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聚焦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347
0
2016-11-1 01:34:38
它有40余年的航天员培训历史,在世界航天史上,它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p> </p><p>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做“星城”……它就是“世界航天员中心之旅”的最后一站──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 </p><p> </p><p> 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的选址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铁路和公路交通便利;离莫斯科近,在能源供应方面有保障;离科罗廖夫设计局较近,附近还有奇卡洛夫斯基机场,便于航天员进行飞行训练。 </p><p> </p><p> 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位于莫斯科东北的契卡洛夫区,最初它是一个颇为隐蔽的基地,属于前苏联的最高国家机密。如今,它已经成为举世闻名的航天领域“高等学府”,人们习惯称它为“星城”。40余年间,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已成为现代化的科学研究、试验训练和飞行基地,组成了一支高素质的专家队伍,其中航天员培训更使中心名声大噪。目前,该中心的培训已经形成了一个得到世界公认、稳定成熟而且科学的结构体系。 </p><p> </p><p> <strong>瓜熟蒂落 </strong></p><p> </p><p> 中心的建立与前苏联火箭、飞船的总设计师科罗廖夫是分不开的。在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
地球
卫星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前苏联的航天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理论、实践经验。前苏联政府认为这已经具备了发展载人航天的科技前提和保障。于是1960年1月11日,在科罗廖夫的倡议下,前苏联政府通过了关于建立航天员训练中心的决议。航天员训练中心的任务是为首次载人飞行培训航天员。 </p><p> </p><p> 3个月后,中心迎来了20名优秀的航天员学员,他们都是从全国3000多名年龄在35岁以下的飞行员中挑选出来的,其中就有尤里·加加林。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训练,加加林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1968年加加林遇难,为了纪念这位航天英雄,中心正式更名为“加加林航天员科研试验训练中心”。 </p><p> </p><p> 1995年,为了更好地发挥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及航天员培训方面的科技潜力,俄罗斯政府又在原中心和谢列金飞行训练团的基础上组建了“俄罗斯加加林国家航天员科研试验训练中心”,隶属于俄罗斯国防部和俄罗斯航天局。 </p><p> </p><p> <strong>中心览胜 </strong></p><p> </p><p> 中心座落在环境优美而宁静的森林中,分实验区和生活区两部分,占地约4 000 000平方米,除了森林、湖泊等自然景物之外,还配备有商店、农贸市场、银行、宾馆、博物馆、电影院等,宛若一个风景美妙的小城镇。不过,这里最为重要还是训练基地和技术设施。 </p><p> </p><p> 训练基地中,最有特色的地方当属救生训练基地。在白桦林和针叶林的环绕之下,有一个平坦的坝子,可供苏制米格-8型直升机起降;坝子的南面是一个湖泊,跟圆明园福海差不多大。湖的东北侧有一座栈桥蜿蜒入湖,它不仅点缀了景致,更重要的作用是作为上下救生艇的跳板。邻近的院落中有几间俄式平房,供值班留守人员使用。 </p><p> </p><p> 航天飞行环境模拟器、载人航天器模拟训练器、载人航天器和装船系统训练舱、飞行训练飞机、着陆后活动准备设施、出舱训练设施、生物医学准备设施……齐全的技术设施也很值得一观。 </p><p> </p><p> <strong>模拟训练设备 </strong></p><p> </p><p> 模拟训练设备包括3种训练模拟器。 </p><p> </p><p> 1961年,俄罗斯飞行研究所的专家们研制了一种训练模拟器,当年加加林训练时这种训练台派上了大用场,此后所有的“东方”号飞船飞行训练都在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训练模拟器上进行。这种训练模拟器比较完善,它带有“东方”号飞船实际尺寸模型,能够模拟显示系统、信号系统和手动操作系统的操作,并能够为受训航天员提供飞船飞行的状态、各种系统部件和舱载设备工作状况等视觉信息。 </p><p> </p><p> “联盟”号飞船训练模拟器上装备的系统更多,它可以全面地模拟载人航天器自动和手动控制过程,并且模拟飞船对接、降落时的手动定位和手动从轨道降落过程,精度要求很高,航天员参与完成的动力作业程度也大大提高。 </p><p> </p><p> 相比之下,国际空间站乘员训练模拟器的功能更加完善,它能为航天员提供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的训练模拟器,这个虚拟世界是在现实物体图像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非常逼真。它的任务包括:模拟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段舱内系统、针对训练人员的指令做出充分的反映等。借助虚拟现实程序,航天员能够以6个自由度在虚拟世界移动,也可以与俄罗斯舱外部、内部和舱内系统模型进行交互作用。 </p><p> </p><p> <strong>星际航行功能模型试验台</strong> </p><p> </p><p> 天象仪是研究星空的主要设施之一,1979年引入。天象馆直径12.5米,可以投影6.5等星,制造出地球大气层外的星象视景,与真实飞行星空外部视觉环境相当接近。1985年,中心在天象仪基地里建造了太空航行功能模型试验台,包括行星仪、训练控制计算机和乘员舱。 </p><p> </p><p> <strong>中性浮力实验室</strong> </p><p> </p><p> 中性浮力实验室是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的特色装置之一,1980年1月28日投入使用,蓄水池体积5 000立方米,池内水温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该实验室是航天员出舱活动(EVA)地面训练模拟器,同时还是空间大型物件对接、组装模拟试验以及在轨航天器技术维修试验的大型地面模拟设备。 </p><p> </p><p> 中性浮力实验室包括水槽本体及支持系统、训练试验支持系统和训练试验指挥系统等。大厅吊车、岸边吊车、高压气源舱、照明监控设施是该实验室的基本硬件保障,另外像水槽训练航天服、潜水装备等比例模型别具特色的装备在航天员的模拟失重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p> </p><p> <strong>完善的培训系统 </strong></p><p> </p><p> 据不完全统计,中心成立至今,共培训过440余名航天员,他们中间有一半以上的航天员参加过太空飞行,在轨工作约308人次,在轨工作累积时间合计约48年。 </p><p> </p><p> 不管对哪个国家而言,航天员培训都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培训的重点在于训练和发展能确保航天员完成各种在轨任务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从选拔开始,中心的航天员训练工作主要包含以下3个主要阶段:综合航天知识训练(宇航学入门知识、了解俄罗斯及国际航空技术);按专业方向分组培训(例如按照不同的航天计划进行分组:“联盟”号、“礼炮”号等);分乘组训练,即从以上组里挑选出完成具体航天发射任务的乘组。中心的航天员大队分成3个中队,分别负责这3个阶段的训练工作。训练的最后一站在拜科努尔发射场进行。在那里,航天员将和“联盟”号飞船、航天服以及其他在飞行中将要使用的设备打交道,继续进行和空间站交合对接技能的训练。 </p><p> </p><p> 每个来中心学习的航天员都要经过以上3个步骤的训练,只有在每个学习阶段的考核中得到“良好”的学员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整个训练过程一般需要4~6年,有时甚至是10年或12年。 </p><p> </p><p> 1969年捷列什科娃作为世界首位女航天员遨游太空;1965年3月18日列昂诺夫首次完成太空行走;1986年“和平”号空间站开始运行,季托夫和马纳罗夫两人在“和平”号空间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飞行……所有这些航天员都是在加加林航天员训练中心接受训练的。