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导弹预警卫星 已无用武之地?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sg001
超级版主
3699
主题
-13
回帖
6860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860
私信
航天
668
0
2016-10-31 18:39:42
<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核心提示 </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日前,美国空军出台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参议院提出的对该国导弹预警卫星计划的第五颗和第六颗卫星进行重大技术改进的方案,可能会花费8亿多美元,并可能导致美国卫星监测的覆盖缺口。</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冷战时期,美苏部署了大量的导弹预警卫星,以防备对方突然发起的导弹攻击。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些当年先进的技术已经显得有些落后,花大价钱升级在一些人看来有些“不合时宜”,甚至有人说,在当前世界,发射众多的导弹预警卫星没有必要。那么,导弹预警卫星真的已经过时了吗?</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美导弹预警卫星 两代三种轨道</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美国现在有两代、四种导弹预警卫星。国防支援计划卫星(DSP)是第一代,而当下正服役的天基红外系统是第二代。DSP又可分三代,前两代早已退役,第三代也已不再更新,只是在轨发挥余热。而现役的天基红外系统分为三类:高轨道卫星、
地球
静止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天基红外系统的研制几经波折。上世纪90年代曾陷入严重困境,原因是技术要求提得太高,导致研发困难重重,经费严重超支。后经调整,形成了这样的构型:高轨部分由2颗高椭圆轨道和4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低轨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但24颗低轨卫星的想法依然太奢侈,由于维持低轨道的费用非常高,所以低轨星座原定2010年开始部署的计划就没了下文。</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DSP卫星运行了多年,且已证明静止轨道卫星完全可以满足大多数导弹预警需求,那么美国为何还要建造一个有三种轨道的星座呢?主要是因为俄罗斯有不少处在高纬度地区的港口,如波罗的海的圣彼得堡、北冰洋的摩尔曼斯克。尤其是后者,如果潜艇从这里出海发射导弹,静止轨道卫星要等导弹升到相当的高度才会发现。所以,美国要部署大椭圆轨道卫星和低轨道卫星,保证对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覆盖。</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另外,现代洲际核导弹为了提高突防能力,应对中段拦截,往往配备有气球之类的假目标。静止轨道和大椭圆轨道卫星距离太远,无法识别假目标和真弹头。因此,天基红外系统低轨星座的核心任务就是识别真假弹头。</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美导弹预警卫星能看见“山毛榉”发射吗?</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最近一次成为热点是在7月17日马航MH17事件。有媒体称,美国DSP发现了导弹发射。</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DSP无法对星下的同一地点进行连续监视,因为在对同一地点进行扫描时,相邻2次扫描存在10秒的空白期。而且山毛榉导弹的发动机总燃烧时间不过20多秒,即使DSP真的看到了,也很难准确判断型号。</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那么,美国的卫星真的发现导弹了吗?</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山毛榉”一级发动机直径40厘米,这与导弹预警卫星的主要监视对象——地对地弹道导弹相比小很多,而且它发射时红外特征也不是那么强烈。因此,如果天气晴朗,当时部署在印度洋上空的3颗预警卫星都调整到了比较敏感的状态,或许可以看到。</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但根据气象记录,MH17坠落时,乌克兰上空有大片云团,因此再灵敏的红外敏感器也不可能透过云团发现这么小的导弹发射。此外,导弹预警卫星主要任务是监视核导弹发射,如果调整得太敏感,那么大口径火箭炮、战斗机甚至火灾都会引起报警,也就失去了战略预警的意义。所以,预警卫星会有意排除一些比较弱的信号,“山毛榉”这种战术防空导弹很可能在排除之列。</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不靠谱”,美国很快就降低了调门,再也不提“导弹预警卫星发现证据”这回事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不过,也有研究者指出,导弹预警卫星在本次事件中“出镜”,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以免在“自动减赤”的大潮中被大幅度削减经费。</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面临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系统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也许不是技术,而是无用武之地。</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冷战时期,美苏部署导弹预警卫星是为了及早发现对方发起的导弹突击。后期,美苏对抗有所缓和,导弹预警卫星也开始用于核查对方的导弹试验与航天发射活动。到海湾战争时期,导弹预警卫星忽然成了明星,印度洋和非洲上空的DSP卫星多次发现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发射,并指引爱国者导弹起飞拦截。</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然而自海湾战争后,再未出现过大规模地地导弹作战的场景。俄罗斯等国虽一直在努力研制新型导弹,但都是用于自卫,不可能主动袭击美国。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美国需要在预警卫星上投入这么多钱吗?</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从前文可以看到,美国在轨运行的卫星已经足够覆盖全球主要地区了,它们每年的维持费用就以上亿美元计算。如果仅仅是为了监视,还不如拿出更加有诚意的政治态度来建立互信、不再用核武器相互瞄准。这既带来了安全感,又不受经费匮乏之苦。(常飞)</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