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造出“宇宙级”芯片 卫星上天全靠它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宇宙
268
0
2017-4-6 13:59:46
<p> 2271亿美元,这是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的总额,相当于人民币1.4万亿元,远远超过了石油,成为中国每年进口最多的产品。因为全球82%的笔记本电脑,70%的手机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里面的核心芯片我们却严重依赖国外。要知道,不只是手机,从天上卫星到水下的潜艇,芯片是无处不在的,中国真的没有人能做出自己的芯片吗?</p><p> <strong>81岁两弹一星科学家投身“龙芯”16年 龙芯生态日臻完善</strong></p><p>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总裁胡伟武:CPU中央处理器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国家大宗战略产品。没有CPU和操作系统,就没有IT产业。</p><p> 中国科学院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正在给学生们讲课的就是胡伟武,他既是中科院计算所的总工程师,也是龙芯公司的总裁。整堂课他一直强调中国要搞核心芯片自主研发,因为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p><p align="center">
</p><p> 胡伟武:我们国家因为缺少自主CPU技术和产业,不仅信息产业受制于人,国家安全还面临威胁。我们国家的多数发电厂,美国人可以远程关机,你还开不起来。我们国家的金融系统,大家都把钱存在银行,我们几乎是不设防的。</p><p> 走上这个讲台之前,胡伟武还在和同事们讨论新一代芯片的事,16年来,他只做了一件事,研发中国自主的 “龙芯” CPU。可时至今日,龙芯CPU在新生代大学生眼里,还是个陌生事物。大部分人不了解龙芯,甚至有人会问这个龙芯难道还活着吗?</p><p align="center">
</p><p> 龙芯还活着。北京市西六环附近的一个科技园区里,矗立着龙芯中科公司的办公楼。在大楼一层的一个实验室里,工程师正在测试龙芯抗辐照芯片的高低温性能。这款 抗辐照芯片是北斗卫星上的心脏,必须能承受零下55度和125度的极端温度。除了温度的骤然变化,外太空还有很多宇宙射线,如果打到人造卫星上的芯片,就 好比石头打到玻璃上,会损毁芯片内部电路。因此,这款芯片必须能抵抗辐照。</p><p align="center">
</p><p> 新一代北斗卫星上有3个被称为“单机”的黑盒子,每个约有4本400页的32开图书摞起来那么大。其中两个黑盒子里,每个装了2片龙芯1E芯片和4片龙芯1F芯片。龙芯1E负责进行常规运算,龙芯1F完成数据采集、开关控制、通讯等功能。</p><p> 十几年前,这种宇航级的芯片垄断在美国的一家公司手中,中国必须通过首脑级别的外交才能买到少数的几颗。胡伟武带领团队在2008年研发出首款抗辐照芯片,并通过了强辐照测试。在龙芯公司的档案室里,胡伟武给我们展示了龙芯抗辐照芯片的测试报告。眼下,苍茫宇宙中,已经有3颗人造卫星使用了龙芯的抗辐照芯片,最久的已经在轨运行了两年多,没有一次被宇宙射线打坏而影响工作。此外,还有十几颗卫星即将搭载龙芯抗辐照芯片。</p><p align="center">
</p><p> 在龙芯公司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格外惹人注目,她就是龙芯中科的研究员黄令仪,今年已经八十一岁。龙芯公司起源于中科院计算所,黄令仪以前是中科院计算所的 研究员,曾参与过两弹一星芯片的研发。2001年,得知胡伟武要研发中国自己的芯片,66岁的黄令仪放弃退休,加入到研发队伍之中。十六年来,龙芯的每个 设计方案,每个版图,黄老都要一一过目,如同检查学生作业的严师一样。</p><p> 胡伟武:你芯片外面供的是3.3伏,它生成的1.8伏,然后1.8伏它出去,出去再进来,但你出去够不够?