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发展之路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回忆放手-bd
注册会员
291
主题
-6
回帖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注册会员, 积分 1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10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0 积分
积分
100
私信
航天
586
0
2017-6-9 15:32:20
记者:与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强国相比,我国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是否还存在差距?如何缩短这些差距?
朱森元:从规模上看,我们国家与美国、俄罗斯还存在较大差距,它们是航天强国,规模很大,技术研究领域广泛。我曾到俄罗斯进行过多次考察,那里的技术人员要做很多基础研究和试验,但是他们在总结经验方面做得不够。美国也是不计成本地进行试验,研制出了300吨级推力的火箭氢氧发动机。
俄罗斯发动机的燃烧室压力很高,这是标志火箭发动机先进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超过了美国。燃烧室压力越高,说明发动机性能越好。能源号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压力达到250个大气压,美国航天飞机发动机的是200个大气压。燃烧室压力高会带来冷却、材料等一系列问题,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向俄罗斯学习。我国液氧煤油发动机燃烧室压力达到了180个大气压。若要达到更高目标,很多设备需要改造,试车台也要重建。
但是我国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并不是跟着外国的路子走,而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研制。根据我国2020年前后建成空间站的发展要求,我们研制了长征五号火箭。目前,在某些技术方面我们已经超过了美、俄,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技术问题,而且还节约了成本,走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实用发展道路。
记者:对于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您提出了“低成本、高可靠、无污染,进行模块化研制、积木式发展”的建议,请您详细阐释这个建议的内涵。
朱森元:20世纪80年代,我们在调研国际发展趋势后,针对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提出了低成本、高可靠、无污染的发展思路。但是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进行模块化研制、积木式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低成本、高可靠。
我国已经研制了直径2.2 5米、3.35米的火箭,这是可以直接继承的。而要想发展20吨级的空间站,必须研制出直径达到5米的火箭,然后通过捆绑2.25米或3.35米的助推器,形成一系列运载能力的火箭。这一建议的主要思想就在于,在继承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火箭,从而达到节省时间和成本的目的。由于研制出了几种直径的火箭,可以通过积木式拼装组合的方式,实现把10吨、20吨有效载荷送入低轨的目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的发展思路可以做到研制成本低、使用范围广,可以搭载各种重量的有效载荷,最大能达到25吨级,而且氢氧发动机回收后还能重复使用20次。
记者:对于目前航天国家热衷于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研究,请谈谈您的看法。
朱森元: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预研成果。我认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要想降低成本,必须采用水平发射方式,并将助推器马赫数控制在7以下。如果马赫数超过7,运输器前端材料就不容易解决。按照目前的技术现状,轨道器还无法做到重复使用,助推器可以实现重复使用20次。
美国X30计划利用火箭发动机和吸气式发动机组合起来作为动力,我认为这一思路是错误的。从热力学的角度,火箭发动机不可能与吸气式发动机组合,因为吸气式发动机阻力非常大。单级入轨的发动机只能是火箭发动机,水平发射的起飞推重比可以控制在0.7左右,这样单级入轨水平发射运输器在400多秒内就能 达到马赫数25。
网络转载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浏览过的版块
黑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