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空空导弹发展史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天文知识
371
0
2016-10-31 14:12:1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空对空导弹发展可以说是从零点起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空对空导弹已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这不得不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苍穹“霹雳”一文是根据外刊的一篇报道编译而成的,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一下我国空对空导弹的发展历程。编译者对原文中的观点、名称、数据不加任何评论和处理,仅供读者研究与参考。 <p> 西方人对中国空对空导弹的发展历史,几乎说是一无所知。因此,西方对中国空对空导弹的报道,往往是极不准确的。西方只有对中国出口的空对空导弹技术数据的报道,才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 </p><p> 直到现在,西方还不清楚,中国的哪种飞机是第一个携带导弹的飞机。据称,携带空对空导弹的飞机是苏制米格-17PFU飞机,它携带的是K-5(RS-1U)空对空导弹。但是,俄方对向中国出口这种米格-17变型机一事从未证实过。可以肯定的是,中俄在1958年所签订的协议中包括有转让特许生产米格-19PM飞机的全部文件资料的内容。而这种战斗机的制式装备中就包括K-5M(RS-2U)空对空导弹。RS-2U空对空导弹,在中国生产时称为PL-1导弹。PL的意思是“霹雳”,此后中国所生产的所有空对空导弹都叫作“霹雳”。 </p><p> “霹雳”-1空对空导弹实际射程极为有限,其飞行制导阶段的持续时间只有12秒,该导弹必须沿着飞机制导雷达持续不断发出的波束飞行。因此,中国的其他飞机,如J-7和J-8从未采用过“霹雳”-1空对空导弹。 </p><p> <strong>早期的红外制导导弹 </strong></p><p> 1961年,苏联向中国交付过一小批挂装有R-3空对空导弹的早期型“米格”-21F-13飞机,因此,中国生产的第二种空对空红外制导导弹──“霹雳”-2是苏制R-3导弹的仿制品。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继续生产“霹雳”-2的一种改进型导弹,但是,该导弹的性能仍然赶不上苏制R-3S导弹的性能。 </p><p> 尽管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表过携带导弹的J-7飞机的多幅照片,但是,实际上在10年后,才开始开足马力大批量生产“霹雳”-2导弹。1974年,一种改进型J-6战斗机样机面世,这种战斗机可携带2枚“霹雳”-2导弹。 </p><p> “霹雳”-2导弹的自动寻的头内装有硫化铅光电探测器,探测角度不过3.5度。导弹发射前必须锁定目标,因为探测角度非常狭窄,这就需要飞机精确地对准目标,在25度锥角范围内跟踪目标。“霹雳”-2导弹的最小有效射程为1 000米,最大射程约为4 000米。导弹固体推进剂助推器的工作时间只有2秒钟,可把导弹加速到约700米/秒。这种导弹的破片战斗部可产生约1 000个破片,战斗力还算不错,但其红外近炸引信的灵敏度不够,普通的干扰措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它蒙骗。据中国近期发表的照片推断,“霹雳”-2导弹仍在使用,至少可以说,在JJ-7战斗教练机上还在使用着。 </p><p> 在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研发出“霹雳”-2导弹的改进型导弹,即“霹雳”-2A导弹。“霹雳”-2A导弹的特点是装有经改进的自动寻的头,抗干扰能力有所增强。其外形与美国的AIM-9D导弹和苏联的R-13M导弹一样,但是,它有一个锥形弹头部,为非冷却光电探测器开设的自动寻的头窗口小多了。这种导弹的三角形空气动力控制面和尾翼稳定器依然如故,而弹体略有增大。“霹雳”-2A导弹虽然很可能是某种“临时的”代用品,但是,它仍然列入中国空军的武器装备序列。 </p><p> “霹雳”-2导弹最后一个改进型号是“霹雳”-2B导弹,它比前两种导弹重,战斗部有所增大,三角形空气动力控制面几乎已经前移到弹体的尖端部位。据称,该导弹的其他改进还包括红外近炸引信和更为可靠的电子装置。在相当长的时期,这种导弹被西方人称为“霹雳”-3导弹。 </p><p> <strong>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strong></p><p> “霹雳”-5导弹的变化较为明显,因为它“借鉴”了AIM-9G导弹的某些解决办法。据中方有关人士称,“霹雳”-5导弹最明显的特点有二:一是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推力更大,二是自动寻的头采用压缩空气冷却。“霹雳”-5B导弹增设更大的尾翼稳定器和在弹头部装有双三角形控制面。导弹发射器与其说像苏联的APU发射器,不如说更像美国的LAU系列发射器。“霹雳”-5导弹最多可承受30 g的加速度,可以在有限偏离瞄准线时实施攻击。 </p><p> 凡是能携带“霹雳”-2/2A/2B导弹的飞机,都能携带“霹雳”-5导弹。然而,中国新型喷气式飞机为什么往往装有两对性能大致相同却型号不同的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这一点依然不清楚。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较为新型的导弹的交付数量不足,因此,中国空军不得不在前线飞机上装备一对较老式的导弹,用来对付机动性较差的目标,再装备一对较先进的导弹,用来对付机动性好的目标。 </p><p> “霹雳”-5E导弹属第三代导弹,从1999年开始对外销售。它采用一种新型自动寻的头,因而,发射前的最大瞄准角可达25度,发射后的最大瞄准角可达40度,跟踪速度高达20度/秒,导弹可承受40 g加速度的载荷。这种新型自动寻的头能在前半球跟踪目标,冲着
太阳
时的“盲区”不到15度。为了增加该导弹的机动性,把尾翼稳定器稍稍往前移了,但是,尾翼稳定器的形状和尺寸照旧。很可能,该导弹弹体内各部分的布置也改变了,引信现在就放在战斗部的后面。 </p><p> 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空军开始购得国外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因此,完全可以肯定地说,“霹雳”-5E导弹结构上出现的诸多新特点是中国利用国外技术的结果。中国在1987年展出了“霹雳”-7红外制导导弹,虽然中国官方对这种导弹的来源从未加以证实,但是,这种导弹与法国马特拉550“魔术”导弹可谓如出一辙。这样看来,“霹雳”-7导弹要么是法国导弹的特许仿制品……,要么也许就是法国的导弹贴上中国的标签。“霹雳”-7导弹往往出现在中国出口的飞机(如F-7M、A-5C、FT-7P和K-8飞机等)上。“霹雳”-8导弹是1997年年中展出的,也源自外国,具体地说,是以色列。最可能作出的一种假设是,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购买了估计几千枚“巨蟒”(PYTHON)3导弹。“霹雳”-8导弹的采用标志着中国空军作战效能明显提升,因为这种武器可以在前半球对付目标,自动寻的头可利用来自飞机雷达的数据将导弹导向目标。中国最新型的战斗机J-7M和J-8-II,在公海上空飞行巡逻时,通常携带一对“霹雳”-8空对空导弹(这是该机唯一携带的导弹武器)。与美国EP-3电子侦察机相撞的J-8II飞机是一个例证。 </p><p> <strong>“霹雳”-9空对空导弹 </strong></p><p> 由中国设计和制造的“霹雳”-9空对空导弹的露面,看来可以证实“霹雳”-7和“霹雳”-8导弹的数量有限。“霹雳”-9导弹的外形和弹体直径虽然与以色列“巨蟒”3导弹的一模一样,但是,一看其控制面和稳定器就使人想起“霹雳”-5导弹来。据中方有关人士称,“霹雳”-9导弹是全方位导弹,可承受35 g加速度的载荷。该导弹上的自动寻的头可由雷达或头盔式瞄准镜来导引,这种技术是乌克兰卖给中国的。上述特点表明,“霹雳”-9导弹的跟踪距离增大,偏离瞄准线的性能增强。“霹雳”-9导弹的激光引信和自动寻的头看来与“霹雳”-8导弹一模一样,而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也许还不如“霹雳”-8导弹的先进,因为“霹雳”-9导弹后半球的射程只有5千米。 </p><p> “霹雳”-9导弹虽然在1999年露面,但是,它的照片却难得一见。