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试验队勇对“老型号”的“新挑战”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493
0
2016-11-22 19:01:08
<p align="center">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p><p> 卫星吊装</p><p> ▉ 实践十一号卫星发射试验队把07星与08星发射任务并称为“收官”之战,原因是这两颗卫星同时进场,并行在发射场开展工作。</p><p> ▉ 今年,长二丙火箭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密度发射,同一支队伍,两个发射场、三个工位轮流作战,进行多次发射,挑战巨大。</p><p> ▉ 发射前三天,发射窗口临时变更;发射前两天,因其他型号火箭某部件出现质量问题,长二丙火箭紧急举一反三。面对始料未及的一波三折,并肩作战的实践十一号07星及长二丙火箭发射试验队该如何应对?</p><p> <strong>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strong></p><p> 火箭一级吊装上架</p><p> <strong>发射前的一波三折</strong></p><p> 9月25日,发射试验队突然接到通知,原定于9月29日发射的实践十一号07星发射任务,因29日有大风,提前至28日发射。</p><p> 当天下午5点多,记者敲响了长二丙火箭总指挥肖耘的房门。他刚从技术厂区回来,工作服还没来得及脱下。他抱歉地对记者说:“对不起啊,我得赶去写加注前评审会的汇报材料……”晚上9点多,记者又依次敲响了火箭“两总”和卫星试验队队长、副队长及两个试验队调度的房门,他们依旧没有回来。难道发射时间临时变更让试验队有些手忙脚乱?</p><p> 晚上10点多,记者带着疑问找到了火箭副总指挥焦开敏。他解释说,忙碌并不代表紧张和担心,产品已经很成熟,发射场测试工作也很充分,目前试验队就是在按部就班地做好发射前的准备工作,即使发射时间提前了,我们也能从容应对。</p><p> 9月26日上午,在卫星测试厂房,试验队测试人员正在按照新的发射计划有条不紊地对卫星加电。会议室里,卫星试验队队长袁仕耿正在撰写汇报材料。“没什么影响。”他自信地说。副队长苏文补充道:“与前六颗卫星相比,07星技术状态变化不大,成熟度较高,面对时间变化,大家都能静下心来,心无旁骛地把工作做到位。”看来,按时发射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p><p> 26日下午,火箭副总设计师陈闽慷突然收到一条短信:“其他火箭某部件出现了异常现象”,而即将发射的长二丙火箭所使用的正是同批次产品。当天下午3点30分,火箭加注前评审会按时召开,几乎所有人都在准备着为评审通过鼓掌。不料,专家们对上述其他火箭异常现象高度关注,要求必须先对问题举一反三,不带任何隐患上天,评审会暂时休会。</p><p> 火箭能否按计划加注,发射能否按计划进行,倘若错过发射窗口该怎么办?一系列过去不需要考虑的问题,摆在了试验队面前。</p><p> 在接下来的近20个小时里,部件生产厂家连夜对产品进行“归零”和举一反三;集团公司也分别从西安和北京紧急运来两件同类产品,以备随时调换。</p><p> 火箭及卫星试验队也没闲着,他们在按计划做好发射前准备工作的同时,还及早研究可能的变数及预案。直至9月27日中午,有关专家确定了部件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会影响长二丙火箭的发射,紧张的氛围才有所缓和,发射准备继续进行。</p><p> <strong>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strong></p><p> 试验队新队员虚心学习</p><p> <strong>另类“收官”之战背后的信心与实力</strong></p><p> 从2006年立项开始,实践十一号系列卫星已经在研制团队的精心呵护下走过了整整8年。按计划08星将是该系列卫星的最后一颗,但试验队却把07星与08星发射任务并称为“收官”之战,原因是这两颗卫星同时进场、并行在发射场开展工作。</p><p> 卫星试验队副队长苏文表示,两颗卫星同时在场并行测试对他们来说也并非难题。实践十一号02、03、04星就曾同时在发射场并行开展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卫星是合板运输进场,相比单星只增加了几个关键技术岗位的人员;经过流程优化,在相同的质量要求、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两颗星并行测试工作开展得非常顺利。