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怒放的格桑花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245
0
2016-11-22 18:57:04
8月16日,在高分二号卫星发射前期,国防科工局新闻中心组织带领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共计20余人组成记者团奔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开展前期采访工作。<p> 颠簸 9 个多小时后,记者团一行终于抵达目的地,眼前的美景始料未及地消散了大家对黄土高原的刻板印象:热烈怒放的格桑花随处可见,将发射场装点得“春意盎然”。</p><p> 在此后的采访中,另一道靓丽的风景更深深地触及了大家的灵魂:一群年轻而有担当的航天人,默默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低调、勤勉、百折不挠。正如格桑花一般,风愈狂,身愈挺;雨愈大,叶愈翠;
太阳
愈暴晒,开得愈灿烂。</p><p> <strong>“虽然经历失败,也要有站起来的信心”</strong></p><p> 年仅32岁的张桃源现在已经是长征四号乙火箭控制系统的主任设计师。从进入航天领域开始,他就知道这是一个虽风光无限但紧张忙碌的行业。但今年这样的繁忙与压力,他也是第一次体会到。</p><p> 坐在记者对面的张桃源,宽松的灰色拉链运动衫加牛仔裤,年轻而有活力,但一张口,成熟老练的气质立刻浮上面庞,“高分二号火箭真的是一波三折,三进三出,光发动机整体重装就来回折腾了两三次。</p><p> 队员们都很疲惫,有的队员已经在基地待了 170 多天,我们压力也很大。但我们有必胜的信心!我们要用一万分的努力,杜绝万分之一的失误”。</p><p> 火箭控制系统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火箭送入预定轨道。由于长四乙火箭去年发射中巴资源卫星时经历失利,团队对火箭控制系统增加了冗余备份,以确保发射任务圆满完成。</p><p> 对长四这支型号队伍来说,目前面临三地并行的工作状态:太原发射中心、酒泉发射中心和上海“家里”,同时有卫星总装、测试和发射的任务。10天前同系列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刚把一颗卫星发射升空,高分二号这发任务完成后,今年接下来的4个多月,还有5次发射任务。</p><p> 张桃源非常清楚接下来高密度的发射将产生的强负荷工作压力,这次来太原发射中心,他已经把冬天要穿的衣服也带来了,做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p><p> 被问到航天生涯对自己的影响,张桃源笑得自信而爽朗,“谁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们这次高分二号星箭试验队的人基本都是80后。任务越艰巨,我们成长的越快。经过航天文化的锤炼,我们这一代人已经可以担负我们应有的责任!”</p><p> <strong>“与高分二号卫星相伴的这些日子,我同它一起成长、收获”</strong></p><p> 白净的鹅蛋脸、长长的睫毛,整齐向后梳起的头发,乌溜溜的大眼睛顾盼生姿,这就是郭倩蕊,名如其人。</p><p> 86年出生的郭倩蕊现在已经是高分二号相机的总体设计师,主要任务是配合相机分系统完成总体设计指标和技术状态控制的工作。参加与记者的座谈时,她穿着淡绿色外套,上面还别了一只蝴蝶结,猛一看就像个漂亮的高中生。</p><p> 虽然年龄小,但在高分二号团队中,郭倩蕊已经算是老资格的队员。“从2010年进入航天五院起,我就参与了高分二号的方案设计,四年的时间一直陪伴高分二号,跟着它一同成长和收获。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发射场也遇到很多磨难。”</p><p> 对自家的卫星,不管指标参数还是特点、优势她都如数家珍,“我们高分二号卫星是目前国内分辨率最高的遥感卫星,首次突破1米,幅宽达到45公里。</p><p> 我们研制时就考虑了用户需求,在方案设计阶段开始,就致力于实现卫星数据好用、易用、高效的最终目标”。</p><p> 她的面前放了一张16开的笔记本纸,密密麻麻的写了几行字,是卫星的研制时间表和相关指标,但整个过程中她对答如流完全没有参考,只是紧张时不停将纸拿在手里摩挲。</p><p> “高分工程开启了我国高分辨率时代,我希望高分二号最后成功发射,图像质量能满足国内需求,以后可以通过高二卫星使用我们国家自己的图像数据。”</p><p> 说起高分二号,郭倩蕊满是骄傲与期待。采访结束后,从发射场出来驱车回宾馆的路上,天色突暗,暴雨夹着蚕豆大小的冰雹席卷而来。大雨过后,迎着雨后的阳光,远远望见路边一片片的格桑花挺直了纤细的杆,花儿愈发饱满鲜艳。</p><p> <strong>“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留在这里”</strong></p><p> 王国涛是驻守太原发射场的一名军人。2010年,从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刚满24岁的他怀着满腔热血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p><p> 如今他已经在太原发射场待了4个年头,从当年的小学员成长为担当重任的连长。站在高耸的发射塔架下,他170公分的瘦削身材略显单薄。因为干燥多风,他的两颊粗糙而泛红,多年的军旅生活将他的眼神锤炼的坚毅而锐利。</p><p> 王国涛说,这里的气候与家乡山东潍坊很不同,刚到这儿时挺不适应。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所在的山西省岢岚县,地处黄土高原,年平均气温仅5度。由于无地形遮挡,西伯利亚的冷风一到秋冬便长驱直入,冬季这儿的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40多度。</p><p> 2004 年,他在山东这个“百万高考大军挤独木桥”的地方,以640多的高分考取了吉林大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大二那年,为了实现从军梦,他自愿转为国防生。</p><p> 当我们追问,在外多年是否想调回山东老家时,他抿嘴憨厚一笑,又马上站直身子,正了正帽檐,带着浓浓的山东腔说道,“想家当然是想的,可是我在这儿有更重要的任务!我在这被冷风吹,家乡的人们才能安心坐在热乎乎的屋里聊天喝茶。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还会选择留在这里!”</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