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整天扒星座 你看过中国古星图吗?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492
0
2016-10-31 15:31:05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南宋石刻天文图 </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铺开一幅古星图,密密麻麻的星星和各种复杂的连线、图像和文字便呈现在眼前,没有一定基础的人很难理解眼前的这一幅作品——这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书”了。踏入北京古观象台的紫微殿,抬眼便可望见这样震撼的古星图。而且只要你愿意,便可以在讲解员的指导下,拿起彩笔,亲手绘制,在一笔、一画、一点中,品味这来自遥远夜空的美丽神话。</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把中华大地“搬上天”</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构建一座天空之城</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的研究员王玉民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这幅古星图是苏州石刻星图,是中国现存较早、较系统的石刻天文图。该图原是南宋太学博士黄裳于1190年(绍熙元年)绘制进献给宋太子赵扩的,南宋公元1247年(淳佑七年)由王致远制成石刻,石碑原保存于苏州府学,现存于苏州市文庙。</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这幅石刻星图的上部分是星图,下部分刻着2000多字的说明文,主要说明这幅星图的内容、作用和各部分的意义。其实,这篇说明文字主要体现了古代‘天、地、人合一’的思想。”王玉民介绍说,古人认为天、地和人都是有千丝万缕联系、不可分割的,天是不停转动的,地是稳固不变的,而人类则生活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古星图的创作思想也根源于此。</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以外行人来看这一整幅古星图,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那分布于星图四个角的四只神兽了,它们形态各异,威风凛凛,大有气吞山河的勇猛之势。“这四只神兽分别是东方苍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和北方玄武,除了青龙代表汉族外,其他的分别代表各个地区的少数民族,朝廷在各区都会派兵镇守,并形成三个战场。”据王玉民介绍,除了代表少数民族以外,四大神兽还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和四季。</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古人抬首观星空</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一望风雨几千年</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其实早在上古时期,古人就已经将满天星斗划分成群,并一一取名。“我国河南濮阳在出土的4000多年前的文物中就已经有用贝壳摆成的苍龙、白虎的图案了,可以说那是古人最早对星象的一种认识。”王玉民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在先秦时期,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就开始绘制星图。约公元前270年前后,三国时期吴国的太史令陈卓统一了全天星官,编成具有283个星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史称“陈卓定纪”,这一星象体系被后世史书所采纳,成为我国观测星象的基础。</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可以说,基于传统文化的三垣二十八宿星象体系,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别于西方的最引人注目之处,自陈卓初定,至体制完全建立,传承了千余年,一直到明清之际。但遗憾的是,三国时代陈卓关于星官(即星座)的原图早已失佚,不知散落在何处,后人只能通过历史记载了解它的全貌。</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后来在公元600年前后的隋代,法号为丹元子的隐居者按照陈卓所定全天星官的布局,将此前流传的星官知识重新整理,作了一首认星歌谣《步天歌》。《步天歌》详细整理和记录了三垣二十八宿的全部成员,其分章、星官、星数、寻星顺序都严格遵循实际观测。清代学者梅文鼎对《步天歌》给予了极高的评价:“《步天歌》所列星象,特为简括。故自宋以来,天官家多据为准绳”。(出自《中西经星同异考》)</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现存最早的描绘在纸上的星图是唐代的敦煌星图,发现于敦煌藏经洞,绘于公元940年,图上共有1350颗星,绘制方法与现代星图的绘制方式基本相同,是我国流传至今最早采用圆、横两种画法的星图。</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而据王玉民介绍,位于古观象台的这幅宋代的古星图,可以说是古人对星象最为系统、完备的记录和观测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到了现代,人们开始逐渐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天文观测,现代的天文学和古时的天象分析已经完全是两码事了,现在对古星象研究已的人经少之又少。”王玉民说,现在国内专职于古星象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仅有二十多位。</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手绘一幅古星图</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畅游星辰与大海</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在古星图的正前方有两张绘画桌,几盒彩笔整齐地摆放在桌子上,还有几张供小朋友绘画时使用的古星图纸平铺着,几个小朋友正专心致志地绘画古星图,并不时地询问旁边的指导老师。</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古观象台宣教部讲解员王晓龙告诉记者,从暑假开始到现在他已经接待了20多位前来绘画古星图的小朋友了,大家对神秘的古星图非常感兴趣,在绘画的过程中经常会问一些让他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有的小朋友会问我‘这四只动物会打架吗?谁更厉害呢?’我就告诉他们,它们都很厉害,但是你们最喜欢谁,谁就最厉害。”</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王晓龙说,绘制古星图之前不需要携带什么物品,所需的画纸、彩笔和对照图他们都会提供。</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王玉民向记者介绍,现在由于现代天文学已完全取代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天文爱好者对中国古代星座了解的很少。而且从星占的角度说,中国古星图之所以没有西方星座那么普及,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西方的星占学是个人化的,黄道十二星座都是占卜的个人的性格、命运等等,而中国的二十八宿主要和皇家有关,为朝廷服务,运用的目的也大多是兴战、求雨、预测皇家重大事件以及农作物的收作等,从始至终普及率都比较低。</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图片来自网络)</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链接</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三垣二十八宿</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垣”的意思就是城堡,三垣通俗地说就是天上的三座城堡。</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紫微垣是中垣。它以北极为中心,并以北极附近的一片星群为基础而构成。中国古人发现,北极有一颗星星是不动的,其他星星都围绕着它转,因此把这片天区选作皇宫。那颗不随天球旋转而转动的星星被古人称为天极星,成为皇帝的象征。</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太微垣是上垣,比作朝廷,是皇帝处理公务的场所,内含多种官职和各类大臣。</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天市垣是下垣,比作老百姓的集贸市场。</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二十八宿:中国古代将黄道、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二十八个大小不等的星区,故称。“宿”有住宿的意思,指日月五星会在其中停留休息。二十八宿实际上是古代以恒星为标志的一种天文坐标体系。通俗讲,二十八宿就是月亮绕着
地球
转一圈每天“睡觉”的地方。 (张译允)</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