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牵手北斗遨天穹 记某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工谭述森院士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173
0
2016-11-22 20:12:25
<p align="center">
</p><p> 谭述森(右二)和同事们研讨交流技术问题。王安民摄</p><p> 2月1日,15时29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p><p> 我国成功发射第5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也是第21颗北斗导航卫星,标志着北斗系统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p><p> 消息传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某卫星导航定位总站高级工程师谭述森欣慰地笑了。</p><p> <strong>“我的‘星龄’才20多岁,我还很年轻”</strong></p><p> 1994年,国家做出重大决策:研制发展中国独立自主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就是那一年,52岁的谭述森毅然离开了奋斗29载的测绘战线,投身到北斗事业。</p><p> 谭述森和十几名专家,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铁皮屋里开干。这一干,就是22年。</p><p> 频率轨位资源是不可再生空间战略资源。北斗建设之初,卫星导航大国已占据优质频率资源。谭述森创造性提出的卫星导航信号兼容性评估准则,证明了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频率可以重叠,赢得了频率共用的“世界共识”。多年来,他带领频率协调团队与几十个国家数百次协调会谈,使北斗导航频率占有量实现了从无到有,并跃居世界前列。</p><p> 北斗问天,国之夙愿。谭述森带领团队携手各界科研人员建成了北斗一代,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建成的北斗二代系统形成了亚太地区服务能力,不再受制于人。</p><p> 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已进入北斗产业时代。北斗系统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交通运输、森林防火、电网运行等几十个重要领域,在应急处突、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p><p> 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世界的北斗。大地测量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说,作为北斗系统主要开拓者和建设者的谭述森,无疑是北斗事业的最大贡献者之一。</p><p> 今年1月30日,谭述森74周岁的生日,同事们问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说:“我的‘星龄’才20多岁。我要在有生之年使北斗性能更好,让北斗覆盖空间满足更多需要,把北斗位置报告功能扩展至全球,使人们在世界任何角落都能享受北斗特有的便利,解除‘失联’的痛苦。”</p><p> <strong>奋进在2020目标道路上</strong></p><p> 北斗一代系统建设阶段,谭述森创造性提出了集定位、通信和授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工程技术方案,丰富拓展了世界卫星导航理论实践。</p><p> 北斗二代系统总体方案论证时,谭述森提出的集“定位报告”与“连续导航”两种技术体制于一体的总体架构,同时解决了“我在哪儿”和“你在哪儿”的问题。北斗所独有的有源定位和短信服务,超越了常规卫星导航的发展思路,开辟了国际卫星导航新的发展方向。</p><p> 在北斗向2020年覆盖全球这一目标奋力前进的路上,谭述森提出了以亚太地区为重点服务区的全球系统星座框架、星间星地一体化融合式自主导航运行模式、近地空间与高空间导航一体化服务等思想,为北斗全球系统研制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p><p> 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说:“有源与无源两种体制的结合,是中国北斗的最大特色和亮点,也是中国北斗的优势所在,体现了中国人的创新智慧和对世界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的卓越贡献。”</p><p> <strong>不能破的“三不”原则</strong></p><p> 记者面前的谭述森,花白头发,智慧谈吐。身边的人描述和他的交往:用手正一正老花镜,然后静静地听,认真地记,时不时与你沟通;送审的学术论文或设计报告,每页空白处都会写满修改意见,或附上几页纸,小到文字修改、观点引用,大到研究方向、结构调整,都会详细标注。</p><p> “‘自己不懂的成果鉴定会坚决不参加,核心观点、主要内容不是自己提出和撰写的论文坚决不署名,没有达到项目指标要求的评审坚决不通过’,谭院士这‘三不’原则,这么多年一直没破,谁也都不能破。”熟悉谭述森的人如是说。</p><p> 2009年底,谭述森带队评审北斗应用系统用户机设备研制方案。某单位方案中一些内容没有达到项目要求。有人说这个单位是我国卫星导航研究拳头力量,实力雄厚,没有问题。“既然是评审,就必须以会议上报材料为评审依据。”谭述森坚持投了反对票。</p><p> 2010年,总站组织星地对接试验总结会。在测试卫星链路时延时,发现测试结果与理论结果差5纳秒,且多次复测仍找不到原因。考虑到对卫星正常运行影响不大,便未深究。“航天工程,任何瑕疵都不能放过。”谭述森发现后立即中止总结,明确要求解决问题后再开总结会。</p><p> 在谭述森的带领下,该单位涌现出10多位学科专家、20多名技术带头人和200多名技术骨干;攻克50多项核心关键技术、40多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近300项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