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2011国际航天格局的多元化(上)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7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天文知识 259 0 2016-10-31 14:29:05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年来,国际航天领域掀起新一轮探索热潮,希望进一步掌握太空的 “机密”和资源。各国忙着研发火箭、卫星,发展载人航天技术,制定探索月球、火星计划,想要“先人一步”征服太空,无一不是“马不停蹄”。除了能够获取重要的战略利益和经济效益,各国对航天领域的投入,也越来越显示出“制天权”对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p>  </p><p>  不再是两极:国际航天格局多元化</p><p>  </p><p>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功完成首次人类太空飞行的壮举,开启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从那之后到21世纪初的50年时间里,全球已有400多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飞行,使得人类对宇宙和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p><p>  </p><p>  在冷战结束和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后,航天探索一度进入“沉寂”状态。但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与传播,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越来越多。为巩固和提高自己在国际航天领域的地位,中、美、俄、日等国纷纷增加投资,制定新的航天发展战略。国际航天业的格局也从冷战时期苏联与美国典型的两极格局,逐渐蜕变成合作、竞争并存,多元化的发展趋势。</p><p>  </p><p>  分析指出,新一轮太空热与苏美的太空“竞赛”不同,各国更为注重的是新世纪航天战略的“竞争”,是对外层空间“话语权”的争夺,体现的是大国间综合国力的博弈。</p><p>  </p><p>  第一梯队 美俄争当“领头羊” </p><p>  </p><p>  从总体来看,在世界航天事业的排行榜上,美国与俄罗斯仍处于第一梯队的位置。 </p><p>  </p><p>  美国:维护太空“霸权” 三大航天飞机全部退役 </p><p>  </p><p>  当前,无论从科技水平和投入力度,还是从产业规模,美国仍是当之无愧的航天第一大国。据介绍,美国军事航天开支占全球总开支的95%,民用航天开支超过其它所有国家民用航天预算总和。目前,美国拥有约130颗军用卫星, 分别用于导航、通信、天气预报、成像、侦察和导弹发射的早期预警,占全球军事卫星的半数以上。 </p><p>  </p><p>  美国正全力维护其太空“霸权”地位。从政策上来看,美国总统奥巴马2010年4月公布了美国新太空探索计划,将“国际空间站”的运行至少延长到2020年;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商业空间运输系统和新技术的开发,努力使美国的太空探索活动持续、稳步发展。</p><p>  </p><p>  6月28日,奥巴马又发布了新的《国家空间政策》,作为美国今后开展航天活动的指导性文件,并明确提出,允许私人企业参与宇宙飞船的设计和制造,赋予商业太空探索更多活力。 </p><p>  </p><p>  从实践上来看,2010年,美国发射了15颗各种用途的航天器,其中3颗为“首创”性质的“第一颗”,分别是5月28日发射的第一颗GPS-2F导航卫星、8月14日入轨的第一颗“先进极高频”军用通信卫星、9月25日发射的首颗“天基空间监视卫星”。 </p><p>  </p><p>  在航天飞机的先进性方面,美国可谓“独领风骚”。2010年,美国航天飞机3次出动,下一代航天飞机X-37B也在2010年成功进行试射,并在太空逗留7个多月。报道指出,X-37B将成为未来几年最为先进的航天运载工具。 </p><p>  </p><p>  不过,2011年,美国面临的窘境是:引以为豪的3大航天飞机都得退出历史舞台。2011年3月9日,“发现”号航天飞机在执行最后一次去往国际空间站的任务后返回地球,完成“绝唱”之旅,正式退役。 </p><p>  </p><p>  今年5月16日,“奋进”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这是其第25次,也是最后一次升空,它的任务主要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阿尔法”磁谱仪等科研设备。而另一架航天飞机“阿特兰蒂斯”号也将在今夏退役。 </p><p>  </p><p>  3大航天飞机全体退役后,美国宇航员只能依靠俄罗斯的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 </p><p>  </p><p>  俄罗斯:发射次数独占鳌头 创新难敌美国 </p><p>  </p><p>  俄罗斯为争夺世界航天业“领头羊”的地位,其航天力量呈现“复兴”之势。