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神七”中不为人知的模拟航天员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航天
556
0
2016-11-1 01:23:20
神七迈出了中国人的太空第一走,也许只是蹒跚的一小步,但背后却有着常人难以感受的艰难险阻甚至危险。人类上天历史近半个世纪,出舱活动达数百次,即便航天大国俄美,在攻克出舱行走难题上也非一帆风顺,而这些既往的惊险,都将增加我们对中国航天人探索精神的敬意。 <p> </p><p> <strong>“拿自己的身体去试”,“说一千道一万,你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保证航天员的安全” </strong></p><p> 航天员中心除了有一支在编的航天员大队之外 ,还有一支不为外界所知的不列编制的模拟航天员队伍。 </p><p> </p><p> <strong>先当学生再当老师 </strong></p><p> 神七对教员也是全新的。教员队伍先一步学习,最后根据考试成绩获取教员资格。教员更要主动参与一线试验充当模拟航天员。 </p><p> 和神五、神六相比,神七因为要出舱活动,在训练中会有许多新内容。这种“新”不光是针对航天员,对教员也是全新的,想让航天员训练好,教员自身首先就要搞明白。 </p><p> 出舱活动的相关训练工作从2005年就开始抓了,教员队伍先一步学习,讨论,掌握,一起参加考试,最后才能根据成绩获取教员资格。并且,还不仅仅是理论上弄懂,教员们更要主动参与到一线试验中去深度体验,充当模拟航天员。 </p><p> 对于负责选拔训练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尤其要参加试训,有一个切身的体会,以便更好地操作和教练。杨利伟说:“教员不是任命的,要发证上岗,通过考试了,确实胜任教员资格了,你才能当航天员的教员,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航天员教对,教好。” </p><p> 对于选拔和训练研究室的人来说,最开始,和神七相关的一些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大纲和细则以前都没搞过,都要做大量工作。 </p><p> 有时候一忙起来,经常误了吃饭。 </p><p> “在平时训练当中,我们经常要进行复查,保证训练正确性,这是我们长期必做的功课,因为你不能把航天员给教错了。第一要保证教练正确,第二要保证训练的充分性。”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说。 </p><p> 还要保证训练的系统性,因为各个项目训练相互联系、不能割裂。在地面训练,特别是神七,没有一个场所能够把所有的程序和操作做完全的,都是分散在不同场合不同项目不同时间分别训练的。那么,在训练设计上,或者在讲授上,就要把这几个现场几个项目有机串联起来,让他能够掌握整个全程序,让航天员有一个完整的概念。“最后,说一千道一万,你所有的工作都必须保证航天员的安全。”吴斌说。 </p><p> 不仅要保证人的安全,还要保证产品和设备安全。工作人员在哪个地方稍不注意,或者产品的状态设置有失误,损坏到设备的哪个地方,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影响到整个国家任务的进度。 </p><p> 模拟器训练的主教员田力平说:“要保证的地方太多了。每一步,每一个程序,都要想周全。第一是安全,第二是进度,第三是效果。我们每天都要承受这三大压力。” </p><p> 一个人训一次,一次训练4个小时,田力平需要时刻盯着屏幕,判断情况,不时发口令。14名航天员,一训起来就是14次,连续几天他都要一直坐在那里,时间一长,他不知不觉竟然得了椎间盘病。 </p><p> 这次神七要做穿着舱外服进入低压舱10帕以下高真空环境的真实操作试验,身为主教员又是研究室副主任,田力平必须亲自体验,以获得真实经验,然后把这种经验用在教练上。做完低压试验后,田力平感到非常不舒服,头疼了整整一晚上。由于有低压后效应,这种疼痛连续三天都无法消除。 </p><p> </p><p> <strong>拿自己的身体去试 </strong></p><p> 除了采取体能放行标准之外,还准备了固体电解质补充,每袋200毫升,每人带6袋。 </p><p> 航天员都是金子炼成的,比金子还宝贵。不仅是要在上天的时候保证他们的安全,就是平时的训练也必须保证他们的安全。这既是对他们个人的负责,也是对整个载人航天事业的负责。另外,有些项目摆在那里,航天员也顾不上同时来做,为了能保证这些项目和训练的科学合理,需要教员或其他一些人来代替航天员先行做模拟试验。 </p><p> 吴斌说:“有些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这就需要一些人来模拟充当航天员的角色。比如去青岛海军潜艇学院做海下水槽训练,我们在全所相关单位发通告,让大家自愿报名,也要进行规定项目的测试、体检和选拔,参加必要的试训。体检筛查之后,最后定了八个人。平时分散在各个单位,需要的时候召之即来。当然,平时也对他们进行监控、培训和维护,做状态保持工作。”很多试训项目在我们国家都是第一次做,存在风险,这些模拟航天员要拿自己的身体去试。 </p><p> 从训练的危险性来看,神六当时存在的风险主要是舱内服可能发生气压变化,顶多让耳膜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再一个就是体训的时候可能会受点小伤。而神七就不一样了,比如人在低压舱的训练,在舱内制造的接近真空条件下,如果舱外服装失去保护,或者训练时某个操作不当,由此引发的伤害和隐患是致命的。 </p><p> 包括离心机,头低位、卧床、下体负压训练,每一项训练都是对航天员的严峻考验,每一次训练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危险性。水槽训练也是这样,航天员在水槽训练,长时间都处在130、150的心率,负荷很大,风险也很大。一旦发生服装泄漏,或者在某个环节上发生了误操作,就会出大事。 </p><p> 王俊是负责水槽失重试验的主教员,第一次在青岛海军潜艇学院水槽下水试验时,他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中国自己的水下训练服还没研制出来,他们穿的是从俄罗斯进口的“海鹰”水槽训练服,因为以前从未做过,所以就要冒一定的风险。除了溺水,还可能发生潜水减压病,这些都是要命的。但作为教员,他们必须先行体验,确确实实没问题了,才能让航天员训练。 </p><p> 而一旦航天员初入太空,一时还无法适应这种失重效应,负荷较大,容易诱发或加重空间运动病。根据苏俄和美国航天员上天后的情况统计,有一半以上的航天员在上天后的最初1至3天里,出现了空间运动病症状。这种病症主要有两种类型的表现,一种是出现了类似于地面上晕车晕船的植物神经反应,呕吐,厌食,头痛,昏睡,经常在并无恶心之类的前期症状时就突然呕吐起来。还有一种是出现错觉和幻觉,大约80%的航天员在飞行初期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运动与体位错觉,如头脚颠倒、周围物体位移等等。 </p><p> 1969年,美国“阿波罗9号”的两名航天员上天执行任务,准备出舱行走。但就在准备期间,有一名航天员刚穿好舱外服,正准备打开舱门,却突然抑制不住地呕吐起来。这是非常危险的。如果是在舱外发生了呕吐,航天员的呕吐物就会阻塞通风回路,危及生命。而神五上天时,杨利伟还来不及体会失重的奇妙感受时,就觉得头下脚上,非常难受。 </p><p> 航天员中心医学监督和医务保障人员针对这样的风险,也拟定了一些对策。比如,针对航天运动病的预防,为航天员进行口服和注射专用药物,减轻失重给航天员身体上造成的不适。对于航天员可能在出舱活动中体能消耗过多和发汗问题,除了采取体能放行标准之外,还准备了固体电解质补充,每袋200毫升,每人带6袋。(梁东元)</p><p> 来源:南方周末</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