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嫦娥探月
新华国际时评嫦娥“软着陆” 中国“硬成绩”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中国航天
382
0
2016-11-22 18:34:37
<p>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张晓茹)这一次,沉寂亿年的月球迎来了中国访客。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虹湾地区着陆的国家,弥补了月球探测史上的空白。</p><p> 作为中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绕、落、回”战略的关键一环,<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漂亮“落月”,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而此前,嫦娥一号进入月球轨道并获得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的成绩;嫦娥二号为<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实现软着陆积累了经验。</p><p> 嫦娥一小步,中国一大步。据资料统计,在<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之前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率为51%。其中,只有苏联和美国完成了13次月面无人软着陆。<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落月之难,可见一斑。</p><p> 更难的是,作为国际深空探测俱乐部的后来者和追赶者,中国一直坚持自主创新、有所作为。<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表示,与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相比,<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80%的产品和技术都是新的。</p><p> “软着陆”代表了“硬成绩”。在前人未走过的地区,大量应用新技术开展科学探测。嫦娥不是追逐加入“落月探测俱乐部”的虚名,“她”和“玉兔”月球车,将大大推进人类对月球的认知:提供战略性资源,开展真空、微重力和低磁场试验,观测太空,监测
地球
环境变化……<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的新技术和新装备,未来经过成果转化,还可以在广泛的民用领域大显身手。</p><p> 既是自主创新,也有国际合作。欧洲航天局国际关系部负责人卡尔·伯奎斯特表示,欧航局曾在嫦娥一号、二号任务中与中国开展过合作。<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发射之后,欧航局下属的地面站予以跟踪支持。<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软着陆”成功后,欧航局还将从位于德国达姆施塔特的地面控制中心提供精确的定位服务。</p><p> 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事业,并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专利”。中国将与世界分享<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成果,使其造福人类。中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为全世界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机会,共同推动航天技术的进步和发展。</p><p> 从嫦娥一号到<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高度,<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梦又一次点亮中国梦。开放而自信的中国航天,也用诚意欢迎国际合作与共同进步。</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