今年4月7日,俄总理普京在俄航天事业发展会议上说,航天领域是俄罗斯引以为豪并具有现实竞争力的领域之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下脚步。 </p><p>  </p><p>  普京表示,俄罗斯将继续提高航天发射数量,全面发展在全球航天市场的存在。除继续研发轻型、重型运载火箭来搭载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外,还将在2015年前研发出30余个新型航天器和系统,包括核能太空飞船。俄还将积极开发远程空间通信、遥感探测、气象预报、导航、环境监测等技术。 </p><p>  </p><p>  分析称,俄将对航天工业进行彻底的现代化改造,并向科研和设计部门投入大笔资金,加大“输血”,使俄航天业迎来“全面加速期”。 </p><p>  </p><p>  据介绍,俄罗斯在2010年进行的航天发射次数为31次,发射大体进展顺利。但当年年底,俄“质子-M”运载火箭携带3颗“格洛纳斯-M”卫星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升空,3颗卫星没有按设想进入轨道,而是坠入太平洋,造成约25亿卢布的损失,被评为俄航天史上最令人“窘迫”的时刻之一。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下令彻查,并随后解除相关人员职务。 </p><p>  </p><p>  去年,俄还先后5次发射货运飞船,每艘货运飞船都搭载着运向“国际空间站”约2.5吨重的食品、水、燃料和科研设备。这些设计上得到改进的货运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原本应更准确,但在7月初和10月底,飞船的自动对接装置两次出现故障,其中一次手动对接也没有成功。 </p><p>  </p><p>  2011年3月,“联盟TMA-21”载人飞船又因技术故障推迟升空。5月29日,俄总理普京下令免除俄航空航天署署长阿纳托利-佩尔米诺夫职务,任命新署长。法新社猜测,上述事件可能是压垮佩尔米诺夫的“最后一根稻草”。 </p><p>  </p><p>  分析称,从航天器发射数量上看,2010年俄罗斯31次发射居世界之首,明显占据上风,而美国的15次差不多才是俄的一半。俄“质子”号火箭29个月发射29次,远远超过竞争对手欧航局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创下纪录。但从所发射的航天器技术水平上来看,美国“技高一筹”,创造了很多“第一”,代表了未来航天器的发展方向,而俄罗斯新上天的航天器没有太多新亮点。 </p><p>  </p><p>  第二梯队 欧亚各有喜忧 </p><p>  </p><p>  在世界航天业第二梯队中,欧洲与亚洲的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各有优势。 </p><p>  </p><p>  欧洲:强调“独立” 望体现外交软实力 </p><p>  </p><p>  在欧洲,2011年4月,欧盟委员会公布了航天工业发展目标,重申要自主发展,建立“独立、具有竞争力”的航天工业,鼓励航天与其它工业共享成果和共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带动竞争力的提升。 </p><p>  </p><p>  对于这份新出炉的发展目标,欧洲有媒体评论欧盟的心态是“不甘在卫星导航系统上落后于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欧盟委员会表示,它将与重要的航天合作伙伴美国和俄罗斯继续保持对话,并与中国和其它航天国家开始相关讨论,以寻求更多合作。有分析称,航天技术将是欧盟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欧盟“外交软实力”的体现。 </p><p>  </p><p>  去年,欧洲多国除发射各自的卫星外,也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显著成就,其研制的用于扩展“国际空间站”的“宁静”号节点舱-3和“瞭望塔”号观测舱投入应用;2011年2月,欧洲最重无人运载飞船成功发射。3月,欧航局宣布,欧洲同步卫星导航覆盖服务正式进军航空领域,为执行紧急任务的飞机安全着陆提供保障,目前正为欧盟27国免费服务。 </p><p>  </p><p>  然而,分析称,欧盟各国在资金和技术水平上参差不齐,难以达成一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各国也纷纷缩减航天领域财政预算。根据新计划,欧盟将与欧航局和成员国加强协调,推动资源互补,优先支持航天工业的技术研发。 </p><p>  </p><p>  中国:发展迅猛 多项技术将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p><p>  </p><p>  报道指出,这几年,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中国航空航天产业依旧坚挺,而且发展势头迅猛,正努力由航天大国转变为航天强国。 </p><p>  </p><p>  继嫦娥一号卫星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之后,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作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的先行者,又踏上了奔月的征程。 </p><p>  </p><p>  据报道,2010年全年,包括“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卫星、5颗北斗导航卫星等在内,中国共进行了15次航天发射,全部获得成功。这也是冷战以来首次有国家发射的卫星数量赶上美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毫无疑问,我国已经迈入航天大国行列。” </p><p>  </p><p>  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2011年,中国的航天活动将更密集,将完成20多次宇航发射任务。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将在下半年发射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神州八号”飞船,并在年内完成第一次无人交会对接试验。另外,中国将继续加紧建造“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准备在2012年前建立由12颗卫星组成的区域导航卫星系统,2020年前建成由35颗卫星组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使其具备覆盖全球的服务能力。 </p><p>  </p><p>  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李大光介绍说,在航天方面,中国的航天产业在应用端有着五六百亿元的产业规模,截至目前成功发射自主研制的航天器100多颗,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成功进行了45次运作火箭发射,将自主研制的51颗卫星发射上天,形成了气象、资源探测等多个卫星系列。 </p><p>  </p><p>  据介绍,到“十二五”规划末期,中国的运载火箭、卫星平台、动力与推进技术率先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同时,巩固空间飞行器有效载荷、卫星应用、航天电子等技术领域的优势地位;确立一批新兴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显着增强战术导弹武器系统的竞争能力。 </p><p>  </p><p>  “失意”的印度、日本、韩国:都有失败经历 </p><p>  </p><p>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在文中分析称,与中国相比,其它亚洲国家去年的航天活动就不尽如人意了,不仅发射次数很少,还陆续发生严重事故。 </p><p>  </p><p>  日本虽然成功进行了2次重要的航天发射,由欧洲火箭发射的日本BSAT-3B通信卫星也顺利入轨,并回收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但日本金星探测器没能按计划进入运行轨道,这对其空间探测计划产生较大影响,可能导致原本加紧开展的月球着陆器研制进度延迟,技术难度也将降低。 </p><p>  </p><p>  长期以来,日本一直借助美国的力量积极参与载人航天,但是,借助别国航天飞机获取的经验毕竟非常有限。2005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就曾提出目标,争取到2025年拥有自主的载人航天技术。不过,日本要实现自主载人航天恐怕并不容易。分析认为日本自主研制的火箭的可靠性仍有待提高,日本尚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就目前情况而言,实现这些突破难度很大。 </p><p>  </p><p>  印度作为航天领域的后起之秀,已拥有4种系列的国产运载火箭,运用成熟的“一箭多星”技术将数十颗卫星送入轨道,其中许多是其它国家的商用卫星。印度已经拥有了低温火箭技术,这是实现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有人认为,印度甚至可能在日本之前实现载人航天。 </p><p>  </p><p>  2010年,印度只进行了3次航天发射,失败了2次,这对其航天业是个沉重打击,载人航天计划也将因此推迟。有关分析认为,制造工艺不过硬,是造成印度火箭爆炸的主要原因;宏大的战略目标与航天研发基础也可能存在“脱节”。 </p><p>  </p><p>  继韩国第一枚“罗老”-1火箭2009年发射失败后,该国第二枚“罗老”-1火箭在2010年又发射失败。分析指,这表明韩国航天工业的基础还没打好,整个航天发展战略和管理体系需要调整,真正进入世界“航天俱乐部”的路还很长。 </p><p>  </p><p>  此外,巴西、伊朗等国家的航天科技产业都在崛起,它们也试图在外层空间勾勒各自的蓝图,立志加入“航天俱乐部”。 </p><p>  </p><p>  来源:新华网</p><p>  </p><p>  </p><br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