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揭秘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模拟训练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xing123
管理员
3852
主题
-15
回帖
8930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8930
私信
航天
548
0
2016-11-1 01:18:18
在太空迈开步子并非易事。微重力的环境让身体变得难以控制,空间知觉也会发生紊乱。如果未做好准备就贸然登空,宇航员会出现严重的空间运动病。所以在太空行走之前要进行大量模拟真实场景的训练。 <p> 太空行走的基础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p><p> (1)在失重环境中如何稳定自己的身体,避免随意转运,并学习如何将身体保持在一个特定的位置和角度; </p><p> (2)在失重环境中如何利用系留绳索来给身体定向; </p><p> (3)在失重环境中如何将身体移向特定的目标与方向; </p><p> (4)在失重环境中运动时,如何利用周围的物体和掌握用力技巧来节省体力消耗; </p><p> (5)防止身体失控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p><p> 体验失重的最好办法就是制造一个太空环境,但在地面上这很难做到。人们发明了下面几种模拟太空环境的办法: </p><p> 1.落塔。当电梯缆绳突然断裂时,轿厢内的人会有失重的感觉。这是当年爱因斯坦曾思考过的加速度与重力等效的问题。NASA的Lewis研究中心就有这样的失重电梯。一部是位于地下132米深的电梯井,一部是高24米的电梯塔。分别可以产生5.18秒和2.2秒的微重力状态。2003年2月,中国第一座百米落塔在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建成。但这类装置对人体冲击很大且形成失重的时间太短,已很少作为宇航员训练设施。 </p><p> 2.失重飞机。用飞机作抛物线飞行可产生30秒左右的失重。做抛物线飞行的飞机先以45度角急速爬升,经过一段平飞后,再以45度角下降。机舱内的人员可以在平飞阶段体验到30秒钟的失重。失重飞机通常是由喷气式运输机改装而成,舱内宽敞,能容纳多人和设备进行训练。在失重飞机内的训练分为两类:一类是感受和体验失重环境;另一类是太空行走训练,宇航员演练太空行走时的各种操作和技能。 </p><p> 3.中性浮力水槽。由于失重飞机产生的失重时间太短,不能满足长时间训练需要。在大型水池中进行的水下模拟训练是最重要的方法。中性浮力水槽其实是一个容积很大的水池,因为浮力与重力抵消,身着舱外宇航服的受训者能产生类似失重的感觉。水中训练不受天气和时间的影响,可以长时间进行复杂的舱外操作演练。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可以动辄进行长达7小时的太空行走,与大量利用水槽训练是分不开的。 </p><p> 4. 1g重力模拟。在外星球表面的太空行走训练往往在在正常重力下的地面上进行。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为了让宇航员掌握月面地质考察技巧,专门在
地球
上的荒凉地区进行地质考察训练。为了让宇航员体会1/6重力下行走的感觉,把他们吊在绳索上前进,绳索的拉力抵消了5/6的体重。 </p><p> 5.虚拟现实。用计算机生成模拟环境,实现受训者与该环境进行直接交互的效果。这种技术能产生较强的临场感,花费不大,几乎没有安全隐患,但无法产生生理上的失重感。 </p><p> 以上技术都曾被用于太空行走的训练中。近年来失重飞机和中性浮力水槽的使用率独占鳌头,虚拟现实与它们的结合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所有这些模拟都比不上真实环境的考验。宇航员只有在踏上月球后,经过多番尝试才发现1/6重力下的最佳步态是像兔子一样双足齐蹦。为了有备无患,宇航员在进入太空前必须进行大量的模拟训练。 </p><p> 来源:新华网</p><p>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