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未登录! 立即登录
积分: 0
消息
提醒
设置
我的帖子
首页
发帖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登录
立即登录
立即注册
其他登录
QQ
微信
闲聊
首页
Portal
分类
BBS
资讯
图片
视频
圈子
Group
导读
标签
发现
搜索
搜索
热搜:
外空
太空
航天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帖子
收藏
勋章
任务
相册
留言板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0
0
0
返回列表
把梦想写在浩瀚宇宙——中国载人航天走过辉煌五年
[ 复制链接 ]
发布新帖
ctnmz
论坛元老
3306
主题
-15
回帖
7146
积分
论坛元老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7146, 距离下一级还需 9992853 积分
积分
7146
私信
宇宙
632
0
2017-10-14 09:18:57
【砥砺奋进的五年】
2017年9月22日,天舟一号在完成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及后续拓展试验后受控离轨。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全部完成,中国载人航天昂首迈入“空间站时代”。
过去短短一年,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等四次重大任务相继执行,启用生态、环保、开放的新发射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建造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实现我国航天员首次太空中期驻留,发射我国首艘货运飞船,掌握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等。发射密度之高、试验任务之重、前后跨度之长、风险挑战之大、质量要求之严,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前所未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载人航天走过了辉煌的五年,这五年相继取得神舟十号应用性首飞、长征七号新型火箭首飞、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稳定运行、神舟十一号航天员中期驻留、天舟一号推进剂顺利补加等耀眼成绩,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的航天梦想。
国家工程的辉煌与荣光
弱水河畔,胡杨依依。2003年10月1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第一位航天员从这里出发,带着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升腾而起。
自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中国航天人走过了一条用热血与汗水浇灌的飞天之路。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等,我国先后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核心技术,一举跨越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在你们即将出征之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代表全国各族人民,来为你们壮行。”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重托,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倍感振奋。为祖国出征,是航天人的至高荣耀。2013年6月11日,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驾乘神舟十号飞向天际,在太空完成1次自动、1次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太空授课以及大量实(试)验。这次任务是我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其圆满完成标志着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
秋风送爽,皓月当空。2016年的9月15日,全体中国人集体过了一个难忘的中秋节。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中国人深情的凝视中,于22时04分精准发射、成功入轨。
同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9日3时31分,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10月19日6时32分,景海鹏、陈冬顺利进驻天宫二号。
11月9日16时许,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中心,与正在天宫二号执行任务的景海鹏、陈冬亲切通话。
11月18日13时59分,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景海鹏、陈冬安全出舱,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33天!景海鹏、陈冬刷新中国航天员太空驻留时间纪录。至此,中国先后把11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成功率100%。景海鹏成为我国首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这组数字背后凝聚的是无数航天追梦人的心血和汗水,彰显的是这一国家工程的辉煌与荣光。
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
2013年6月20日,一场来自太空的电视直播刷新收视纪录。
水膜实验、单摆运动、陀螺运动……通过“太空老师”王亚平的生动讲解和展示,遥远太空的奥秘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全国的中小学生眼前。
“这堂课太生动有趣了,让我看到那么多在
地球
上看不到的实验。”北京市黄城根小学学生雷安楫赞叹不已。
严格来讲,王亚平所在的天宫一号还只是目标飞行器,“孪生兄弟”天宫二号才是真正的空间实验室。太空中特有的微重力环境是地面难以实现的,这是大国竞相抢占的重要战略资源,大力发展空间科学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
天宫二号入轨后,先后进行60余项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丰硕成果。
天宫二号搭载的14个应用载荷中,我国研制的世界首台空间冷原子钟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误差,投入实用后将进一步提高卫星导航精度;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等成果转化应用后,将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大气海洋环境观测水平,提供更准确的天气和空气质量预报服务。
神舟十一号搭载的医学试验样本、特色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都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天舟一号上安排的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等科学实验项目,成果可以应用于干细胞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人类生殖以及骨质流失的预防和干预等方面。
除了搭载项目,载人航天工程本身涵盖天文学、地球科学、航天医学等众多科学领域,涉及系统工程、自动控制、航天动力、通信、遥感、新能源等诸多工程技术,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据统计,载人航天工程取得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事实表明,推进我国航天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跨越发展,辐射带动了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
(本报记者 章文)
点赞
0
收藏
0
回复
举报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
点评
高级模式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
首页
分类
资讯
发现
我的