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美苏30年反卫星竞赛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417
0
2016-10-31 18:37:06
美国媒体近日危言中国将在1月11日试验打卫星。其实,反卫星对美国来说早已不是新概念,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被送入太空后,如何将太空中的卫星打下来,就成了美苏两国科学家面临的新课题。1959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反卫星试验,苏联的卫星歼击机则在1972年装备部队。冷战时期,美苏两强视太空为未来战场,各种异想天开的反卫星武器也缤纷登场。<p> </p><p> <strong>核爆卫星殃及无辜</strong></p><p> </p><p> 人类第一次反卫星试验是在飞机上进行的。1959年6月19日,美国空军一架B-52轰炸机向近地轨道发射了一枚“大胆猎户座”卫星拦截弹,旨在摧毁轨道上已经报废的“探险者”卫星。“大胆猎户座”从距“探险者”大约6公里的地方飞过,试验以失败告终。不过当年10月13日,美国又用B-47轰炸机再次试验,这次成功命中目标,取得了世界上第一次反卫星试验的成功。</p><p> </p><p> 由于成功率太低,美国的机载反卫星试验一度停滞。直到上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后,一项新的机载反卫星计划才被启动。美国沃特公司研制的ASM-135机载反卫星导弹重1.2吨,采用动能拦截战斗部。该导弹由经过改装的F-15战斗机试射过三次,试验都是在2.4万米高空进行,1984年进行的头两次试验均瞄准预先设定的目标,而不是人造卫星。唯一一次真正的反卫星试验在1985年10月13日进行,成功摧毁一颗在555公里轨道上运行的老旧卫星。</p><p> </p><p> 由于早期的机载反卫星试验成功率不高,美国在1960年出台了“卫星监视与拦截器计划”,该计划的内容在今天看来近乎疯狂——用装有核战斗部的弹道导弹摧毁卫星。当年10月,美国空军在太平洋上的马绍尔群岛进行试验,一枚“雷神”中程导弹被发射到近地空间。导弹携带有100万吨级的核弹头,爆炸后能使大约1000公里范围内的卫星遭到毁灭性打击。这个疯狂的计划带来了疯狂的后果,核弹不仅将靶标卫星击得粉碎,还导致在附近轨道运行的3颗美国和英国卫星严重受损。时任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得知消息后,立即通过热线电话向美国总统表示抗议。尽管伤及无辜,此次试验证明了核弹反卫星的有效性,美国随后于1964至1975年间秘密在太平洋中部的约翰斯顿岛部署“雷神”。</p><p> </p><p> <strong>异想天开的捕获卫星方案</strong></p><p> </p><p> 美国人接连“成功”反卫星后,苏联人坐不住了。1961年3月,苏联第一种反导系统RZ-25发射了一枚V-1000型反弹道导弹,采用核爆方式成功摧毁太空中的目标。一个月后,苏联又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反导测试,一枚V-1000型导弹采用动能拦截方式击落R-12中程导弹,这次试验领先了美国人23年。然而由于苏联后来发现核爆反导的成功概率可达到96%,动能撞击的成功概率却只有不到60%,最终还是选择了核爆拦截模式作为后来的“橡皮套鞋”系统的高层拦截手段。该系统是冷战时期唯一真正达到实战部署状态的反导系统。 </p><p> </p><p> 之后,一种更为野心勃勃的反卫星手段——俘获敌方卫星,进入视野。1962年12月,苏联航天科学家科罗廖夫提出研究双座载人“联盟-A”号宇宙飞船,但因经费问题遇到瓶颈,随后他又提出“联盟”号的军用方案,即“联盟-п”截击飞船。1964年,“联盟-п”双人飞船进入积极研究阶段,具体方案为:在发现敌人卫星后,飞船应近距离接近目标。这时一名宇航员走出飞船,在判明卫星情况后,可以选择俘虏卫星或是将卫星摧毁。由于该计划技术复杂,而且美苏卫星都装有自动毁灭系统,“联盟-п”项目很快被放弃。