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卫星通信业面临的五大问题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366
0
2016-10-31 18:22:00
目前卫星通信业的发展遇到了宽带业务、债务、投资战略、兼并收购和法律约束等五大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大多涉及美国,但实际上却影响着整个世界卫星通信发展的方向和前景。 <p> </p><p> <strong>一、宽带业务的未来市场问题</strong> </p><p> </p><p> Ka频段作为发展宽带卫星通信主要频段,已有10多年的历史,但在“铱星”、“全球星”等系统失败的阴影笼罩下,原先要大力建造的Teledesic(288颗卫星)、“天桥”(Sky Bridge)等低轨道卫星星座和“宇宙链路”(Astrolink)、“太空之路”(Spaceway)、“计算机星”(Cyberstar)、“欧洲天空之路”(Euro Sky Way)等静止轨道卫星星座,不是纷纷下马,就是缩小规模或转向,使宽带卫星通信的发展处于停滞徘徊、举棋不定的状态。当然仍有像美国狂蓝公司、加拿大Telesat公司和泰国Shin卫星公司等还要发射Ka频段卫星,经营宽带业务。但这个市场究竟有多大,是个悬念。 </p><p> </p><p> “铱星”等公司破产的教训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市场定位的错误。“铱星”最能发挥优势的地方正是其没有市场的致命之处(即地面蜂窝系统到达不了的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那儿的用户买不起卫星手机,也承受不了过高的话费,而地面蜂窝系统占领的正是用户众多的城市及附近地区,其手机和话费之便宜,卫星根本无法相比。Ka频段宽带卫星经营公司也同样面临着当年“铱星”等类似的市场定位挑战:能否与陆基光纤宽带通信系统相竞争?Ka卫星的地面终端能否降低成本拥有大量的用户?服务费能否便宜到与陆基宽带系统处在相当水平?看来卫星宽带通信很难做到以上三点,充其量不过是陆基宽带系统的补充和延展。如此,其市场空间就比较狭小,要想赢利就很困难。 </p><p> </p><p> 因此,许多卫星经营公司开始调整发展战略,寻求新的出路。如美国直播电视公司(DirecTV)将其“太空之路”的2颗Ka频段宽带卫星改成了发展高清晰电视(HDTV)的平台,并对其计划进行重大压缩。回声星公司(Echostar)也曾购买了Ka频段卫星容量,但是3年来就未下决心,他们对这个市场仍表示怀疑。SES全球公司对与阿尔卡特空间公司和吉莱特网络公司(Gliat)联合投资的Satlynx宽带公司的期望值也大为降低,认为这个市场比预期的小得多。惟有加拿大Telesat公司将通过已发射的阿尼克-F2卫星开通Ka频段宽带业务,这可能是加拿大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发展宽带卫星通信实现全国覆盖要比铺设陆基光纤网络容易得多的缘故。 </p><p> </p><p> <strong>二、卫星经营公司的债务问题</strong> </p><p> </p><p> 世界排名最前列的卫星固定业务经营商国际通信卫星公司(Intelsat)、泛美卫星公司(PanAmSat)、欧洲通信卫星公司(Eutelsat)和新天空卫星公司(NewSky)现已全部或部分地被私人风险投资公司收购。 </p><p> </p><p> 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电信业滑坡,全球卫星容量过剩,转发器租赁价格不断下降。泛美卫星公司与其他商业卫星经营公司一样收入锐减。泛美卫星公司于2004年8月被3家私人风险投资商以26亿美元收购。为寻找新的出路,公司从这些私人股份中抽出部分股份总共10亿美元来发行首次公开上市股票(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其每股价值被认定为19~21美元,总共发行5000万股。其中9亿多美元的净收入支付泛美公司的欠债,另外2亿美元要作为股息付给它现在的3家买主。为了把公司卖给有指望的股东,泛美公司声称上市一年后,每股会获得1.55美元的股利,或每股获利7.4%~8.1%。这显然还不够,泛美公司还被迫将入市的股票价格降到每股18美元。在今年3月17~19日纽约股票交易市场上市时,这些股票的交易价为每股17.75美元。所以发行股票之后,泛美公司的欠债反而更多了,达到了39亿美元。为了不断地支付繁重的股息,公司的自我掌握和开发能力将受到很大制约,这些制约会进一步恶化提高收益率的环境,使泛美公司的欠债总处在易变的浮动之中。