</p><p> 对于火箭发射试验队来说,高密度发射状态下,“两发火箭同时进场、同时卸车,一发测试、另一发准备”的工作模式尚属首次采用。</p><p> 据火箭总设计师杨建民介绍,今年长二丙火箭迎来了史无前例的高密度发射,同一支队伍,要在两个基地、三个工位轮流作战,进行多次发射。“好在长三甲的部分生产能力可以为我们所用。”焦开敏告诉记者,但同时他也强调任务的完成并非单纯依靠增加人员、加班加点来实现。</p><p> “产品化及批量投产大大提高了效率。只靠加班加点不应该是我们航天的特色,而应该靠我们的聪明才智。”焦开敏说。</p><p> “‘同时进场、同时卸车,一发测试、一发准备’的模式提高了效率,也使两发火箭的结合更加紧密,但实现的前提是把工作项目进一步细化。”陈闽慷说,试验队的原则是优先考虑第一发火箭的进度,在进行第一发火箭测试时,见缝插针地开展第二发火箭的准备工作。“同时进场的两发火箭就像一对‘双胞胎’,要一视同仁地对待,不能养成一个胖子、一个瘦子。”焦开风趣地说,虽然优先考虑第一发火箭,但在操作中他们对第二发火箭也格外尽心。</p><p> <strong>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strong></p><p> 精心监控数据</p><p> <strong>与星箭共成长的六年时光</strong></p><p> 从2009年发射01星至今,长二丙火箭控制系统采用了产品化的单机,组成了有冗余功能的系统;简化了发射场项目,优化了流程;试验队人员从150~180人降至100人以内,发射准备周期也由28~32天减少为23~25天;同时,细化了发射场操作规范,每项工作哪些岗位人员参加、岗位职责是什么、做了哪些事情、产生了哪些数据、出现了哪些现象、如何判定合格等,都要进行管理记录。</p><p> 陈闽慷介绍说:“长二丙火箭浸透着老一辈航天设计师们的精巧心思和精妙构想,我需要在任务中重新领悟其设计思想,并进一步提高。我们要在保持火箭核心技术状态和操作流程不变的前提下,不断优化完善。”</p><p> 卫星研制团队大部分核心技术岗位人员是从实践十一号01星起就参与其中的。他们经历了从立项到产品成熟的全过程,得到了全面锻炼。</p><p> 王淼就是从分系统设计师走上总体主任设计师岗位的。他心怀感激地说,是实践十一号卫星引导了他的成长,使他了解的内容从片面走向全面。“成熟了也变老了”则是苏文发出的感慨,他笑言:“回首这些年的型号研制经历,我自始至终都在跟这个系列。”</p><p> 卫星总装工艺员郝佳自毕业就参与到实践十一号卫星工程中,这可谓是她的开篇之作。她一方面有新平台的期待,另一方面也有对6年合作团队的恋恋不舍:“以后也许不会有这样的合作机会了,很舍不得。”6年的时间,可以让一位设计师成长为主任设计师,或者从主任设计师成长为型号“两总”;但对团队来说,更难得的是培养了一种相互支持的默契。</p><p> <strong>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strong></p><p> 多种活动丰富试验队队员生活 中秋晚宴上为试验队员准备的蛋糕 </p><p> <strong>浓浓人情味儿</strong></p><p> 富有战斗力的和谐团队少不了浓浓的人情味儿,就连大家眼中严肃、低调的卫星试验队队长袁仕耿也有温情的一面。</p><p> “工作中的他似乎有点较真,遇到问题就一定要吃透,甚至研究得比专业设计师还要清楚”,这是年轻的试验队员对他的直观印象,但生活中的他又是另一副模样。一次,他跟队员们打赌,谁能立定跳远超过2.1米,就给200块钱。结果竟有一个非常胖硕的队员真的跳过了2.1米,而袁队长也真的掏出200块钱塞给他。</p><p> 错过了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在即将到来的国庆节,试验队决定借07星发射任务成功后撤场、08星进场前,给队员们放一个难得的假期。陈闽慷说,他已经连续3年国庆节没休息了,今年要借此机会,带着4岁的孩子出去转转,好好休息一下。</p><p> 郝佳则提起了留守03星与02星发射间隔期的经历。“那时,发射场似乎是一个无人区,非常冷清孤单。”今年的“十一”可以回家,她脸上洋溢出一种难以言状的幸福。“要跟父母出去玩一玩,好久没有好好陪陪他们了。”她幸福地说。</p><p> 然而,也有不愿意回家过节的。57岁的焦开敏坦言,这两发任务将是他退休前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后一次执行任务。即使国庆节本可以回去休息几天,他也将坚持留守在发射场。他说:“这么多年来参与了多次发射,对发射场有感情了,舍不得。”(贺喜梅 李功)</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