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离子电推,中国航天器有了新动力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bdrmo
论坛元老
3454
主题
-14
回帖
7431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431,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568 积分
积分
7431
私信
航天
569
0
2016-10-31 19:00:1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我国离子电推进系统与电性产品正在开展联试</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核心提示</strong>:日前,我国电推进系统取得重要进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自主研制的首台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地面寿命及可靠性试验验证累计工作时间达到6000小时,该试验证实了电推进系统可确保卫星在轨运行15年以上,将正式应用于“东方红三号B”卫星平台。这标志着中国的高轨道卫星平台拥有了世界一流的离子火箭发动机。</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自此,我国首台200毫米离子电推进系统进入实用阶段,由科研正式转化为航天器型号产品。那么,什么是电推进系统?它与目前的化学推进系统相比有哪些优势?</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电推进系统,也称电火箭发动机,是一种不依赖化学燃烧就能产生推力的设备。它的突出优点是不再需要使用固体或者液体燃料,省去了复杂的储罐、管道、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相应冷却机构等,能大幅减少航天器的燃料携带量。</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如果电推进系统完全取代化学燃料发动机,还能极大地简化航天器设计,降低发生故障的可能。与化学火箭相比,电火箭俱乐部的成员比较少。除我国之外,能研制并应用电火箭发动机的只有俄罗斯、美国、欧空局和日本。</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航天先驱提出电推设想</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虽然电火箭发动机听起来是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话题,但追本溯源,它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早在1903年,俄罗斯著名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发表了著名的论文《通过反作用设备实现宇宙飞行的研究》,该论文被视为现代宇宙探索事业的起点。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用克鲁克斯放电管可以把电子加速到很高的速度。到了1924年,他又在论文中指出:“电的力量是无限的,可以产生强有力的氦离子流,用于宇宙飞船。”科学巨匠的前瞻能力令人叹服,不过在这个问题上,齐奥尔科夫斯基慢了一步。</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在大洋彼岸,还有一位火箭先驱。和齐奥尔科夫斯基相比,他是真正的科班出身,这就是美国人戈达德。1906年9月6日,戈达德在他的笔记本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鉴于电子能以光速被释放出去的巨大可能,那么这种潜力还会增加,反作用会增强到什么程度?会不会发生辐射现象?”这被认为是电火箭发动机的开端,此后戈达德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开始实际制造样机。</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1913年,戈达德制造出一台设备,可以产生“带电粒子”,并获得了专利。1917年,戈达德再次获得专利,这次他发明的东西称为“产生带电气体射流的方式方法”。此后,戈达德根据1917年的专利制造了3台样机,前两台样机只是让气体射流带电,气体本身并不影响充电过程。第三台样机就完全不同了,它是世界上第一台静电离子加速器,被视为电火箭发动机的鼻祖。</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此后,又有多位科学家对电火箭的原理和工程实现做了深入的研究。不过在这个时期,化学燃料火箭发动机也在迅猛发展。虽然化学火箭的比冲和喷射速度比不上电火箭,但总推力远超过后者,成为航天发射和空间飞行器姿态、轨道控制的主力。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今。</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术业有专攻 星际航行显优势</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电火箭发动机的主要问题是推力太小。对于航天发射来说,目前还没有它的用武之地。但作为卫星、飞船、星际探测器的姿态、轨道控制的推力器,以及星际航行的动力,电火箭发动机的优势是无可比拟的。因此,航天界也从来没有忘记电火箭发动机,一直在设法让它实用化。</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1964年7月20日,电火箭终于得到了一试身手的机会,美国宇航局发射了名为“空间电火箭试验”的卫星。它被化学火箭发射到远地点4002公里的高度,然后启动了两台电火箭发动机。其中,第一台发动机采用了电子轰击原理产生离子流,工作了31分16秒,第二台发动机没能启动。4年之后,美国宇航局发射了“ 空间电火箭试验-II”卫星,进入了高1000公里的极轨道。两台电火箭发动机分别累计工作了2011小时和3781小时,重新启动300次。这两次试验的成果后来被用于1998年发射的“深空一号”探测器。</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目前,离子推进器已经在星际航行中证明了自己的性能与可靠性。例如,2003年5月9日,日本发射了“隼鸟号”小行星探测器。“隼鸟号”在两年多的飞行期间,一直使用氙离子发动机航行。直到2005年8月28日接近小行星,“隼鸟号”的离子发动机已经累计工作了25800 小时,产生了1400米/秒的速度增量,消耗氙气22公斤。完成采样并回航时,“隼鸟号”的几个化学燃料姿态推力器全都发生故障,只能依靠离子发动机。</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又如,2010年8月14日,AEHF-1卫星首星由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发射。但在卫星发射后的几天内,地面控制人员多次点燃液体燃料发动机失败。AEHF-1卫星造价10亿美元,如果滞留在转移轨道就属于完全损失。地面控制人员先利用星上的小型双组元推力器将轨道提高一些,然后依赖电推力系统连续推进数天、数周乃至数月,用它们微弱的推力给卫星积累出足够的速度增量,将其送入预定位置。在经过14个月、500多次机动后,AEHF-1终于在2011年10月24日抵达了
地球
同步圆轨道。</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strong>降低发射成本 未来日臻完善</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今年,欧洲卫星公司的欧洲通信-115西B和亚洲广播卫星公司的ABS-3A即将发射入轨。这两颗卫星都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全电推进卫星,它们在702大型平台上全面改用了电推力器,因为取消了化学燃料和化学发动机,重量大幅度下降到原来的一半左右,可以用中型火箭一箭双星发射。这对国际通信卫星市场造成的冲击是相当大的,这意味着用户只花费过去一半的钱就能发射卫星。</p><p style="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em">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们提出了多种电火箭原理,其中最成功的是离子和等离子推力器,这也正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510所研制的电推进系统采取的技术路线。此外还有人提出过其他类型的电火箭,例如光子推进、质子真空等离子推进、电磁推进等。未来,深空探测等空间活动将继续成为众多航天技术的推动力,为了完成现在和未来的空间任务,电推进系统将会不断地完善,并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常超/文 宇文/摄)</p><br />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中国航天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