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我国已建58个航天育种基地 航天工程育种迎来“春天”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219
0
2016-11-22 17:35:03
自1987年首次成功进行农作物种子的太空搭载试验以来,我国通过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培育出了70多个具有稳产、高产性能的新品种、新品系,航天工程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从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上发布的消息。<p> 9月7日~8日,由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1年航天工程育种论坛在京召开。 </p><p> 来自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和总装备部的领导和专家,与来自农科院、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学者们齐聚一堂,就航天育种的发展历程与最新进展、航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建立空间搭载试验长效机制等议题展开研讨与交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雷凡培出席了本次论坛。 </p><p> 自1987年8月5日中国航天利用第9颗返回式卫星首次成功进行农作物种子的太空搭载试验以来,我国先后利用15颗返回式卫星和7艘神舟飞船,搭载了上千种作物种子、试管苗、生物菌种和材料,获得了大量产生变异的新性状品种。目前,我国拥有经过太空搭载的农作物共计9大类393个品系,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鉴定的新品种达到70多个,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明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改善了农产品质量,优化了农作物抗性,并为航天工程育种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p><p>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58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航天育种技术试验基地和新品种产业化示范基地,一批种业板块核心基地逐步建立,以北京为核心示范区,以海南、甘肃、黑龙江、福建等为推广示范区的全国范围发展格局已经形成。航天工程育种正在农业、林业、微生物制造业以及细胞工程等众多产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牵引和带动作用。 </p><p> 雷凡培表示,国家近期相继出台政策,对现代农业尤其是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航天重大工程的实施也将为航天工程育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p><p> 雷凡培指出,未来5年~10年,我国将全面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与月球探测工程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这将为航天工程育种提供丰富的试验环境和有力的技术支持。近期,“<strong><strong>天宫一号</strong></strong>”和“神舟八号”将相继发射并实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全面开启我国载人空间站建设的序幕,这将为航天工程育种提供稳定、长期、高效的空间试验平台。到2020年,我国独立自主的载人空间站建成后,也将为航天工程育种的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丰富的空间资源和太空微重力高真空的研究环境。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将会为解决基因在近地空间辐射条件下不能得到很好变异等问题,提供有力的科学研究手段和月球空间实验环境等。 </p><p> 雷凡培强调,我国航天工程育种技术及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春天。他表示,集团公司将继续通过加快空间技术的发展,联合各方力量,加强现代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更好地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实现航天工程育种产业链的延伸及多元化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不断作出新的贡献。 </p><p> 据悉,本届论坛以航天技术服务农民、造福农村、发展农业为主线,以航天工程育种—种业创新与“育、繁、推”一体化为主题,通过政策引导、技术交流、树立品牌,大力推进我国航天工程育种产业的发展。 (刘斐)</p><p> 来源:中国航天报</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