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未来航天医学研究的三大问题之二:肌肉骨骼系统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530
0
2016-11-1 01:20:28
二、肌肉骨骼系统 <p> 太空微重力对人体最明显的生理影响是骨矿物质密度,肌肉质量和肌肉功能的变化。骨矿物质丧失的严重后果是骨折、肾结石和伤口不易愈合。在长期航天中航天员一旦发生骨折,特别是航天员在
火星
上,对骨折是采取用内固定、外固定或是电刺激?目前还没有定论。由于现在科学家对微重力引起骨矿物质密度丧失的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没法找到有效的对抗措施。航天员在航天飞行中,每天要丧失250毫克的骨钙,而返回地面后体内骨钙的恢复则缓慢得多。俄罗斯和平号上的航天员,每月骨矿物质密度的丧失是全身的1%,其中主要是承重骨,如股骨头、骨盆、股骨颈和脊椎,而非承重的上肢,骨矿物质密度的丧失不明显。骨矿物质密度的丧失一般都伴有高钙尿症,这是导致肾结石的主要原因。虽然钙代谢与骨密度的变化是可逆的,但是钙代谢与骨密度的恢复,跟其产生相比是比较缓慢的。有人建议,在长期航天中选拔一些骨骼质量较重的航天员,这种方法虽然不能防止骨矿物质的丧失,但由于他们的骨矿物质密度较高,可以降低在航天飞行中发生骨折风险。 </p><p> 在航天飞行5天后,可以观察到人体肌肉的明显萎缩。不过骨骼肌的这种变化还属于一般的生理失调,即在微重力环境下肌肉功能由于负荷减轻后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而不是病理性改变。但如果突然返回地面重力环境,对已经变弱的肌肉施加重负,就可能出现航天飞行后病症,如肌疲劳,肌无力,动作不协调和延迟性肌酸痛等。在动物实验中,发现航天飞行期间大鼠的微循环发生明显变化,主要是体液向头部转移、返回
地球
重力后又发生水肿和缺血性组织坏死。在微重力条件下机体对低负荷适应后如果重新施加负荷可能会导致肌肉的结构性损伤。 </p><p> 来源: 太空探索杂志</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