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火星生命:一场梦想与错觉交织的秀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火星
421
0
2016-10-31 15:25:09
电影《超时空要塞》中有句台词:如果宇宙中只有我们,岂不是太浪费空间了?<p> </p><p> 这句话有很大争议。
地球
生命的出现,可以上升到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哲学问题。至于在地球之外,如果符合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弗兰克·德拉克“绿岸公式”,那仅在银河系中的高级文明星球的数目就有40至5000万个;但如按照费米悖论的阐述,人们对地外文明存在性的过高估计和缺少确实证据之间,存在矛盾。</p><p> </p><p> 费米悖论广有市场,衍伸出来的解释却让人不寒而栗。如果按刘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则”来说,距离、猜疑链、技术不均衡的共同作用,使宇宙中每个文明都只能选择不暴露自己,就像带枪的猎人潜行林间,发现了别的生命只有一件事可做:开枪消灭之——这可能是对费米那一句“外星人在哪儿呢”的回答。但也可能意味着,我们1977年派出的探测器,带着55种人类语言和外星人打招呼的唱片,现已一路快飘到了
太阳
系的边缘,这种行径简直等于送死。</p><p> </p><p> 无论怎样众说纷纭,人们看到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很执着。为人类搜寻到第一个外星生命,就像是他们最秘密而又公开的愿望,太阳系中最可能孕育生命的五大星球,土卫二、木卫二、
火星
、土卫六、木卫一,哪个它也不能放过。不过这里面,只有火星和地球一样同属行星。</p><p> </p><p> <strong>哪里有水,哪里就有希望</strong></p><p> </p><p> 一般认为,生命所在之地至少应满足稳定热源和液态水两个基本条件。液态水的出现就算不能导致直接结论,也是迈向真相的重要一步。</p><p> </p><p> 2009年6月,根据NASA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搭载的高清设备,人们发现了曾有水流在火星表面冲刷出一条长30英里的溪谷,而流水沉积物形成一个庞大的三角洲,就在三角洲地带出现了湖岸线证据,还包括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垄沟和水渠。据估计,这个湖泊可能已经有30亿岁,大小几乎跟美国和加拿大边界处的夏普伦湖一样大。这表明古时候火星上曾有湖泊。</p><p> </p><p> 但科学家想找到水至今仍存在的证据,放眼望去,火星地表上如今没啥指望了,但地表下的情形还很难说,那是放飞想像的最后领地。</p><p> </p><p> 2010年9月,NASA麾下“凤凰”号火星车的测量表明,液态水一直与火星陆地表面存在相互作用,且这一过程贯穿了整个火星历史。此前就有“凤凰”的前辈们发现疑似有冰冻水潜伏于火星地表之下。在“凤凰”号挖掘、取样和分析火星北极周围的环境下,终于在表层土下方几厘米处发现水冰,并摄录下水冰的蒸发过程。尽管这些水主要在接近冰冻的温度中存在,但这是在火星探测史上,人类第一次与水亲密接触。“凤凰”号立刻成了功臣。</p><p> </p><p> 同期分析显示,火星上的二氧化碳中碳与氧同位素的比例,居然和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惊人相似。这意味着火星的地质活跃程度,也远比之前所想更甚,火星居然是在最近才将火山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填满它的大气。</p><p> </p><p> <strong>和地球一样不安分</strong></p><p> </p><p> 这导致2011年1月一项研究出炉:火星地质历史存在板块运动,且在过去25万年内颇为活跃,对火星造成重要影响。该观点差不多颠覆了人们对火星的既往认知。</p><p> </p><p> 一直以来,都有“地球是唯一一个适合板块构造学说的行星”这种说法,人们普遍不认同“板块构造论”也适用于火星。早在2005年,NASA曾以前所未有的高清晰度描绘了整个火星的磁场地图,显示出来的地形和变换断层的证据与地球的板块结构相互印证,为火星的板块构造运动提供了证据。但理论上,火星与地球相比要小很多,质量仅为地球的百分之十一;且这颗红色星球虽然看上去热情似火,内部其实冷却速度相当快。这两点都不足以支持火星发生靠岩浆驱动的板块过程,更罔论出现在较近的历史时间内。</p><p> </p><p> 但继二氧化碳的证据以后,“奥德赛”探测器和勘测轨道飞行器均发现火星奥林匹斯火山西北侧的广袤之地,有板块活动的证据,附近地貌拜其所赐,出现大量断崖、褶皱、沟槽和阶地构造。