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首颗“深圳造”卫星升空 深圳微小卫星商业化产业化迈出突破性一步 ...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482
0
2016-11-22 16:45:00
<p align="center">
</p><p> “深圳制造”的开拓一号卫星在做磁试验。(资料图片)</p><p> 长征六号首飞成功,将20颗卫星送入距离
地球
524公里的轨道,创亚洲之最。其中,“深圳制造”的开拓一号卫星也伴随长征六号运载火箭轰鸣声开始了太空征程。15分钟后,星箭成功分离,
太阳
翼顺利展开,开拓一号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p><p> <strong>“深圳制造”进入太空</strong></p><p> 开拓一号卫星由一颗110公斤的微小卫星(A星)和一颗2公斤的立方体卫星(B星)组成,2014年开始由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简称深圳东方红)全程在深圳设计总装制造,是首颗真正意义上的“深圳制造”卫星。此次发射成功,意味着深圳在微小卫星商业化、产业化上的道路上迈出突破性一步。</p><p> 深圳东方红董事长张华介绍:“这是继2011年成功发射试验卫星四号、2012年成功发射新技术验证卫星后的最新研发成果。卫星在深圳东方红建设的微小卫星研制中心——深圳卫星大厦,独立完成设计、总装、测试和试验等任务。这是深圳本地制造的第一颗卫星。”</p><p> A星和B星将分别用于新技术验证、实验以及空间环境的探测任务等等。在研发过程中,研发人员系统应用了工业级产品来研制这颗卫星,卫星的成本和性价比有了很大的提高。</p><p> <strong>打造深圳航天产业链条</strong></p><p> 深圳东方红总经理冯永介绍,微小卫星在实际工程应用方面凸显了大卫星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在重量、功能和性能等方面与以往的卫星相比有很大的进步。</p><p> 比如重量,以前几百公斤重的卫星才能完成的任务,公司用几十公斤重的卫星就可以实现,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发射费用和制造成本。随着电子技术、工业技术的进步,卫星性能指标也有很大提高。比如,卫星的数据存储能力,传输能力,控制精度,发射能力,自主管理能力等等,与以往卫星相比有很大的突破。</p><p> 未来,深圳东方红将致力于高性价比微小卫星的设计制造运营,推动短数据通信卫星星座建设,打造卫星制造+服务的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预计在2020年前,公司还将把20颗卫星送入太空。</p><p> <strong>带动深港澳航天领域深度合作</strong></p><p> 据了解,开拓一号卫星A星是深圳东方红研制的首颗低成本试验卫星。卫星组件大量采用深圳本地企业的工业产品,包括拓日新能源的太阳电池片,比克电池生产的蓄电池,华达微波提供的射频前端以及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卫星供配电系统。B星则是深圳东方红联合港澳高校,自主研发的立方体卫星,这也是中国首颗符合国际通行规范的2U立方体卫星。</p><p> 深圳东方红总经理冯永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卫星的制造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深圳本土企业在此次研发中也给了我们很大惊喜,给我们提供了低成本、高性价比的产品。我们后续仍将带动更多本土企业参与到卫星研发工作中。同时,与港澳的研究机构、大学进行深度合作,把好的技术用到航天工业中去,进一步推动航天事业更快发展。”</p><p> 截至发稿,前方传来消息:开拓B星也已从A星顺利脱出自主飞行,电池电压正常,方阵输出正常,遥测遥控链路建立成功。开拓一号卫星首日任务圆满成功。</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