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天拓二号:动态万千尽收眼底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335
0
2016-10-31 18:39:30
<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继美国Skybox Imaging公司在卫星实时图像和视频监控领域探索可行的商业和民用价值之后,中国也已叩开这扇门,而扮演这一角色的正是搭载遥感卫星二十一号升空的天拓二号卫星。</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就在两年前,长四乙火箭将天拓一号卫星送入太空。如今也顺利入轨的天拓二号卫星由国防科技大学设计、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3所生产,是我国首颗采用视频成像体制的新型对地观测卫星。</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灵巧经济的太空“摄像头”</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重67公斤的天拓二号卫星,主体结构与老式电脑主机箱差不多大,属于微卫星,运行于
太阳
同步近圆轨道,设计寿命大于90天。“在卫星有效载荷中,摄像机是‘主角’,可实现对地最高5米分辨率的视频成像,好似太空中的‘移动摄像头’。”卫星副总设计师曾国强说。</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据曾国强介绍,天拓二号卫星能够通过视频摄像机以25帧每秒的速度对某处拍摄3分钟影像。“这好比我们用眼睛凝视对方3分钟,人工操作便捷,特别适合于突发灾害救援。”除此之外,地面操作者还可以实时动态调整卫星的观测地域。由于卫星地面站与网络连接,操作者可实时获取数据。</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放眼海外,Skybox公司布置的24个微小视频卫星,每颗大小如同小型冰箱,重量不过120公斤,总共只花了15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亿元)。</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作为我国视频卫星领域的“先行者”,天拓二号卫星研制实现低成本。“原因在于卫星采用了80%的工业级元器件,70%的商业现货部组件,包括摄像机在内的主要载荷都是市场上购买并改造的,而非专门订做。”曾国强解释说。</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校企联手 服务灾害救援</strong></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如果遇到地震、水灾等突发自然灾害以及渔船遇险等情况,天拓二号卫星观测的动态影像即可发挥作用,实时传回的数据能帮助救灾部门快速判断、决策。该卫星还配有红外摄像机,对发生火情的森林进行观测,通过温度感应,判断火灾蔓延情况和趋势,查找火源地点。</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利用相应的数据分析技术,未来卫星的应用领域还可不断拓宽,譬如监控粮食作物的健康状况、输油管道的安全性、记录某一地区的天气变化或依据交通情况来分析该地的基础建设是否合理等等。正如Skybox公司提出的,“通过这些改变人们与世界相通的现状。”</p><p style="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天拓二号的发射是高校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良好合作的案例。集团公司为国防科大卫星生产和搭载发射提供帮助,与此同时,从天拓一号卫星开始,其课题组申请的多项专利已向航天工业部门转化。“我们和513所等航天科研单位建立了协同创新中心,希望双方未来的合作结出更多果实。”曾国强如是说。(陈立 张航宇)</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