有可能把月球的岩石带回来。”</p><p> 与此同时,从过去几年发射一颗卫星,到现在一年要发十几颗,中国已成为航天大国的消息一直环绕在孙家栋耳边。</p><p> 他对此冷静地回应,“发上去的卫星质量过硬,地面应用系统开发能跟进,终端用户机各个环节可以自主研发,让所有买我们产品的用户放心,这才是关键。至于是航天大国还是强国,只是个口号罢了。”</p><p> 孙家栋坦言,中国发展航天事业,一切是为了国情和民生考虑。当这两方面提高了,发展军用产品,增强国家的安全防卫力量也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绝不会与他国在该领域竞争,所谓的威胁论纯粹是无稽之谈”。</p><p> 从来不服老的孙家栋告诉记者,现在中国的航天人才辈出,个人的素质和条件都比他们那一代强,自己由衷地感到高兴。</p><p> “说老实话,年轻时候走进航天领域没有经验,工作做得太少,而时间又过得太快。如今老了,尽管脑子里还有很多想法,愿意再干点事,可多少有些力不从心了。”</p><p> 老人说,每次看电视节目,别人可能感觉不出,但他知道,这个频道的信号是通过什么转发器转过来的,如果哪里有台风,一定是风云二号卫星观测出的……</p><p>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43年放卫星,党和国家需要的,我都做,值了。”孙家栋说。</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