泛美公司目前在股票市场的这种艰难处境,也使其他卫星经营公司对此做法望而却步。发行首次公开上市股票的国际通信卫星公司、新天空卫星公司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p><p> </p><p> <strong>三、投资战略的问题</strong> </p><p> </p><p> 目前世界上卫星经营公司的投资方向有以下几种方式。 </p><p> </p><p> 第一种即是被私人风险投资公司收购,通过发行公开上市股票的融资方式。例如上述的泛美卫星公司、国际通信卫星公司和新天空卫星公司。它们所欠债务的多少和决定股息的策略都会制约公司投资新业务的能力。因为这些公司不久前均完成其在轨卫星更替,所以短期内还不成问题,但长期来说,繁重的股息和债务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p><p> </p><p> 第二种是开拓新业务,扩大市场。SES全球公司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商业卫星经营商采取了这种方式,他们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开通新业务,扩大其市场范围。 </p><p> </p><p> 第三种投资方式是由发展卫星宽带业务转向发展高清晰电视。美国直播电视公司用10亿美元的投资向波音卫星系统公司(BSS)定购了3颗大型Ka频段卫星,同时将波音制造的“太空之路”宽带业务卫星改建成直播卫星,大力开发Ka频段高清晰电视。直播电视公司的竞争对手回声星公司也将制定一个类似的Ka频段卫星计划将与SES公司一起投资发展高清晰电视。 </p><p> </p><p> 第四种方式是投资开发宽带移动通信业务。如国际移动卫星公司(Inmarsat),尽管其现有在轨卫星能够处理今天大多数卫星业务,但仍打算投资15亿美元采购3颗新的卫星,用以开发宽带移动业务。美国的移动卫星风险公司(MSV)决定投资5亿美元,选择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其制造第二代的2颗大型Terrastar卫星,用于为美国和加拿大北美地区提供卫星移动通信业务。SES全球公司也正在考虑进入卫星移动业务市场。 </p><p> </p><p> 第五种方式是仍然向宽带业务市场进军。如加拿大Telesat公司和美国的狂蓝公司(Wild Blue)除在已发射的阿尼克-F2大型通信卫星上开展Ka频段商业宽带业务外,Telesat公司还将在今年年底专门订购1颗Ka频段卫星,建立双向商业宽带链路。此外,亚洲泰国的iPSTAR宽带卫星已由劳拉空间系统公司制造完工,等待发射。 </p><p> </p><p> 以上多种投资发展方式,看来第三种开发高清晰电视和第四种开发宽带卫星移动业务有其独特优势,前景似乎看好;而第五种开展双向卫星宽带业务因有陆基地面宽带网络的竞争,其市场有限;第一种通过发行原始公开上市股票的融资方式,前景究竟如何则不得而知。 </p><p> </p><p> <strong>四、兼并与收购问题</strong> </p><p> </p><p> 据大多数工业分析家认为,今后卫星公司被兼并和收购仍然是不可避免的。由私人风险投资公司收购卫星经营公司,其卫星资产的价值将如何受到兼并的影响?其前途是好是坏还很难说。因为这种收购行为不是对卫星经营的战略投资,而是金融投机行为。 </p><p> </p><p> 几位华尔街金融分析家表示,黑石财团(Blackstone Group)收购新天空卫星公司是一个兼并行动。对于新天空卫星公司,它可能是一个寻找出路的探索者,也可能成为一个牺牲品。而对其买主们来说,能否促进卫星产业发展,赚到钱,此事的前景还是不明朗的。 </p><p> </p><p> <strong>五、长期受法律约束的问题</strong> </p><p> </p><p> 在美国一个值得注意和警惕的问题是,卫星经营公司和卫星制造公司都注册为受美国安全法律控制的公司。这意味着这些公司在遇到涉及所谓美国安全问题时,不能行使公司法人职权和独立董事会的职权,而要服从政府的安全法律,经营卫星的生意就有可能做不成。美国国会把商业通信卫星及其相关部件归类为武器系统,为此卫星及其部件的出口必须经过国务院的批准。美国政府常常以涉及军事敏感信息和扩散卫星技术为借口,使卫星制造公司和卫星经营公司在做成生意的关键时刻无可奈何。为此使美国卫星公司在商业经营和管理上没有完全的自主权,不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卫星公司进行公平竞争。这种受法律约束的问题,有时在商业生意成交时往往是致命的。 (来源:韦博知识网)</p><p>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