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从俄罗斯“格洛纳斯”发射失败看“质子”火箭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403
0
2016-10-31 18:47:25
2010年12月5日对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全球导航系统是灾难性的一天,“质子”M运载火箭原本计划将三颗新组网卫星送入轨道,但却因火箭故障而导致卫星全部损失。经过多年来的宣传“格洛纳斯”已经广为人知,“质子”虽然是一款非常经典的运载火箭,却淹没在一系列新锐运载火箭的光芒之下。在过去20年中,俄罗斯一直都在研制“安加拉”火箭,将用于替换包括“质子”在内的多款航天运载工具,但是以“安加拉”第一级为基础的韩国“罗老”号运载火箭,两次发射都遭遇失败,尽管其中第一次是由于整流罩分离失败引起的,与“安加拉”并无直接关系,但是仍然为其正式服役蒙上了阴影。现在俄罗斯正面临着运载工具青黄不接的局面,新的“安加拉”服役还需时间,旧的“质子”虽然发射任务已经排到了2018年,但是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了。 <p> </p><p> <strong>“质子”火箭的起源 </strong></p><p> </p><p> “质子”火箭实际上是俄罗斯目前唯一的重型航天运载工具,比其运载能力强得多的N-1火箭原本是为登月任务设计的,在尺寸上堪比美国的“
土星
”V号,但是连续四次发射失败后就退役了;“能源”火箭在80年代进行了两次试验性发射后也没能服役,其中一次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送入了太空,另一次则将“极地”1号(Polyus-1)军事载荷打废了。从履历上来看,“质子”可谓功勋卓著,苏联从“礼炮”1号到“和平”号空间的所有核心舱段都是由其发射的,而“国际空间站”(ISS)的“曙光”号(Zarya)和“星辰”号(Zvezda)两个最早的核心舱段也是其送入轨道的。“质子”号之所以能承担这些重大发射任务,关键在于其拥有最大超过20吨的近地轨道运力。尽管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近地轨道运力都能轻松做到20吨以上,但是“质子”在60年代就以较小的成本代价做到了这一水准,这是其能够服役长达50年代关键所在。事实上,在目前服役的所有航天运载工具当中,“质子”几乎和“联盟”一样老,“联盟”1966年11月28日进行了首次发射,而“质子”基本型是1965年7月16日首飞的,“质子”K则是1967年3月10日首飞的,只不过“联盟”隶属于的R-7系列历史可以追溯得更早罢了。 </p><p> </p><p> “质子”是苏联OKB-52切洛梅伊设计局设计的,制造则由大莫斯科地区的赫鲁尼切夫工厂负责,该工厂现在也负责生产换代用的“安加拉”火箭。“质子”最初的设计局代号为UR-500,是作为UR-200洲际导弹的重型化版本而立项的,用于满足战略火箭军对于所谓“全球导弹”2号(GR-2)的需要,但也可以作为航天运载工具,因此也继承了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可贮存推进剂。1960年6月23日,苏联批准了航天发展七年计划(1960-1967年),其中就包括了UR-500项目。最初,切洛梅伊希望以UR-200为基础研制UR-500,考虑将四枚完整的UR-200捆绑在一起,在其上再安装一枚去掉第一级的UR-200。但是这种直线型路径很快就因结构过于复杂而被放弃,切洛梅伊设计局随即推出了并联和串联两个方案。所谓串联方案是将UR-200的芯级从3米加粗到6.2米,并且采用三级布局,其高度将达到54米。所谓并联方案针对串联方案芯级直径过大而带来的加工和运输困难,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构型,其芯级内只设置氧化剂贮箱,在其周围捆绑独立的燃料贮箱,这样芯级只用做到4.1米就可以了,因此最终战胜串联方案而获胜。最初并联方案的第一级的芯级和燃料贮箱底部都安装有发动机的,但为简化结构后来干脆取消了芯级上的发动机,并略微放大到4.15米,同时将燃料贮箱及发动机数量增加到6具,这就是现在看到的“质子”火箭构型。 </p><p> </p><p> <strong>“质子”与“长征”系列比较 </strong></p><p> </p><p> 从火箭下面级推进剂来看,“质子”和“长征”系列是完全一样的,而且都使用燃气发生器循环的开式发动机。