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嫦娥探月
嫦娥三号12月上旬择机发射 肩负三大目标三类任务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中国航天
523
0
2016-11-22 18:24:44
<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俗称月球车)共同组成。在我国首辆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中,近65万网民投票“玉兔”号。今年12月“嫦娥”将怀抱“玉兔”飞天落月,“玉兔”号随后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月面巡视探测。这是<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月球车示意图。 新华社发 </p><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align="left"> 蔡华伟制图 </p><p> <strong>核心阅读</strong></p><p> 进行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
地球
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记者11月26日获悉,12月上旬,<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将带着三大科学探测任务择机发射。</p><p> <strong>肩负三大目标三类任务</strong></p><p> <strong>需闯过月面软着陆、月面生存等七道坎</strong></p><p> 11月26日,记者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举行的<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任务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肩负“落月”重任的<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已完成各项研制和试验,运载火箭和探测器已转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如果气象等条件具备,将于今年12月上旬择机发射。</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自2008年国务院批复立项以来,科研团队经历了方案设计、初样研制、正样研制三个阶段,突破了七大技术难关。</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探测器,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国防科工局新闻发言人吴志坚说,“工程实施过程中,要闯七道‘坎’,包括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地面试验验证等。”</p><p> 吴志坚介绍,<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肩负三大工程目标和三类科学探测任务。</p><p> 三大工程目标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提升航天技术水平;研制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建立地面深空站,获得包括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器、发射场、深空测控站、地面应用等在内的功能模块,具备月球软着陆探测的基本能力;建立月球探测航天工程基本体系,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科学有效的工程方法。</p><p> 三类科学探测任务是: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体层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任务作为<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二期主任务,是‘绕、落、回’三步走中的关键一步,对整个<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乃至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志坚说。</p><p> <strong>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strong></p><p> <strong>将用长征三号乙火箭送入地月转移轨道</strong></p><p> 吴志坚介绍说,<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任务的组织实施体系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p><p> 探测器系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主要任务是研制<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月球探测器。<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俗称月球车)两器组成。着陆月面后,在测控系统和地面应用系统支持下,探测器携带的有效载荷将开展科学探测。</p><p> 运载火箭系统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负责,主要任务是研制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将<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探测器直接发射至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p><p> 发射场系统主要任务是负责运载火箭、探测器在发射场的测试和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适应性改造,已具备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的测试发射能力。</p><p> 测控系统主要任务是运载火箭、探测器在各飞行阶段及探测器在月面工作阶段的测控、轨道测量与确定、月面目标定位,以及落月后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的控制。</p><p> 地面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负责,主要任务是制定科学探测计划,有效载荷运行管理,探测数据接收、处理与管理,并组织开展科学应用研究。</p><p> <strong>首辆月球车命名“玉兔号”</strong></p><p> <strong>不均匀引力、环形山和巨大温差等令探测器面临风险</strong></p><p> <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介绍,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且具有高风险的工程。据资料统计,迄今为止,美国进行了59次月球探测活动,苏联进行了64次,中国和日本各两次,欧空局和印度各1次,共129次。其中,成功或基本成功66次,失败63次,成功率仅51%。全球仅有美国、苏联完成了13次无人月球表面软着陆。美国实现了载人登月,苏联开展了两次月面无人巡视探测。</p><p> 月球具有不均匀引力和很多环形山,这对月球探测器的降轨和落月都是难题。同时,月球严酷的环境,包括变化巨大的温度,都将是对<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探测器,尤其是对着陆器和月面巡视器的严峻考验。</p><p> 专家介绍说,月球的一个白天或一个晚上,差不多相当于地球14天。因此,在月球上待一晚上,着陆器和月球车相当于在极低的温度下待上14个地球天。由于夜间无法用往常的
太阳
能发电“供暖”,其生存能力将受到巨大考验,要采取许多新的技术来应对。</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的落月点备选着陆区是月球虹湾。</p><p> 虹湾位于月球正面,是一块类似平原的地方,该地区的北面和西面被山包围,东南面较开阔。</p><p> 嫦娥二号卫星曾成功传回月球虹湾局部影像图,为落月打下良好基础。</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任务的月球软着陆“登陆”环节具有极大的风险。比如,月球没有空气,着陆器不能像飞船在地球降落一样利用空气阻力,需要采取新的方式。加上备选着陆区虹湾范围很大,着陆器能够在什么样的月球地形中降落无法准确估计,要做好风险预估。最终月球车能否顺利从着陆器分离出来,在厚而松软的月壤上自如漫步,还需拭目以待。</p><p> “<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任务各个系统均有大量新技术和新研产品,其中探测器系统80%以上技术和产品为新研。尽管进行了大量地面模拟实验验证,但是对月球,尤其是着陆区的环境认识还不充分。”李本正说,“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做了200多个预案。”</p><p> 此外,在会上,李本正宣布,我国首辆月球车——<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巡视器全球征名活动结束,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p><p> 李本正说,自9月25日召开征名活动新闻发布会开始,至10月25日征名提交截止,<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征名活动共收到有效提交名称53091个。“我们组织了由科技专家和文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进行了严格评审,选出了10个入围名称,提交新华网进行网上投票评议。最终,‘玉兔号’得票第一。又经过终审评审,评委投票与公众投票的结果加权计算,最后经<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批准,我国第一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p><p> <strong>延伸阅读</strong></p><p> <strong>嫦娥二号距地球突破6000万公里</strong></p><p> 据介绍,目前,已成为我国首个人造太阳系小行星的嫦娥二号卫星与地球间的距离突破6000万公里,再次刷新“中国高度”。卫星状态良好,继续向更远的深空飞行。</p><p> 嫦娥二号是我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二期的先导星,2010年10月1日发射,已经超期服役2年多。自2012年12月13日飞越探测图塔蒂斯小行星、成功实施再拓展试验以来,嫦娥二号进行着我国航天器飞行距离最远的一次“太空长征”,不断刷新“中国高度”。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计算,预计嫦娥二号最远将飞行到距地球约3亿公里处。</p><p> 嫦娥二号工程的实施创造了中国航天领域多项“世界第一”:首次获得7米分辨率全月球立体影像,首次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科学探测,首次对图塔蒂斯小行星近距离交会探测并获得10米分辨率的小行星图像等。</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