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美俄航天技术大盘点:运载火箭能力谁更强?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251
0
2016-11-22 20:04:04
<p> 国际在线报道:中国执行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即将发射升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空间站,而是太空试验平台,是未来载人空间站的实验版。历史上,独立开发出空间站的只有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它们都是首先研制发射实验性的空间站而后再发射、建造实际意义的空间站的。那么“天宫一号”与苏联和美国的实验性空间站相比有怎样的异同?我们从运载火箭能力、航天测控水平两个方面来进行比较。</p><p> <strong>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与美俄仍有差距</strong></p><p> 苏联在1971年发射的实验性空间站“礼炮一号”( Salyut1) 总重约18.5吨 ,美国于1973年发射的第一个环绕
地球
的试验性航天站“天空实验室”( Skylab)总重约77.5吨,而中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重量约8吨。航天器发射重量的背后是各国运载火箭的技术实力的具体体现。</p><p> 苏联发射“礼炮一号”( Salyut1)所使用的是“质子-K号”( Proton-K SL-13)运载火箭,它具有将近2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而在1987年首次发射的“能源号”( Energy SL-17)运载火箭更是拥有超过10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目前俄罗斯主要使用的运载火箭是“质子M号”,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4吨。</p><p> 美国发射“天空实验室”( Skylab)所使用的是“
土星
5号”运载火箭(Saturn V),它拥有118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并且曾经将9艘“阿波罗号”( Apollo)飞船成功送入太空,为美国登月计划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美国主要使用的运载火箭分别是由波音综合国防系统集团(IDS)设计的“德尔塔4”(Delta 4)和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宇宙神5”(Atlas5)。它们都是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超过20吨级的运载火箭。</p><p> 中国即将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选用的是“长征-2F” (CZ-2F)运载火箭,它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8吨左右。</p><p>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太空站,需要大推力运载火箭的支撑。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运载火箭、第二个掌握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高空二次点火技术的国家,但是通过简单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的对比,不难看出,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p><p> <strong>航天检测水平将随新项目建成而大幅提高</strong></p><p> 当运载火箭带着航天器轰鸣着奔向太空的时候,才只是这一次航天活动的序幕。此时此刻,脱离了地球的火箭和航天器依旧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牢牢控制着,这只大手就是航天测控系统。</p><p> 对航空器的测控包括三部分:跟踪、遥测、遥控。航天测控水平,是一个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p><p> 中国航天测控网从1967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建成包括北京、西安、酒泉测控中心,多个地面测量站,海上测量船队及卡拉奇等海外观测站在内的功能完善的测控系统。但是与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测控系统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p><p> 从硬件上来说,中国目前口径最大的测控天线在北京,直径为50米,而俄罗斯的“
木星
”测控系统的天线口径为直径70米,美国深空测控网的三个深空测控站也都拥有70米直径的测控天线。此外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直径305米的阿雷西博(Arecibo)。</p><p> 硬件的水平直接影响的就是测控效果,中国目前的最远测控距离是对2010年10月升空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的测控,距离是172万公里。美国目前的测控纪录是由1977年8月发射的旅行者1号(Voyager 1)无人宇宙飞船创造的,目前它已经远离地球210亿公里仍然在向地球定期发送报告,抵达地球时其信号功率大约只有一枚普通电子表电池功率的200亿分之一,得益于大口径的测控雷达依然能被地面人员接收。更能代表美国航天测控技术水平的是2005年发射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它在距离地球1.3亿公里的地方经过地面遥控指挥准确撞击了大小仅为6公里的坦普尔1号彗星上一个几百米大小的区域。</p><p> 正视差距就是动力与目标。在时间上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由于较早就开展了航天技术的研究,在客观上比中国提前30-40年时间发射了实验性的空间站。但在技术上,经过中国航天人孜孜不倦的努力,中国与美俄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p><p> 2006年立项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成功后可以将中国近地轨道的运载能力提高到25吨的水平,为今后的登月和国家太空站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p><p> 今年7月,中国成功发射“天链一号01星”之后又成功发射了“天链一号02星”。至此中国已经拥有二颗地球同步轨道数据中继卫星。中继卫星被誉为“卫星的卫星”,是航天器太空运行的数据“中转站”,可为卫星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有效提高了对航天器的测控覆盖率。随着明年喀什测控站增建的35米口径天线的设备改造完成,以及佳木斯拥有的64米口径天线的大型深空测控站的完工,都必将加快中国深空测控网的建设步伐,也将大幅提高中国航天测控的技术水平。</p><p> 美国和苏联的实验性空间站是在冷战思维下美苏两国太空竞赛的“成果”。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是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进行着太空的探索。“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是中国古人给宇宙的精准定义,里面蕴含了深厚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而和平开发是中国人民长久以来对宇宙探索的最大夙愿。</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