用于低轨道发射的“质子”K为700吨级,比“长征”2F要重出200多吨,但两者运力差距非常悬殊,“质子”K达到了20吨级,这还是在高纬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做出的,而“长征”2F还不到10吨。出现这种情况关键在发动机,“质子”第一级的RD-253发动机推力几乎是“长征”2/3/4第一级的YF-25的一倍,6机并联要等同于后者的12机并联,而“长征”2E/F或者“长征”3B只能实现8机并联(4台芯一级和4台助推器),而改进后的RD-275推力又在RD-253的基础上提高了约20%。这种结果导致正在研制中的“天宫”1号空间站(目标飞行器)尺寸和重量只能偏小一些,要发射未来空间站的主要舱段必须等待“长征”5号的服役。但高轨道运力情形就反了过来,“质子”要将需要采用4级构型,其采用的D/DM系列液氧-煤油上面级,或者“微风”(Briz)系列常温上面级性能都不是太好,而三级半构型的“长征”3号有能两次启动的氢氧低温上面级,尽管安装YF-75的上面级性能无法同“半人马座”等先进型号相提并论,但足以对高轨道运力产生足够的增益.加上在低纬度的西昌发射占到了便宜,其GTO运力也能接近5.5吨,比“质子”M+Briz M大约低半吨,且但比“质子”M+DM-3大约要高半吨。 </p><p> </p><p> “质子”最擅长的一直是低轨道大载荷发射任务,切洛梅伊设计局也曾几次想对UR-500的基本设计进行改进,以支援大型轨道空间站建设等航天项目。其中最主要的两条路径,一是UR-530方案,加长推进剂贮箱长度,同时放大燃料贮箱直径,低轨道正常运力可以达到36吨,即使是97度倾角的200公里
太阳
同步轨道也有30吨,与切洛梅伊设计局的大型军用空间站相配套;二是UR-500MK方案,换用性能好得多的NK-33液氧-煤油分级循环发动机,并通过燃料贮箱数目的增减来控制起飞重量和运载能力,6机并联的1000吨级方案LEO运力将超过30吨,600吨级方案LEO运力也有15吨,主要优势是推进剂没有毒性,同时使低轨道运力向下延伸。但是UR-530方案和“能源-暴风雪”项目有竞争关系,换用NK-33的方案和源自“能源”助推器的“天顶”火箭有竞争关系。将UR-500MK方案和“长征”5号放在一起比较是非常有趣的,这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思路。从推力上来看,NK-33和RD-275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推进剂和循环方式上的区别使其比冲要高很多,用于“长征”5号的120百吨级煤油机推力还是明显偏低,这造成其最大运力构型在使用多达8台YF-100煤油机和2台YF-77氢氧,即使在低纬度的海南文昌发射LEO也只能做到25吨,而UR-500MK的6机并联版则可以在拜科努尔轻松做到30吨。 </p><p> </p><p> <strong>后苏联时代的“质子”火箭 </strong></p><p> </p><p> 纵观最近30年的前苏联/俄罗斯航天发展,70年代末在格鲁什科的领导下能源联合体重振雄风,而80年代末切洛梅伊因意外而去世后,曾经兴盛的切洛梅伊设计局和赫鲁尼切夫工厂就逐步衰落,虽然制造了“曙光”号和“星辰”号两个ISS核心舱段,并且参与承接国际航天发射任务,但是总体而言日子并不很好过,否则也不会通过向韩国转让“安加拉”火箭第一级来获取研发资金了。不管怎么说,最近十年“质子”火箭平均每年都要进行10次左右的发射,发射频率丝毫不次于有“联盟”载人飞船和“进步”货运飞船发射任务保证的“联盟”火箭。赫鲁尼切夫工厂的生产能力也重新恢复到了每年12-14枚“质子”的水平,产量的提高使平均成本有所下降。面临欧空局逐步成熟的“阿里安”5,在“安加拉”迟迟无法服役的情况下,俄罗斯也在对“质子”进行改进。国际发射服务公司目前正在和轨道科学公司一道进行Proton Duo计划,用一枚质子火箭同时发射两颗轨道科学公司制造的重量低于3175千克的小型与中型通信卫星。但纵观“质子”的整个服役期,其发射成功率一直在90%以下。撇开之前的发射记录不算,2000年以来“质子”确实累计了不少成功的次数,但是此次一箭三星发射“格洛纳斯”失败后,又再度跌到90%左右,显然对“质子”的商业前景蒙上了影音。 </p><p> </p><p> 来源:新华网</p><p> </p><p> </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