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中国航天运输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摘要)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588
0
2016-10-31 18:54:28
现阶段以运载火箭为主构成的航天运输系统是开展各类空间活动、空间应用活动的基础。航天运输系统的未来发展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航天技术和航天应用的水平。<p> </p><p> <strong>一、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大趋势</strong></p><p> </p><p> 运载火箭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三个方向,其一是运载能力不断增加,向重型化发展,这是与人类不断扩展的空间任务相适应的,以美国瞄准的未来载人小行星探测等任务为代表而发展的重型SLS运载火箭系统为代表;其二是向小型快速专用化方向发展,以多种固体和液体小型运载火箭为代表,并具备多种发射方式;其三是向模块化、低成本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在各国的中型主力运载火箭和商业运载火箭方面表现尤为明显。</p><p> </p><p> 此外,作为运载火箭在空间运输领域的必要补充,上面级技术也在相对独立的发展,低温高能、长期留轨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p><p> </p><p> 实现航天运载器的重复使用天地往返是现阶段可以看到的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终极梦想,但受限于技术难度,除美苏曾开展的航天飞机工程实践外,其他重复使用运载器多处于技术验证的阶段。</p><p> </p><p> <strong>二、我国航天运输系统的未来发展</strong></p><p> </p><p> 为了支撑我国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满足多种航天发射需求,我国航天运输系统的未来发展应该有以下几个方向。</p><p> </p><p> <strong>(一)运载火箭不断向系列化和型谱化方向发展。</strong></p><p> </p><p> 在可以预见的10年~20年内,运载火箭将是我国航天运输系统的主力构成,但其所适应的任务将愈加多样化,必须不断拓展其系列构成,不断实现其发展的型谱化。例如,为满足未来的载人登月和大规模深空探测的需求,必须发展具有百吨级能力的重型运载火箭;为了满足多种小型有效载荷快速发射的需求,必须发展小型固体、液体以及空射类型的运载火箭;为了不断降低发射成本,拓展空间服务和应用,必须发展低成本的中型运载火箭技术。</p><p> </p><p> <strong>(二)上面级向独立的空间运输系统发展。</strong></p><p> </p><p> 火箭的上面级是完成有效载荷在轨布置以及由低轨向高轨转移的相对独立的一级。运载火箭的上面级将由专用任务型向独立的空间运输系统发展,主要表现在上面级将进行模块化设计,实现更高的性能以及更长的在轨时间,以满足与不同的运载火箭搭配适应更多发射任务的目标。上面级还将向平台化发展,即以上面级为平台,发展多种目标和任务适应性的空间运输系统。</p><p> </p><p> <strong>(三)重复使用运载器以关键技术突破为主,积累工程应用基础。</strong></p><p> </p><p> 重复使用运载器以总体、动力、控制、热防护等技术为突破口,以运载火箭一级和助推器可控回收技术为起步,未来以亚轨道运载器和轨道级运载器分别发展,以两级重复使用运载器为综合集成的突破口,实现技术和可行性的验证,并最终实现工程应用和向单级重复使用的方向发展。</p><p> </p><p> <strong>(四)积极探索有关航天运输系统的新概念和新技术应用。</strong></p><p> </p><p> 目前在航天运输系统领域,还有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值得进一步跟踪和探索,在开展跟踪探索研究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和具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工作,为更加长远的中国航天的发展奠定基础。(范瑞祥)</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