走过4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心先后为“东方”号、“上升”号、“联盟”号、“联盟”T号、“联盟”TM号等系列飞船,以及“礼炮”号系列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培养了约320个航天员乘组,其中近90个乘组实现了太空飞行。这其中还包括来自俄罗斯之外的18个国家的70余名航天员,有32名航天员曾搭乘过俄罗斯飞船或在空间站执行过任务。 </p><p> </p><p> <strong>博物馆:永恒的10:30 </strong></p><p> </p><p> 来到中心,除了要参观那些五花八门的训练设施之外,还有一个地方是到访者都不想错过的,那就是中心博物馆。 </p><p> </p><p> 建博物馆的想法最初是由加加林提出来的,他说:“这对我们工作将是一个独特的总结。建立这个博物馆不仅是为我们自己,更是为了历史和青年一代。” </p><p> </p><p> 1967年11月6日,博物馆正式开放。第一件藏品是加加林在捷克斯洛伐克访问时获赠的一件礼物——一尊铸造工人的塑像。后来,加加林将自己获得的各种奖章和礼物都捐给了博物馆。 </p><p> </p><p> 博物馆共有4个展室,第一展室介绍的是前苏联及俄罗斯的载人航天历史——火箭、卫星和载人航天器的设计师们及他们在征服太空过程中所经历的幸福和痛苦。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前苏联1957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实物、第一位女航天员捷列什科娃穿过的航空服等有趣的展品。第二个展室是专门用来纪念加加林的,加加林的工作照、生活照、衣物、学习证书、勋章、信件和一小部分骨灰静静地陈列在这里。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加加林短暂而又辉煌的人生轨迹。每到加加林的诞辰和祭日,很多人会专程前来瞻仰这位英雄。第三展室是国际航天飞行展,介绍了国际航天计划及根据这些计划进行的国际航天飞行。第四展室是加加林生前的办公室,这里的一切还保留着加加林去参加最后一次飞行任务时的原貌:墙上挂着加加林的照片,茶几上摆放着老式收音机和电话机。来到这里的人们都会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情——屋里的时针总是停留在10:30的位置上,那是加加林出事前最后一次离开办公室的时间。时钟在告诉人们:英雄依旧在我们的身边,英雄的精神永垂不朽! </p><p> </p><p> 每次执行发射任务之前,飞行乘组的成员都要来到加加林的办公室,将手放在桌上,希望得到前辈的祝福。现在,这已变成了俄罗斯航天界的一大传统。 </p><p> </p><p> <strong>新鲜的旅游</strong> </p><p> </p><p> 最近几年,俄罗斯宇航局逐渐改变传统观念,开始了市场化的尝试──开拓旅游市场,包括太空游、中心参观游览活动、航天员培训的体验之旅等。 </p><p> </p><p> 只要支付2 000万美金,凡是身体条件合格的人都可以乘坐飞船上天。继美国人蒂托和南非富翁沙特尔沃思之后,美国科学家奥尔森成为了世界上第3位太空游客。此外,中心还和旅游公司合作,针对普通游客开展收费的参观游览活动和航天员培训的体验之旅。 </p><p> </p><p> 一般游客可以参观“和平”号空间站的回收舱、航天员模拟训练舱、水下训练基地和离心机,还可以品尝太空食品、穿航天服并拍照留念。比这更吸引人的莫过于亲身体验航天员训练。游客能和航天员一起训练,包括参加在“联盟”号训练模拟器上的实践操作课和生存课,以及乘坐模拟失重状态的抛物线飞机等。虽然训练只有短短的3天时间,不过,每位游客都会领到中心颁发的培训证书,并和航天员举行告别座谈。 </p><p> </p><p> 这些举措不但吸引了来自各国的众多游客,也为中心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p><p> </p><p> <strong>走向和谐未来 </strong></p><p> </p><p> 出于政治目的和军事需要,冷战时期的前苏联一直奉行与美国争夺航天霸主地位的发展战略。如今,航天领域的主题已由竞争转为合作。中心也不断地在合作中寻求发展。截止2001年底,来中心接受训练的外国航天员中,仅美国航天员就超过了100人,其中还包括两名中国航天员:李庆龙和吴杰。围绕着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心和NASA的合作仍在继续,培训国际乘组的工作也仍在积极地展开。 (王志魁)</p><p> </p><p>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