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法律,捍卫太空利益的隐形武器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410
0
2016-10-31 18:29:19
2007年1月11日,中国用导弹摧毁一颗报废的气象卫星,当时引来众多质疑,尤以美国为甚。然而在一年后,美国以同样方式将其间谍卫星击毁时,却鲜有批评声音。“主要原因就在于,美国事先用国际法的理论和原则进行了广泛的宣传,美国声称卫星上附带有毒物质,如果不打下来进入大气层就会造成极大污染。”2010年5月30日,在第四届中国军事法治前沿论坛上,国防大学教授孟凡明对来自军内外的众多法律问题专家说。 <p> </p><p> 反观中国,在摧毁卫星前并未进行广泛宣传,事后被美国的高灵敏雷达发觉后,美国对中国的举动提出严重质疑,认为中国打卫星产生的碎片威胁到美国的太空资产安全。 </p><p> </p><p> 虽然“和平利用太空”是国际社会既有的共识,但从1957年人类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上天,就是为军所用。到如今外层空间75%以上都是军民两用或就是军事卫星,外层空间早已是事实上的军事化利用。 </p><p> </p><p> 此间专家说,当不具强制力的外层空间国际法已无法约束大国的太空军事活动时,中国可能的应对之一就是制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内法。 </p><p> </p><p> 当太空战未来临之前,任何一个理智国家要想从事太空军事行动,必须师出有名。而一部国内的外空法有助于让中国的军事行动“有法可依”。“有法要依法作战,无法要制法作战。”孟凡明说,美国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p><p> </p><p> <strong>明显的军事意图,“软弱”的外空国际法 </strong></p><p> </p><p> 五十余年来,美国在军事化利用太空方面一直领先于其他国家。美空军先后组建了14个航天联队和“试验型太空攻防部队”,在其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太空力量成为重要支援。另一个航天大国俄罗斯,也不忌惮公开表露其太空军事化的主张。根据俄航天10年计划,反卫星武器已是俄罗斯重点发展对象。 </p><p> </p><p> 在联合国几十年经营下,作为国际法下的一个重要分支,外层空间法包含《外层空间条约》、《营救协定》、《责任公约》、《登记公约》和《月球协定》等五个国际条约和若干宣言与决议。 </p><p> </p><p> 但是,究竟如何制约各国的军事意图,这些国际条约本身确有漏洞。“比如《外层空间条约》禁止在外空部署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没有禁止常规性武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尹玉海说。但在另外的《月球协定》中又明确写道,“在月球及其轨道上,常规武器是被禁止的范畴”。 </p><p> </p><p> 另外《月球协定》第11条关于月球的定位问题,也引起不小争议。该条款认为,月球的法律地位定位是人类共同财产,从国际法上说就等同于公海。依照此规定,各国进行月球开发时必须要服务于全人类。 </p><p> </p><p> 但诸多大国并不认同上述观点,比如美国就持极大抵触意见,苏联也认为“月球不应该是人类共同财产,应该叫共同开发范围”。 </p><p> </p><p> 正是各国基于自身未来发展战略的考虑,在1979年批准《月球协定》时,那些具备或者潜在具备月球开发能力的国家,都没有批准和加入《月球协定》,其中有包括中国在内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 </p><p> </p><p> 即便加入部分外层空间国际公约,各国对“和平探测与利用太空原则”的理解也不相同。以中国、俄罗斯为例,他们认为“和平目的”是指非军事化利用太空,即禁止在太空从事一切军事活动,不论是进攻性还是防御性的。 </p><p> </p><p> 而美国等空间强国则认为,“和平目的”仅限于排除侵略性的军事化利用太空,并不排除非侵略性的军事目的的利用太空的情形。 </p><p> </p><p> <strong>为军事行动建立法律依据 </strong></p><p> </p><p> 此间专家说,当一些空间强国不加掩饰地致力于太空军事化时,刻板地遵循外空国际公约,只能让中国丧失太空发展机遇,让中国的太空探索行动得不到强有力的法理依据。 </p><p> </p><p> 根据1967年《外空条约》的规定,各国应当对本国政府或私人从事的外层空间活动的后果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更有必要通过立法使本国外空活动的合法性得到有效保障。 </p><p> </p><p> 在外空领域,中国缺乏法律层面的系统规范。而自美国1958年制定《国家航空航天法》以来,法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等二十多个国家都分别制定了本国的外层空间法。 </p><p> </p><p> “国内法代表了国家的意志。”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法学教授郑国梁说。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倚重太空优势时,未来战争不可避免地会牵扯到外层空间里的攻防,而一部国内的外空法有助于让中国的军事行动“有法可依”。 </p><p> </p><p> 相关专家说,美国出台的《与台湾关系法》就是很好的明证。30年来,美国历届政府与台湾发展关系皆以此法为名,显得“底气十足”。另一个例证来自日本,2008年,日本通过了“宇宙基本法案”,它不仅为日本军事利用外层空间开启绿灯,甚至突破了日本战后《和平宪法》的禁忌。 </p><p> </p><p> 从中国自身的立法实践看,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它相当于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一旦出现问题,我们将依照这个法,知道该怎么打。”郑国梁教授说。 </p><p> </p><p> <strong>确立相关规范已迫在眉睫 </strong></p><p> </p><p> 迄今为止,中国已批准了除1979年“月球协定”以外的其它联合国外层空间条约。 </p><p> </p><p> 而在国际公约之外,中国仅有原来国防科工委制定的《民用航天发射项目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空间物体登记管理办法》。“法律层次不高,更谈不上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国防科技大学军事法学教授郑国梁说。 </p><p> </p><p> 从其他国家国内空间立法的实践来看,有代表性的立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母法主导模式,另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子法集成模式。 </p><p> </p><p>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一个宪章性质的国家空间活动法,后者的国家空间法体系是由若干个具体的、针对空间活动的法律共同构成。“我国的空间立法模式应是……空间母法体系。”深圳大学法学院教授尹玉海在一篇论文中写道。 </p><p> </p><p> 此间专家说,俄罗斯国家空间立法有很多地方值得借鉴。比如俄罗斯《航天活动法》,就是针对空间活动实践的完整母法。而且,俄罗斯有关空间活动的各种部门规章和规定有两百多个,内容涉及国家航天活动的各个具体环节和内容,是一个传统性的规范体系。 </p><p> </p><p> 虽然不同国家的立法模式不同,但是空间活动的国内立法通常具备以下六个方面要素:管理、许可、登记、保护、责任、促进。此间专家说,除去许可和登记两项要素中国已有部委级的规定外,其他四个要素皆为空白。中国尽速确立相关规范,已迫在眉睫。 </p><p> </p><p> “无论怎样,在这些法律建设过程中,中国肯定是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尹玉海说。 </p><p> 来源:南方周末</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