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长征运载火箭
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新起点 新梦想 新长征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中国航天
233
0
2016-11-22 19:08:39
<p>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第200次发射是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长征火箭的新起点。在接下来的5到10年,集团公司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期,挑战与困难一如既往,需要集团公司全体员工继续保持优良作风,发扬航天三大精神,为航天梦、强军梦、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新贡献。”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200次发射的时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雷凡培的一腔肺腑之言,诚挚、务实而又不失冷静。</p><p> 从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处女秀”中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历经37年,到2007年6月1日长三甲火箭发射鑫诺三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突破百次大关,再到现如今的第200次发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短短7年的时间里,就将发射纪录快速地由“100”改写成“200”,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一个奇迹。</p><p> <strong>解读“200次”——</strong></p><p> <strong>“刷数据”的背后是“质”的提升</strong></p><p> 运载火箭代表着一个国家进入空间的能力,火箭的运载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一个国家在航天舞台上的“话语权”。</p><p> 在过去的7年间,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仅发射频次在提高,发射成功率也有了明显提升。据雷凡培介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前100次的发射成功率为93%,第二个100次的发射成功率大幅提升到98%。与世界各航天强国近年的100次发射成功率相比,与欧洲并列世界第一,超过成功率91%的俄罗斯和97%的美国,这说明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迅猛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技术突飞猛进,在可靠性、安全性、成功率和入轨精度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p><p> 与此同时,承担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研制任务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履行国家使命的能力也在不断快速提升。雷凡培指出,这得益于一直以来集团公司在技术和管理上的不断创新,使得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了由小批量生产向批量生产,研制向研制与生产并重,试验型向产业化发展的重大转变,从而高效率、高可靠按时完成重大航天型号的研制、发射、应用任务。</p><p> 200次发射将数百颗星、船、器送入太空,从这个数字中,更能看出的是中国航天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雷凡培说,看中国航天发展取得的成绩,不仅要注重“量”,更要看到数字背后的“质”。</p><p> 1999年11月20日,长二f火箭托举神舟一号飞船呼啸升空,实现了“中国飞船第一飞”。2003年10月15日,长二f火箭又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此后的十载飞天路上,五度载人飞行,将我国载人航天推向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p><p> 2007年10月,长三甲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卫星,拉开了我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的大幕。2010年,长三丙火箭成功发射<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二期工程的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 2013年岁末,<strong><strong>嫦娥三号</strong></strong>探测器在月球上实现了“闲庭信步”,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2014年11月1日,集团公司又圆满完成了<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的首次再入返回飞行试验,拉开了<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三期的序幕。</p><p> 在全球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的建设中,从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到2010年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进入组网发射阶段,长征火箭已将16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建成。</p><p> 2013年4月,长四乙火箭成功发射高分一号卫星,今年的8月19日又成功将高分二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标志着我国遥感卫星进入亚米级“高分时代”。</p><p> 自1990年4月7日中国航天实现首次商业发射服务以来,已经为20个国家、地区和国际卫星组织实施了包括5次通信卫星、1次遥感卫星在轨交付在内的39次国际商业发射,发射了45颗卫星,提供了10次搭载发射服务。航天成为中国高科技“走出去”的一个代表,近年来,航天外交已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的领域外交,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有机组成部分。</p><p> 总结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突破200次的成功经验,在雷凡培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和国家对我国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在国家一系列重大工程的牵引下,运载火箭的研制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当前,我国火箭生产已经由1998年的年产8发,提升到目前的22发左右。在此过程中,火箭发射组织管理模式不断进行创新,优化了发射流程,缩短了发射周期,精简了保障队伍,而中国航天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对火箭高质量、高安全的不断追求,保证了近年来高密度发射的连续成功。</p><p> <strong>着眼未来——</strong></p><p> <strong>新“长征”路上发出更强劲航天声音</strong></p><p> 2013年6月,习近平发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伟大号召,这让全体航天人备感鼓舞。雷凡培向记者描绘了未来几年中国航天发展图景,空间站建设、<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工程、二代导航、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将在下一个十年迎来大的发展。</p><p> “长征家族”即将迎来新成员。据雷凡培介绍,集团公司已经规划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未来的发展型谱,按照“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思想,构建新一代大、中、小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序列,长征五号、长征七号就是新一代运载火箭的代表。</p><p> 长征五号是集团公司研制的新一代大型两级低温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是我国目前研制规模和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运输系统工程,是首个从总体到系统均采用全新技术的以液氢/液氧/煤油为推进剂的绿色环保大型液体运载火箭。该火箭的运载能力是现役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最大运载能力的两倍左右,今后主要用于发射大吨位的近地轨道航天器,如空间站建设、大型低轨遥感卫星,也可以一箭多星的方式发射大型通信卫星或导航卫星。</p><p> 长征七号是集团公司研制的新一代中型两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氧/煤油推进剂。同时,集团公司还在研制新一代小型运载火箭以满足未来不同载荷的发射需要。</p><p> 集团公司已启动起飞推力在3000吨上下,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100吨左右的重型运载火箭相关技术的攻关,它也将承担起为我国发射大型深空探测器的重任。</p><p> 目前,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正按预定计划稳步推进。雷凡培介绍,集团公司承担的各类飞行产品研制、地面设施建设、大型综合试验已全面展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天舟货运飞船、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神舟十一号飞船和长征二号f火箭等主要飞行产品已进入研制生产的关键阶段,空间站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也将全面转入飞行产品的研制试验阶段。目前,海南航天发射场已基本完工、具备投入使用条件。按照计划,我国将在2016年发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并在随后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之对接。</p><p> 随着<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的圆满成功,我国<strong><strong>探月</strong></strong>三期正在稳步推进,集团公司承担的嫦娥五号任务研制进展顺利,预计于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我国首次
火星
探测任务已完成相关论证工作,火星探测器计划于2020年前后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航天发射场发射入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p><p> 截至目前,我国已成功发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和16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导航工程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目标——区域组网顺利实现。按照计划,到2020年前后,将建成由5颗
地球
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p><p> 据雷凡培透露,在今年成功发射高分二号以后,我国明后年将发射高分三号、四号和五号卫星,并进一步加快推动高分六号、七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在2020年前建立起我国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对地观测体系能力。</p><p> 近日热映的航天大片《星际穿越》引发了社会对航天、宇宙、人类未来的又一轮探讨和关注。在雷凡培看来,探索宇宙空间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航天人应该为这样的目标奋斗。仰望星空,雷凡培的想法务实而又可行,他说,要为全人类承载起更重要的使命,航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航天还有很多事情要做。</p><p> 雷凡培表示,集团公司将加快实施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将做好改革发展、创新驱动、军民融合等各方面工作,围绕“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推动航天强国建设、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的目标,切实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在航天发展史上书写新的辉煌。</p><p> 当前,随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200次一飞冲天,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第三个“100次”。问及第三个“100次”的纪录何时会实现时,雷凡培会心一笑,笃定地说:“肯定不会超过7年。”毫无疑问,在下一个“7年”中,随着“长征”的不断远行,中国航天将绽放更多精彩。(黄希 陈龙)</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宇宙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