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计算机模拟展示银河系红巨星的失踪原因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185
0
2016-11-4 09:11:53
<P align=center>
</P><P align=center>模拟表明,每个红巨星都按其轨道进入并穿过吸积盘许多次,有时甚至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完成一次穿越。</P><p> 据国外媒体报道,佐治亚理工学院进行了一项计算机模拟,对为什么银河系中存在大量的年轻恒星而只有极少量的古老恒星这一假说提供了确切证明。该理论认为,那些古老红巨星的残骸依然存在,只是因为它们太暗而无法被望远镜观测到。佐治亚理工学院的模拟研究了是否在百万年前,由于红巨星反复与银河中心的吸积盘相互碰撞,质量减少了10%,从而导致它们变得昏暗无光。</P><p> 而那些年轻的恒星的存在,还能被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正表明了气态吸积盘在银河中心存在是因为年轻恒星被认为是最近几百万年才形成的。佐治亚理工学院理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创造了类似于那些早已从银河中消失的红巨星模型,这些恒星早在十亿多年前诞生,体积大约为
太阳
的10倍。他们利用风洞模拟红巨星与气态吸积盘的相互碰撞,吸积盘中的物质在银河中央相距不到0.5秒差距。他们还使用不同的轨道速率变量与吸积盘密度以探寻能对红巨星造成如此破坏的条件。</P><p> 佐治亚理工学院助理教授Tamara Bogdanovic表示,只有吸积盘的质量与密度都极大时,红巨星才有可能丧失如此多质量。吸积盘的密度大到仅靠引力就已经能使它自我分裂,形成大量的物质团块从而产生新恒星。模拟表明,每个红巨星都按其轨道进入并穿过吸积盘许多次,有时甚至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完成一次穿越。在每次与吸积盘表面的撞击中,都有大量质量流失。</P><p> 前佐治亚理工学院学生Thomas Forrest Kieffer表示,该过程可能发生于400万至800万年前,而如今能在银河系中央看到的年轻恒星正是在那时候形成的。在如此短时间框架内,该现象会发生的唯一可能性就是因为当时碎裂成块的吸积盘的质量比最终形成的年轻恒星的质量大得多,至少大100至1000倍。</P><p> 这些碰撞还可能造成红巨星的动能降低至少20%-30%,收缩其运转轨道,不断将它们拉近银河系黑洞。同时,撞击还可能扭曲红巨星表面,加快自旋速度。Bogdanovic表示,我们对最近在银河中央形成恒星的条件知之甚少,也不知道银河系的这些区域是否存在那么多气体。如果情况属实,这些气体很可能覆盖了那些小轨道快速运转的昏暗红巨星。如果能观察到这些依然大于探测阈值的红巨星,便能为“星盘碰撞假说”提供有力支持,也将有助于我们更了解银河系起源。(罗辑/编译)</P><p> <p align="center">
</p></P><P align=center></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