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酒泉一群“牵手”的旅人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7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航天 268 0 2016-11-22 18:41:24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p>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2014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首次宇航发射将从这里启程。</p><p>  “5、4、3、2、1”,随着发射指令的发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双眼紧跟着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的飞行轨迹,“实践十一号06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2014年首发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实现开门红,吹响了全年发射任务的冲锋号。</p><p>  自2009年11月12日成功发射实践十一号01星,开启了长征二号丙与实践十一号系列卫星的“牵手”之旅,这其中有过欢声笑语,也有过徘徊泪水,火箭和卫星这两个试验队始终相互扶持、齐心协力。</p><p>  他们中有工作风格相似的两总,有初来发射中心的新人,也有一丝不苟的质量管理人员,更有一群隐没在成功背后的后勤保障人员,试验队的每一个人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以集体的智慧和汗水不断续写着崭新的辉煌。</p><p>  <strong>“默默无闻”的两总</strong></p><p>  火箭试验队的总指挥肖耘、总设计师杨建民与卫星试验队的队长、执行总监袁仕耿,他们因实践十一号系列卫星而成为工作上的伙伴,要说三个人的共同特点,那就是工作作风上都是“默默无闻”的。虽然不善言辞,但在队员们的眼中,他们的领导是对工作要求非常严格,做事十分谨慎的人。</p><p>  每次发射前,肖总和杨总都把所有的心思放在工作上,对其他事物毫不分心,对记者的采访要求也都是微笑婉拒,副总指挥焦开敏说:“他们每次的压力都很大,尤其是这次是全年首发任务,意义不言而喻,所以也请你能够理解。”</p><p>  在火箭总装进行多余物报告汇报时,细致的杨总一张张地核实装配测量记录卡,对进舱和出舱工具及耗材仔细对比。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试验队中的各项技术、各项工作都在两总的脑子中,确实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他们,所以也就忍痛割爱选择了“不去打扰他们”。</p><p>  卫星试验队的袁总是很多试验队员眼中的“怪人”,其实他的“怪”并不是奇怪,而是他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对工作的严谨程度,显得有些“另类”。“我和他在一起工作十几年了,熟悉了就发现他就是这样的人,他经常会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试验队副队长苏文说道。</p><p>  对袁总发出的采访邀请也几次被婉拒,“哎呀,我忙着举一反三的工作呢,没空啊”、“下午不行,还有很多报告没看完,还要讨论,你多和队员们聊聊吧”。平时话不多的袁总却在一次座谈会上讲起了“冷笑话”,虽然是“调侃”设备对科研环境挑剔方面的小故事,但也让队员们很惊讶,“原来袁总也有着这样的一面。”一位试验队员说道。</p><p>  <strong>“新兵”的第一次</strong></p><p>  “在前往酒泉发射中心的漫长路途中,我的大脑反复描绘着未来一个月的靶场生活,心情无比激动。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来靶场。”这是火箭试验队任佳队员感言中的第一句话,对于她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虽然行前师傅叮嘱的话语一直记在她的心中,但毕竟所有的工作都是第一次。</p><p>  “第一次进舱的时候,在那么狭小的空间中,一个简单的转身动作都让我全身神经紧张。”有序之中她不免有些紧张,但慢慢地,她逐渐像老队员一样淡定地工作起来。</p><p>  和任佳一样,卫星试验队的任相文起初也因对流程不太熟悉而有些放不开,但其实这些工作都是他已烂熟于心的内容,调节好心态的他在平台测试的岗位上顺利地完成了“既定动作”。