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有人照料的太空实验室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ufoman
论坛元老
3789
主题
-10
回帖
9294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9294,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0705 积分
积分
9294
私信
航天
337
0
2016-11-1 01:33:31
空间站是一种容积较大、在环绕
地球
轨道上运行的载人航天器,里面装有必要的生活设施和仪器设备,可以接纳多名航天员在里面长时间生活、工作,也可以接受航天员进行短期访问,开展必须有人照料的科学技术实验或其他活动。 <p> </p><p> 世界上第一个空间站是苏联在1971年4月发射的“礼炮1号”。以后,苏联又陆续发射了“礼炮2号”到“7号”6个空间站。最后又发射了大型空间站“和平号”。 </p><p> </p><p> 空间站发射时及入轨之初,里面是没有人的。入轨以后,先由地面通过遥测、遥控对它进行在轨检查测试,证明站内气候环境适宜,仪器设备能基本正常工作后,才派航天员乘坐飞船或航天飞机上天,同空间站交会对接,航天员进驻空间站。如果在轨检查发现空间站存在故障,也可先派航天员上天进行修复后再进驻。 </p><p> </p><p> 所有礼炮号空间站都运行在离地面200~250千米高的轨道上。轨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倾角为51.6°。“礼炮1号”到“7号”7个空间站的构造基本相同,都呈圆筒形,最大直径4.2米,长约14米,划分成对接舱、轨道舱和服务舱三部分,总重18~19吨,一般情况下容纳2~3名航天员长期驻守,最多时曾挤下6个人。 </p><p> </p><p> 对接舱位于空间站的前部。舱的前端有一个对接口,用来停靠“联盟号”飞船。航天员乘坐“联盟号”飞船上天,与空间站通过对接口对接,航天员通过对接口进入空间站。对接舱内装有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供观测地球用;舱外装有
太阳
电池翼,发电用,还有交会对接天线、电视摄像机、散热板和空间碎片探测器等设备。 </p><p> </p><p> 轨道舱是空间站的核心部分,是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航天员分不清上、下,为了便于识别不同部位,舱内的地板、天花板和四壁漆成不同的颜色。舱内分为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是航天员用餐、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工作区设有控制仪表板、导航控制设备、大型观测望远镜以及体育锻炼器械。 </p><p> </p><p> 服务舱内主要装有变轨发动机、姿态控制推力器和推进剂;舱外装有一对太阳电池翼、交会雷达天线和电视摄像机。 </p><p> </p><p> “礼炮1号”到“7号”的任务大同小异,都是进行有人操作的对地观测,例如,观测气象、海洋、陆地、水文等,开展空间失重条件下的材料加工实验、空间生物学和生命科学研究,以及进行天文观测,主要区别是每次携带的科学仪器设备的种类有所不同,设备性能逐次有所提高。 </p><p> </p><p> 最后2个空间站“礼炮6号”和“7号”与前5个相比有一项较大的改进。礼炮1号到5号都只有一个对接口,“6号”和“7号”有2个对接口,可以同时停靠2艘飞船,例如一艘载人飞船,一艘货运飞船。所以,从“礼炮6号”起,在空间站里有人的情况下,可用“进步号”货运飞船定期向空间站运送给养、推进剂和其他物质,每次可运送约2.5吨的物资,从而大大延长了空间站及航天员在站上的工作时间。 </p><p> </p><p> “礼炮6号”空间站在轨道上运行了4年零10个月,先后有10艘“联盟号”载人飞船和1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与它对接,一共接纳过航天员33人次。 </p><p> </p><p> 最后一个礼炮号空间站——礼炮7号,1982年4月上天,1991年2月才陨落,在轨道上运行长达8年零10个月,共接纳航天员26人次,在站上工作时间累计815天,平均每次(按2.5人)工作78天,最长的一次达到237天。1984年,苏联女航天员萨维茨卡娅在礼炮7号上进行了出舱活动,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太空行走的女航天员。 </p><p> </p><p> 1986年2月,苏联发射了新一代空间站“和平号”。“和平号”与“礼炮号”最显著的不同特点是,和平号是由多个舱段组合而成的大型空间站,使过去的 “一居室”变为“多居室”,大大扩展了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增加了仪器设备种类,丰富了科学实验研究的内容。 </p><p> </p><p> “和平号”空间站采用“化整为零,逐步扩大”的方式建造。首先发射入轨的是一个核心舱。这个核心舱有6个对接口。然后把后续的舱段,一个一个地发射到轨道上,与核心舱对接,最后形成由6个舱组成的大型空间站,总重为126吨,最多可接纳6名航天员同时在内工作。这6个舱段是核心舱、天文物理舱、量子舱、晶体舱、光谱舱和自然舱。 </p><p> </p><p> 核心舱是供航天员生活起居的场所,也是整个空间站的控制中心。舱内有食物柜、餐具和食物加热器,两侧有个人卧室、公用卫生间和体育锻炼设备。 </p><p> </p><p> 天文物理舱装有伦琴X射线观测台、紫外线天文望远镜等实验设备,主要用于进行天文物理观测。 </p><p> </p><p> 量子舱内装有电视光谱仪、X射线测量仪、自动旋转平台等仪器设备,用于天文观测和对地观测。与其他舱主要不同点在于,舱的头部有一个气闸舱,供航天员出舱活动用。 </p><p> </p><p> 晶体舱内有各种加热熔炉,用于进行微重力环境下半导体、合金等材料加工试验;还装有紫外线、γ射线和X射线探测仪,用以进行天文观测。这个舱有2个对接口,一个同核心舱对接,另一个用来与联盟号飞船或航天飞机对接。 </p><p> </p><p> 光谱舱主要装有各种谱段的望远镜和照相机,用于进行空间探测、对地观测、高层大气物理和天体物理研究。 </p><p> </p><p> 自然舱是最后对接的一个舱段,装有雷达、光学雷达、光谱计、无线电高度计和射频仪等,主要用于研究地球生态系统;还装有金刚石熔炉,用于空间材料加工实验。 </p><p> </p><p> “和平号”空间站在离地面350~380千米高度的轨道上运行。航天员的往返,用载人飞船接送。航天员所需的生活必需品、研究试验所需的仪器、材料、试件,空间站发动机用的燃料用货运飞船运送。 </p><p> </p><p> 载人飞船在把航天员送入空间站以后,仍旧对接在空间站上,一起围绕地球运行,直到有航天员要返回地面时,才脱离空间站,载着航天员返回地面。运送物资用“进步号”无人货运飞船,每次可运送2吨半的货物,包括食物、水、氧气、仪器、材料、试件、燃料、衣服、书信等。“进步号”货舱在轨道上卸完货物以后,就和空间站脱离,下降进入大气层烧毁。 </p><p> </p><p> 与“礼炮号”相比,“和平号”还有以下较大的改进。首先,“礼炮号”只有一台电子计算机,而“和平号”拥有8台电子计算机。站上的仪器设备如果出现故障,电子计算机能马上发现,自动排除或修复,大大减轻了航天员的劳动强度。其次, “和平号”能通过数据中继卫星同地面保持通信联系。“礼炮号”靠的是7个地面站和11艘跟踪船来与地面保持联系,绕地球一圈,只能与地面通信15~20分钟。“和平号”由于利用数据中继卫星通信,每一圈与地面通信的时间增加到40分钟,也就是说,航天员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可同地面保持联系。第三,“和平号”空间站首次为航天员配备了个人用的单间。房间里有供航天员记日记和写家信用的书桌、椅子、柜子;还有加热食物用的电炉和锻炼身体用的运动器械。每人有一个睡袋。此外,有公用的厨房和淋浴设备。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比过去宽敞、舒适多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p><p> </p><p> “和平号”空间站自进入轨道以来,站上的人几乎没有中断过,一般都保持有3名航天员在站上值班,执行各项科学试验研究任务。航天员不定期轮换。为了弄清长期太空飞行到底对人体健康会产生什么影响,安排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最长的一次是俄罗斯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创造的持续逗留438天的纪录,至今无人打破;美国女航天员露西德在和平号上创造了连续逗留188天的女子航天最高纪录。 </p><p> </p><p> 按原设计要求,“和平号”在轨道上工作5年,实际上却工作了15年之久,是原设计工作寿命的3倍。“和平号”空间站由于超期服役,所以站上许多设备部件到了1990年后逐渐失效或老化,经常发生故障。例如太阳电池翼性能衰退,发电不足、通信设备性能下降,还出现过火灾等事故。飞船运输能力也跟不上站上对给养和推进剂的大量需求。到了后期,驻站航天员要花将近一半甚至80%的工作时间来维护设备和排除故障。 </p><p> </p><p>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状况欠佳,和平号每年需要2~3亿美元的运行维护费,成为一项沉重的负担。进入21世纪,“和平号”已是风烛残年,朝不保夕,最终于2001年3月23日,坠落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 </p><p> </p><p> “和平号”空间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航天器,也是运行时间最长,获得科学技术成果最多的载人空间站。它环绕地球运行8万多圈,行程35亿千米,相当于地球到月球4500多个来回。 </p><p> </p><p> “和平号”在15年运行中,共有31艘“联盟号”载人飞船、62艘“进步号”货运飞船和9架航天飞机与它对接,共运送、接返航天员136人次,运送近150吨给养和推进剂。“和平号”上的航天员共进行了16500项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对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加工、微重力科学、对地观测、天体物理学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对人在长期航天飞行中的生理、心理变化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数据,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和载人航天做出了重要贡献。</p><p> </p><p> 苏联/俄罗斯通过 “礼炮1号”到“7号”,特别是“和平号” 空间站的发展,掌握了研制、建造、运行和维护空间站的技术与经验,创造了人货分开运输的理念和实践,积累了人在太空长期活动的经验和建立了保障措施,取得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加工、微重力科学、对地观测等科学数据和知识。这些技术、经验和知识已经在“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并将在今后的运行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朱毅麟)</p><p> </p><p> 来源:《太空探索》</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