</p><p> 龙芯中科芯片研发工程师李兵:它的大概的值是够的。</p><p> 龙芯中科研究员黄令仪:大概,我不要大概。任何讨论问题的时候,你不能说大概,也不能说可能,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这非常重要,以前我做笔记都记你们说的话的,现在不说了,但是我跟你们讲清楚。</p><p> 每一次出芯片版图,能不能过黄令仪这一关,成为龙芯工程师们心中,不敢偷懒的原因所在。眼下,这款抗辐照芯片也进入设计的最后阶段,即将走向市场,未来胡伟武期望这款芯片能卖十万片。</p><p> 胡伟武:可能好多消费者,老百姓觉得龙芯电脑在哪呢,但我们在行业里面用,比如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们马路口的控制红绿灯铁盒子里面,都有龙芯芯片,像海信的电视里面,海尔的机顶盒里面,用龙芯的CPU,用进去的已经卖了五百多万套了。</p><p align="center">
</p><p> 2001年龙芯一号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为之振奋,胡伟武当时曾经收到一封杭州老人的来信,激动地表示要为这颗中国芯捐上自己一个月的退休金。可这不是萝卜白菜, 要搭载在电脑上才行,然而纵观世界,电脑市场都被微软+英特尔的联盟牢牢把控,这一市场格局很难被撼动,龙芯已经更新到第三代了,但是龙芯的电脑我们还没 怎么见过,最困难的时候,胡伟武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他不得不开发各种各样的芯片,因为最重要的是活下来。去年,龙芯终于实现了盈利。而胡伟武本人也不甘心 仅仅在航天、机顶盒或是红绿灯上做文章,他盼着龙芯的电脑有一天也能在市场上大卖,可这又谈何容易。</p><p> 今天,胡伟武和张戈要去拜访一个重要客户——太极计算机。张戈是胡伟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龙芯,现在是龙芯负责销售的副总裁。他们要去的太极是一家系统集成商,专门服务广大政企客户。胡伟武希望能和太极尽快合作,加入到政企采购的系统中。</p><p>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申龙哲:普华操作系统那是我们集团的,惠点的办公那是国内做办公,实际上是最专业的公司了。然后这就再加上宝德,所以我们的这个组合的这个阵营还是比较完整。</p><p> 太极已经集成了中国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唯独缺少CPU,于是双方很快达成共识。胡伟武看到英特尔之和微软形成的隐形WINTEL联盟,实现了软件与硬件强强联合,他也想自己建一个以龙芯为核心的生态。</p><p> 从太极公司出来,张戈又赶到北京中关村软件园的神州数码,他要参加龙安联盟的常务会议。这个以龙芯为技术核心的生态联盟成立近三年,现在已经有11家会员,他们当中有对标微软做操作系统的,也有做应用开发的,主打信息安全。</p><p> 神州数码总经理厉军:我们作为一家作为各大行业提供IT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集成商,应用软件开发商,我们觉得国家企业的信息安全对我们企业来讲是义不容辞的 责任,所以我们把它作为我们公司业务发展的一个战略。那在这样的一个战略落地的过程当中,我们对整个技术路线要做出我们的选择,那我们看到应该说龙芯在这 个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p><p> <strong>中国芯寻求市场化突围产业联盟抱团发展</strong></p><p> 刘世伟是龙芯电脑少有的忠实粉丝,十一年来,他购买了3台龙芯电脑。这个像一本大字典一样的黑色盒子就是刘世伟买的第一台龙芯电脑,它还是当年风靡一时的微型主机。这边这台又小又厚的笔记本是他的第二台龙芯电脑。去年,他又入手了一台最新款的龙芯笔记本。</p><p> 龙芯发烧友刘世伟:我第一次接触这个产品,是2007年的时候,龙芯开始面向开发者推出了这个,他们当时他们拿得出手的么一台机器。