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帖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0 0 0

中星16号测试一切正常,中国后续将发射多颗高通量卫星 ,实现“一带一路”随时视频通话

whlec
注册会员

256

主题

0

回帖

195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95
航天 560 0 2017-6-2 10:00:32

马上注册,加入外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DSC0000.jpg

  “中国第一个高通量卫星中星16号测试一切正常,未来我们将发射多颗高通量卫星,这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持终端就能实现多媒体通信和视频通话。”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卫星事业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而在此之前发射的通信卫星,仅仅用于传输电视信号和通话,对地点也有严格限制。
  多颗卫星为“一带一路”服务
  “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很多集中在中亚、南亚和西亚。
  “这些途经地区有高山、海洋,甚至有戈壁沙漠,以前对这些地区的卫星覆盖较差,其他地区即使被覆盖也由于卫星工作频段相对较低,带宽较窄,无法满足未来‘一带一路’对大数据传输、商务和娱乐的井喷式需求。另外,由于这些地区被不同卫星、不同频段覆盖,缺乏统一规划,很难实现无缝连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此前,亚太九号通信卫星于2015年10月成功发射后,与亚太五号、亚太六号、亚太七号、亚太9A一起,形成“自西向东排开,从印度洋至马六甲海峡再至南海海域”态势,把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卫星通信服务连为一体,实现了对“海上丝绸之路”周边区域的基本覆盖。但是,传统卫星通常用于电视信号传输以及通话,还无法实现多媒体沟通,对信号地点也有一定限制。
DSC0001.jpg 2017年4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中星16号”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首颗Ka频段高通量通信卫星。

  据了解,该通信卫星总容量超过20Gbps。“利用这颗卫星,人无论在飞机上、高铁上,还是在偏远山区、边疆、远洋船舶上,都能实现便利上网,随时随地保持‘在线’。”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出口通信卫星主任设计师田栋向记者表示。
  “目前‘中星16号’仅覆盖国内,按照计划,‘中星16号’运行成功后,将会相继发射中星18号、亚太6D等具有高通量能力的卫星,形成高通量系列化组网运行。”田栋表示,“未来‘一带一路’将会实现高通量卫星的全覆盖。”
  5月14日至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来自100多个国家的1500多名各界政要齐聚北京。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中指出,要着力推动陆上、海上、天上、网上四位一体的联通,扎实推进六大经济走廊建设,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完善跨区域物流网建设。
  “而高通量卫星可以使‘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沟通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可以实现全区域不间断高速上网、实时视频、互动多媒体等。同时,终端的体积也大大减小。”田栋表示。
  多个沿线国家参与
  据了解,目前国内主要的卫星运营企业为中国卫通集团,其官网显示,“‘中星16号’通过26个用户波束,提供Ka频段高通量卫星通信服务,通信容量可达到20Gbps以上。”
  据了解,相比传统C、Ku频段卫星,Ka频段高通量卫星具有大容量、抗干扰、价格低、业务模式灵活等特点;对比地面网络,也具有快速部署、建设周期短等更大优势。
  中国卫通集团表示,后续中国卫通还将部署更大容量的高通量卫星,至2020年,形成覆盖中国全疆域以及亚太地区,接近200Gbps容量的卫星通信能力,满足“宽带中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宽带通信需求。
DSC0002.jpg 中国高通量卫星覆盖示意图

  对于高通量卫星这一领域而言,“中国的技术目前处于世界第一阵营”。田栋对中国的技术非常自信,他说:“基本与欧洲的技术水平持平,美国比中国和欧洲的技术略早。可以说,在高通量卫星领域,我们和欧洲处于同一起跑线。”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期间,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新签署合作协议;发表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清单,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76大项、270多项具体成果。成果中就包括中国进出口银行与白俄罗斯等国签订卫星等项目贷款协议。
  “很多沿线国家对中国卫星项目感兴趣。”田栋向记者表示,“不同国家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合作。”这其中,比如“巴基斯坦在卫星项目上很积极”。
  2016年1月16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白俄罗斯通信卫星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中国和白俄罗斯在卫星研制领域是互相合作的。”田栋解释。
  而像老挝等国,“更多的是着眼于卫星服务本身,通过购买中国研制的卫星,为本国人民提供服务”。
  此前有数据显示,在目前全球超1000颗卫星的背后,存在一个庞大的卫星产业。仅在2011年,这个产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773亿美元。而2001~2011年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增长高达175%。而近年随着汽车、手机等日用品的智能化程度提高,这一市场持续保持高速增长。
  “我们一直希望中国的卫星也像高铁、核电一样,能够收获更多的订单,把中国的卫星项目也带出去。”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市场人士表示。
  (本文来源:中国经营报)

网络转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高级模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