</p><p>  作为青年突击队队长的他还有着“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重任,“这个突击队都是试验队中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遇到搬运设备等工作时,我们都是冲在最前面的。”在标检加注台秤时,试验队员累计需要搬动的砝码重量竟高达4.6吨。同时,他们也是试验队各项活动的“积极因子”,让试验队这个大家庭中的成员们不断熟络起来。</p><p>  火箭试验队的赵阳给自己这次试验队初秀打了8分,“起初确实有些不太适应,主要是干活时周围很多双眼睛同时盯着自己,所以有些畏手畏脚。”负责总装工作的他既是技术活、体力活,也是经验活,“能够亲眼看着自己花了心血、亲手装配的火箭升空,这种感觉我一辈子都忘不了。”</p><p>  卫星试验队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有35人,占到全体队员的一半,火箭试验队亦是如此,“他们虽年轻,但他们的专业加上激情为试验队带来了无限活力。”副总指挥焦开敏说道。</p><p>  <strong>手握“命根”的总管</strong></p><p>  3月22日,是每一个航天人心头的痛,重量仅为0.15毫克的铝制多余物导致发射失利,为航天敲响了质量警钟,从那以后,每年三月都是航天狠抓教育的质量月。在三月初进场的两个试验队对质量这个航天“命根”更是抓得硬、抓得紧。</p><p>  火箭试验队负责质量管理的谭振说:“多余物虽是质量管理中‘老生常谈’的问题,但能够真正从每一个细节把关,实现‘零’出现需要很多的工作。”质量工作一向是讲求证据,“新人的质量观培养是我们十分重视的,每次两总都亲自关照这些新同志。”他补充道。</p><p>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火箭进行“双想”工作中,负责仪器电缆安装的尚显扬发现火箭一二级分离时,有两个仪器的位置离得比较近,他通过仿真模拟试验,给出了相应的数据,并提出希望能够错位安装,避免风险。“他虽然刚参加工作两年,但能深入思考,即使是极限状态的小概率事件也不放过,很值得所有人学习。”谭振说。</p><p>  王浡力是负责卫星试验队的质量工作,发射前的最后几天他忙得不可开交。“举一反三的工作是每次发射前必须想全、想透的。”航天东方红公司的宣传展板上也这样写道:“使命在心中,质量在手中。”将规定动作做到位,开动脑筋多想多问,“分毫不差”地完成每项工作。</p><p>  负责加注工作的好哥俩宇文雷和刘学便经常一起琢磨研究,“再微小的事项都不能放过,事儿再小出了问题都是大事儿。”从事了7年加注工作的宇文雷对刘学说道。</p><p>  <strong>长胖的“罪魁祸首”</strong></p><p>  “好吃的简直太多了,每天吃完饭不去锻炼一下心里都会发慌。”谈到试验队的伙食,队员们的声音出奇得一致。</p><p>  “毛氏红烧肉、茶香鸭、手抓羊排、菠萝咕咾肉、香炸鸡排、肉沫烧茄子、清炒菜心……”看着一周菜谱上罗列的美食,不禁都会流口水。</p><p>  “这里的西式点心真是太好吃了,你一定要好好尝尝。”很多队员都对餐厅的西点赞不绝口,在五院试验队餐厅后厨,见到了这位“甜蜜制造者”申师傅,他正在制作酸奶杯。曾在国外呆过几年的他对西点的造诣深厚,各种造型精致、味道绝伦的小蛋糕、小点心都出自他手。“队员们能够喜欢就好,谢谢。”申师傅说话很腼腆,转身又去烤箱中拿出刚烤好的蛋糕。</p><p>  为了能让试验队员每天早上吃好早餐,负责熬粥和主食制作的师傅们六点左右就要起来,“一般发射当天我们都是彻夜奋战的,不仅要送饭到各个岗位上,庆功宴各位师傅更是做的起劲,虽然我们经常没有时间一睹发射的壮观景象,但看着试验队员们成功后高兴地吃着美食时脸上的喜悦,我们就知足了。”五院试验队负责后勤保障的郭主任说道。</p><p>  “我很喜欢喝这里的粥,平时忙起来总是想不起来要喝水,吃饭时喝一碗粥,补充下水分。”谭振说道。一院试验队的餐厅装修朴实,饭菜也尽是家乡的味道,从1990年便开始辗转于各个基地的王主任说:“最初的标准只有3.5元,那时候想要吃上点青菜都很难,现在条件真是好太多了。”</p><p>  在菜品上,荤素搭配的膳食平衡是他们所关注的,“女孩子喜欢吃得清淡一些,我们就尽量有几道菜是少油的。”每周六餐厅都会有加餐,王主任介绍“火锅涮鱼片”是他们的特色,将每条近一米多的水库大鲤鱼片成薄薄的鱼片,看着大家吃得很开心,后厨师傅们也都会心一笑。</p><p>  此次执行发射任务正值冬春交替之际,银耳汤、姜糖水、百合冰糖梨水等,这些都是餐厅为了帮助队员缓解干燥不适。水果也是必不可少的,采购员不辞辛苦,多地挑选、比对,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的水果,保证良好的供应。卫生和安全也是两个试验队都很重视的,一院餐厅组织了后勤消防演练,五院餐厅会定期进行整个餐厅的大扫除。</p><p>  “航天人除了埋头苦干,大多喜欢仰望星空。”在茫茫戈壁滩上,踏着星光从厂房出来的试验队员们总爱抬头看看璀璨的星空,他们总会想,能够看到自己研制的卫星被送上苍穹,让它成为美妙星空中新的点缀,自豪感和成就感便油然而生。(李淑姮 李宁/文 荆鹰 李淑姮 裴英/摄)</p><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