我就申请了这么一台,我 在里面可以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这样的机会比较多,如果它要是Windows就没有我什么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机会了,大家都已经把它搞得很明白了。</p><p>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您用龙芯会获得一个成就感?</p><p> 刘世伟:对。</p><p> 刘世伟的办公桌上还同时摆放着一台Windows系统的电脑,Windows系统基于X86专有架构运行,根本不对龙芯开放,所以龙芯电脑只能运行开源的 Linux系统。因为全球使用Linux系统的电脑数量偏少,软件厂商不愿意开发相关的实用软件。龙芯不得不自己寻找软件合作伙伴,配套的办公软件是这其 中最重要的一个,金山办公软件的开发经理柳杨又来龙芯了,他们给龙芯开发了配套的wps,但工程师曹惠雄发现用拼音打字的时候总出现乱码,他们正在寻找解决方案。</p><p align="center">
</p><p> 虽然开发龙芯软件的成本会高于会比其他平台,但金山更看重龙芯用户的增长潜力。</p><p> 今天,张戈把金山办公软件的首席执行官葛珂请到了龙芯,之前金山给龙芯开发的是专业版办公软件,这一次,应他们的要求,再开发一款适合个人用户的办公软件。</p><p> 张戈2001年就跟随胡伟武读硕士和博士,是中科院计算所出了名的学霸,2010年,龙芯脱离中科院体制办企业,这位一直搞科研的学霸,被胡伟武安排改做销售。他才发现研发芯片难,卖出去就更难了。</p><p> 张戈:龙芯一开始做产业化的时候,遇到了非常多的不认可和不认同,很多人认为龙芯就是一个处于科研状态的产品,他是靠国家项目去支撑的,并没有真正走到商业化这个领域里面去。</p><p> 胡伟武曾经用龙芯找人代工生产了一批电脑,还特意在北京电子商品最集中的地方开了一家店,这也是张戈第一次卖东西,那时候创业都叫“下海”,这海水的苦涩张戈可是体验足了。</p><p align="center">
</p><p> 张戈:龙芯大概在2009年,2011年的时候,专门在我们中关村楼下面,开了一个龙芯专卖店,就是希望把龙芯的这种台式机,笔记本,能够销售到更多的这个 用户当中去。当时有一个老太太,专门过来询问说希望给他的儿子买一台龙芯电脑回去用,当时我们没法去卖这个产品,因为我们知道,个人消费者希望能够玩游 戏,装各种各样的软件,我们都做不到。</p><p> 消除这些障碍也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胡伟武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常备着两台电脑,一台龙芯笔记本,一台英特尔PC机。他无时无刻不在比较这两台电脑,思考着如何缩小与对手的差距。</p><p> 胡伟武:我们2020年之后,工作重心会从行业走向产业,因为我们技术平台积累够了,打价格战就打价格战,我们不是很怕,我们团队的服务能力,体系建设能力,已经基本上够了,那我们从,我打不了上海北京,我打个石家庄试试看呗。</p><p align="center">
</p><p> 十多年来,装有中国芯的电脑也吸引着不少像刘世伟那样的粉丝,今天,几台安装了龙芯3号的电脑刚刚摆进展厅,胡伟武赶紧邀请了几位龙芯的粉丝来试用,他们当中最远的来自江苏,虽然只有7位粉丝,但在胡伟武看来,这些就是星星之火,早晚有一天这些星火可以燎原。</p><p> 半小时观察:</p><p> 最新的龙芯3号系列产品,具有64位运算处理内核,每秒能240亿次运算,这已经比龙芯一号进步了很多,不过这和世界芯片巨头英特尔相比,还只相当于它的中低端产品,但这已经表明我们在追赶,而且在逐渐缩小和世界领先水平之间的差距。</p><p> 说到胡伟武,他的确是中国少有的靠自主创新做芯片的人,但自主创新并不是发展“中国芯”唯一的路,为了解决中国的无芯之痛,有些人购买成熟产品的授权,有些 人直接并购海外的芯片公司,有个词说的好,“竞合”,我们可以和国外的公司竞争合作,取长补短。清华大学魏电子所所长魏少军就曾经说过,两条腿走路,再过10年,中国的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一定能走到世界的前列。</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