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漫步太空的保障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277
0
2016-11-1 01:19:29
太空行走时的安全保障主要来自宇航员身着的宇航服。 <p> </p><p> 置身于辐射与零压力之中 </p><p> 迄今为止,惟一一次“迷失太空”(Lost in Space)是由导演斯坦利·库勃力克(Stanley Kubrick)在电影《2001:星际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中所表现的。众所周知,在航天飞机外进行活动仍属一种高危作业,因为人体完全置于宇宙辐射之中,除了多层密封工作服外再无任何防护措施。因此,宇航服必须集各种尖端技术于一身。它不但要能保障呼吸,而且还要防范无穷无尽的敌对因素,比如,没有经过大气层过滤的红外线和紫外线的辐射以及温度从背阴处的-150℃跳到朝阳一面的+150℃这样大幅度的波动。宇航服还应防范真空,也就是零压力,因为在这种条件下,人无法生存。即便是戴着氧气面罩,零压力也会使血液进入沸腾状态。由于宇航服内部能产生一定的压力,所以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 </p><p> 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使身体保持与航天飞机或者空间站指令舱内相同的压力,即1个大气压,但这就必须研发一种抗力很强、特别结实的宇航服。为了能走出航天飞机,在宇航服中注入了低压的空气,但肌体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以免发生栓塞症。为此,航天飞机或空间站都有所谓的“气闸舱”(airlock),它能平衡压力,宇航员出舱之前要放掉空气,返回机舱时要注入空气。 </p><p> </p><p> 层层防护 </p><p> 为了防止温度的冷热变化,宇航服内层是热控制系统,它是一种由细管组成的网状连身衣,内有冷水或热水循环以保持体温不变。再往外由很多层构成:尼龙;用于密封的合成橡胶;以保持压力的聚酯;由镀铝聚酯膜(mylar)构成的热力、抗撕裂和防辐射层;最外一层白色戈尔特斯(GORETEX)材料用以反射
太阳
的辐射。头盔面罩上的一层镀金反射层可以防阳光的照射,特别是防伤害性极大的红外线辐射。 </p><p> 初期用于舱外活动的宇航服不得不用一根“脐带”同航天器相接,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宇航服所有的技术装置(空气、通讯和热控制系统、电池)都装在一个特制的背包(Back Pack)内。 </p><p> 固定在胸前的控制器上可以报告压力等基本参数,调节器可以调整温度。此外,关于宇航员身体状况的各种参数则由安装在身体上的一些传感器加以收集并传送到空间站,再从那里输送到
地球
上的监控中心。 </p><p> 设计宇航服时,还考虑到了各方面的舒适性:事实上,舱外活动很沉重,而且会延续很多个小时。 </p><p> </p><p> 以防飘走 </p><p> 在航天飞机外工作可能带来的风险中,第一个风险就是由撕裂或由微型陨星扎开的孔洞导致宇航服降压。因此,一般是两个人一起出来工作,其中一位宇航员能够把自己宇航服上的呼吸系统接到同事的宇航服上。不过,如果破的口子或孔洞太大,氧气的储备就难以补偿宇航服的降压。 </p><p> 另一个问题是所谓的“太空病”,在这种情况下,最大的危险就是宇航员因呕吐窒息而死。每一次的舱外活动都有必要使用保险绳,但有些操作,宇航员要完全不受束缚,这样,就不可能使用“火箭座椅”。在这种情况下,危险可谓很大:宇航员一个错误动作,就会把自己推向远离航天飞机或空间站周围的安全区域。 </p><p> 正是为了避免遭遇飘到太空中的危险,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研制了一种装在宇航员背包中的救生装置。这一系统叫做舱外活动简便救援装置(Safer,Simplified Aid for EVA Rescue),如果宇航员在无事先警示的情况下突然被推向远离航天飞机或空间站时,这一装置就启动了。鉴于推力必然是不对称的,宇航员也就开始乱翻滚。救援装置启动,并在一个能在空间控制方向的仪器——小回转仪的基础上,通过小火箭阻止宇航员乱翻滚。 </p><p> 一旦动作稳定下来,宇航员就打开位于背包右边下部的一个小开口,从那里抽出一个操纵杆样的东西。适当地动一动操纵杆上的小柄就能够开动喷嘴,使之控制向任何方向的移动。喷嘴的自给力大约为5分钟,拥有使宇航员重新走向航天飞机或空间站的全部操纵时间,这样就不会使自己的生命或装备处于危险之中。 </p><p> 来源:中国科普博览</p><p> </p><p>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