</p><p> </p><p> 捕获敌方卫星这一图景同样鼓舞着美国人。1969年美国首次载人登月后,打算扩大“阿波罗”飞船的货舱,并在飞船内部设置遥控机械臂。当飞船进入空间轨道后,宇航员离开座舱,对空间轨道卫星实施跟踪和识别,并采用电子干扰方式引诱苏联卫星脱离地面指挥中心的控制,转而听从己方指令直接飞进宇宙飞船的货舱,或使用机械臂抓住苏联卫星。许多航天专家当时就认为此方案幼稚可笑,因为这个设想同样无法解决敌方卫星在感知被捕获风险后突然爆炸的问题,苏联人甚至有可能拿报废卫星当诱饵来干掉昂贵的“阿波罗”。所以,该方案最终也被抛弃。 </p><p> </p><p> <strong>苏联用卫星歼击机确立优势</strong></p><p> </p><p> 冷战年代真正可投入实战的反卫星武器只有苏联的“卫星歼击机”,也就是今天俄罗斯仍在使用的反卫星卫星。1959年,苏联召集国内最顶尖的19家武器设计局,探讨可行的反卫星武器方案,经过一年多评估,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最终从5种方案中选定绰号“神风”的卫星歼击机方案。“神风”其实就是一颗安装了轨道机动发动机、跟踪识别装置和爆破战斗部的卫星。</p><p> </p><p> 1963年,由切洛梅伊设计局研制的第一架卫星歼击机“飞行-1”号成功进入轨道,进行第二次发射后,就确立了在所有反卫星手段中的优越地位。然而由于1964年赫鲁晓夫突然下台,切洛梅伊失宠,改由科罗廖夫领导卫星歼击机项目。1967年10月27日,科罗廖夫设计局使用R-36洲际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发射了卫星歼击机“宇宙-185”号。在一至两个轨道的距离上,这枚拦截卫星不断变轨机动,最后在1000米距离上引爆。假如第一次拦截失败,卫星歼击机还可实施第二次拦截。</p><p> </p><p> 第一次真正的拦截试验在1968年进行。10月19日,科罗廖夫设计局先发射了一颗靶星,11月1日又发射“宇宙-252”卫星歼击机,它在预定轨道准确拦截了靶标。从1963年到1972年,苏联共进行了20次卫星歼击机系统的发射试验。1972年,苏联国土防空军正式装备卫星歼击机系统。</p><p> </p><p> 1982年6月18日,华约6国举行了长达7小时、遍布全欧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苏联国土防空军一天内连续发射“宇宙-1375”卫星靶标和“宇宙-1379”卫星歼击机,它们在地面指令中心的控制下多次变轨,两者最终在联邦德国上空1600公里处“亲密接触”。北美防空司令部以及北约雷达预警中心都探测到这一“空间爆炸”,大惊失色的西方不仅意识到苏联卫星歼击机可以随时在实战中摧毁自己的卫星,同时也承认自己在反卫星领域已完全落后。</p><p> </p><p> 值得一提的还有苏联的激光武器。1975年10月,经过苏联上空的两颗美国导弹预警卫星曾连续发生5次致盲事故。很快有消息指出,“罪魁祸首”是苏联部署在莫斯科以南50公里的氟化氢激光器。据信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的试验型地基反卫激光武器已经在萨雷沙甘试验场部署。在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内部评估的美苏科技比较报告中,高傲的美国人不得不承认苏联在激光技术上领先。 </p><p> </p><p> 总的来看,美国最接近实战的反卫星武器是F-15发射ASM-135的机载拦截系统,苏联人则通过卫星歼击机后来居上。但这两种系统只具备低轨拦截能力。苏联解体结束了那个在技术上互相刺激的疯狂年代,由于缺乏资金支持,今天美俄的反卫星能力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没有革命性的提高。由于反卫星与反导在技术上有共通之处,美国近年来着力发展的“标准-3”等高层反导系统可能也具备一定的低轨反卫能力,但仍然对高轨道卫星无能为力。(彦铭)</p><p> </p><p>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