这些如果发生在地球上,那无疑就是经典的板块运动特征,而不是此前解释的“火星山体滑坡”。</p><p> </p><p> 这些可说是确凿的证据了,火星板块活动今时今日仍在起着作用,也让火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就像在地球上发生的一样,板块运动将有助于碳循环的进行。或以此次新证据为契机,火星生命之谜正一步步由人类破解。</p><p> </p><p> <strong>火星有机物大翻盘</strong></p><p> </p><p> 在这两次研究之后,NASA强调火星探测工作将从以前被动“跟着水走”转变到主动“搜寻火星生命信号”。</p><p> </p><p> 布朗大学科学家约翰·马斯特德解释称,今天的火星又干又冷,但它也曾走过各种地质阶段,在其第一个十亿年里还曾经气候湿润,就像地球一样,随后才是火山时期到来。既然它在历史上曾经如此和地球类似过,那就意味着会有生命痕迹留下,甚至残存至今。</p><p> </p><p> 这些“东西”会在哪儿?科学家认为,就像较大的生物体和化石之间的关系,微生物也必然会留下它们曾存在的证据,在某些情况下,“碳—碳”键可以保存,考古学上称其为“分子化石”。</p><p> </p><p> 不过,在这事上NASA有点“遮遮掩掩”。因为他们对36年前从火星上传回土壤数据进行重新检测时发现了盐,虽是好事,却与当年公布的结论完全相反。</p><p> </p><p> 按照火星土壤样本的数据,跟放射性碳元素物质放在一起“孵化”,如果碳被消耗掉了,也就表明火星土壤中有某种微生物存在——这在当时是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接受的实验方法,但结论却推向火星是个死亡星球。也曾有科学家不服气,指出在他的分析中“新陈代谢现象数据都呈阳性”,可这个结果被NASA无情的摒弃了。</p><p> </p><p> 2008年“凤凰”号发现高氯酸盐,才使得NASA决定重拾火星土壤研究计划。终于他们证实30年前对“海盗”号发回的土壤数据做分析时,加热这一步很可能使高氯酸盐氧化并破坏了所有有机物质。</p><p> </p><p> 预感到自己可能犯了大错后,NASA悄无声息地发了一则新闻稿。但对于第一句就出现了“火星”和“生命”这两个敏感字眼的文章,不引起关注是很难的。这则消息被剥离到只剩下与火星人相关的东西时,NASA只有承认,火星本来不贫瘠,有机模块的生命形式可能一直存在于火星上,只是此前未被发现而已。但是!NASA强调,要知道每年有数以吨计的与生命毫无关联的有机物质,通过陨石或彗星倾泻到火星上。因此即使实验室研究证实了有机物的存在,也丝毫无助于回答火星上到底有没有生命。</p><p> </p><p> 这种说法,让所有的相关工作都显得那么“鸡肋”。但有声音赞同这种周全的态度。在怀疑我们是否与火星人正擦肩而过的同时,不得不考虑到所有我们自己附加的想法。</p><p> </p><p> <strong>可理解的善意揣测</strong></p><p> </p><p> 有句话说得好:NASA是迄今为止给人类梦想和错觉都最多的机构。</p><p> </p><p> 曾几何时,一张神态森然的面孔——“火星脸”被很多人看作是智能生命之手在火星留下的遗迹,闹得沸反盈天。那是上个世纪NASA“海盗1号”探测器传回的火星地表图,画面中一块眼睛鼻子嘴俱全、肖似人脸的岩石,正冷冷凝视着我们。最初,NASA也倾向于引导人们将这张图片与人脸联系起来,但不久后就被扣上了“一度与政府合谋隐瞒火星文明真相”的帽子。</p><p> </p><p> 25年后,探测器分辨率已是最初“海盗1号”的27倍以上,发回的图片逐渐显示此处更像是个干涸龟裂的平顶山,而不是人工刻意凿出的脸孔。直到轨道飞行器以全新HiRISE相机捕捉到一张细微照片,显示出著名的“火星脸”,它真就只是个自然态的山包而已。</p><p> </p><p> 类似的事早在1877年就发生过了。一位意大利学者用了“河道”一词来形容他观测到的火星表面凹槽,并想当然的理解为是人力开凿所致,这一错觉被多位天文学家增强后,终在20世纪初被揭穿只是个视觉误差。</p><p> </p><p> 甚至于火星表面的沙尘被大风吹来吹去的变化,也曾被以为是当地植物的一岁一枯荣;2007年“勇气”号火星车拍摄的一张照片,还被指出有个穿着长袍的人在跪着进行祈祷……明知多为捕风捉影,人们还是兴奋不已,总不惜利用光影效果溶入各种友好的想象。</p><p> </p><p> 火星环境孰不美妙。但作为太阳系里与地球最接近的行星,它的体积、温度等级还不算离谱;大气层虽不厚,但也能抵御点太阳的致命辐射;而今连接近冰冻的水也发现了,人们怎么能放弃对它的种种揣测。</p><p> </p><p> 尽管人类派去的好几辆火星车都已经在红色星球的表面跑开了,“好奇”号的出现更是补了火星上“三缺一”的局子,但关乎火星生命的种种,科学家们仍存高度分歧,且目前交锋有愈演愈激的趋势。究竟谁会成为有关火星生命这篇传奇故事的下一个主角,也只有不断刷新的太空探索技术能予以解答吧。</p><p> </p><p>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