即便是中国最新型的喷气式飞机样机携带的也是“霹雳”-5导弹。 </p><p> “天燕”-90导弹是中国最新研制的空对空导弹之一,该导弹在20世纪90年代末作为武装直升机的专用导弹展出过,但是,中国空军服役的武装直升机机队约有30架武装直升机,仅仅为这约30架武装直升机研制专用的空对空导弹,这种说法是难以令人信服的。这种新型导弹的名称与中国所有其他空对空导弹的名称不同,说明这种导弹可能是中国研制新型“MANPADS”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的副产品。 </p><p> <strong>雷达制导导弹 </strong></p><p> 有关中国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的资料,非常罕见。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发表了1张极象美国AIM-7导弹的中国雷达制导导弹的首幅照片,即“红旗”-61(HQ-61)地对空防空导弹。该导弹虽然酷似美国的“麻雀”导弹,但是它比美国的“麻雀”导弹要长(长330毫米),要大(弹径大83毫米),要重得多(重90千克)。种种迹象表明,“红旗”-61导弹可能装备J-8-I战斗机,但是,此说法从未得到证实。空中发射往往难度很大,因为地对空导弹的控制面和稳定器安装在不同的平面内(两者相差45度),也就是说,当控制面的位置对头时,稳定器的位置就不对头了。 </p><p> 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在国际航空防务展览会上展出的大量战斗机模型和样机上,携带一种“霹雳”-11导弹。这种半主动空对空导弹,可能是意大利的“蝮蛇”(ASPIDE)导弹,因为中国在1988~1989年从意大利购买了一定数量的“斯帕达”(SPADA)地对空导弹零部件,“斯帕达”导弹是“蝮蛇”导弹的地面发射型。1997年,在网上出现多幅J-8-II样机右机翼下方携带1枚“蝮蛇”导弹的照片。自2002年年中以来,流传J-10新型战斗机携带2枚“蝮蛇”模型弹的照片。然而,这并不足以说明,“蝮蛇”导弹已部署使用了。 </p><p> 1996年,中国仿制的“蝮蛇”导弹露面。该导弹的外形跟更为先进的“蝮蛇” 2导弹相象,但是,中方宣称的导弹性能却与“蝮蛇”导弹的一样。此后,中国出口的各种型号的战斗机通常装备的就是这种导弹,对外称之 “霹雳”-12。 </p><p> 采用自动寻的头的 “闪电”-10导弹,据说已经研制了10年。在2002年年末,这种导弹的简易模型首次在巴基斯坦展出,数月之后,这种导弹的首幅照片就刊登在中国的军事报刊上。与早先的报道相反,与俄罗斯导弹外在上毫无共同之处,“闪电”-10导弹的设计颇为传统,呈三角形的稳定器和大型转向面置于后部。人们对这种转向面的形状颇为好奇,这也许旨在改进该导弹的灵活性。据中方有关人士称,“闪电”-10导弹试射了20多次,其性能超过了AIM-120导弹,此说法令人置疑。 </p><p> <strong>两大突破 </strong></p><p>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空军空对空导弹装备出现惊人突破,俄罗斯除了向中国交付首批Su-27SK战斗机之外,还交付了R-27系列多种先进导弹。俄罗斯6种批量生产的R-27导弹型号中,向中国交付了哪几种型号不得而知,但是,装有半主动雷达自动寻的头的R-27R和装有红外自动寻的头的R-27T短程导弹以及装有半主动雷达寻的头的远程R-27ER导弹,很可能就在其中。此外,Su-27战斗机也携带R-73近程红外制导导弹,作为其制式空对空导弹武器之一。 </p><p> 除了俄罗斯的几种空对空导弹外,据报道,中国最近从乌克兰获得了特许生产R-27空对空导弹技术。人们对中国这种国产导弹的称谓不得而知,而且令人费解的是,这种国产导弹据悉首次使用场合是在装有垂直发射器的新型舰载地对空导弹系统上。 </p><p> 另一个突破是,中国的1架Su-30MKK战斗机首次对俄罗斯R-77主动雷达寻的导弹进行了一系列试射。俄罗斯向中国销售了多少枚R-77主动雷达寻的导弹仍然是个谜。而且,有传言说,中国正在参与R-77改进型──R-77M导弹(以火箭发动机和冲压式喷气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的研发工作。如果这个传言得到证实,这可能就意味着,中国将有机会拥有世界上最新型、最完善的空对空导弹了。</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